北大课堂笔记社会主义部分(二)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来自免费考研网每个热心网友无偿提供,你难道不贡献一下你的资料?商业行为请自觉走开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3-12 6:54:47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第二讲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提纲:

1.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

2.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3.公有制及公有制实现形式

4.个体经济

5.私营经济

6.三资企业

一、所有制与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通常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某主体所有,是某个主体的财产,并由此形成的经济关系。这个主体可以是国家,集体或个人,属于经济问题。

传统的看法:基础论,所有制是基础,是先由斯大林提出。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所有制应该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分配、交换总和称为总和论,由于光远所持。

孙也方认为价值规律是牛鼻子,是最重要的,中国最高经济学奖以他命名,认为无所有制概念。我们应该把基础论和总和论结合起来。

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二、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多元的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是主体,即不仅存在全民,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及各种混合经济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结果。

生产力现状:1、总体水平不高;2、生产力构成多层次,即不仅存在现代化大生产,同时存在半机械化,半手工劳动,还广泛存在手工劳动;3、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1、决定所有制不仅存在公有,且存在非公有。2、决定了比较分散的,空间范围有限的,发扬个人传统和优点的,集体、个人经济经济、技术落后,客观上要求引进外资技术,发展“三资”。

评价所有制的优劣不是以公有化程度、规模多大,而是看是否适应生产力性质,是否能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三、公有制及其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全部或部分劳动人民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因时而异。

1、社会所有制(生产资料属于全社会所有,社会作为整体成为客体掌握生产资料,这时商品经济不存在,整个以计划为安排,由于生产力欠发达,个人生活资料按劳分配,如果发达了,则按需分配但在实践上从未存在过。

2、全民所有制

从理论上,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劳动者基本做到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的平等,仅仅因为生产资料不同而造成所有者实际利益的不同,是不被允许的。

特点:1)全民不全,是同非全民所有制并存的一种所有制(非全民生产资料,一般处于不利条件下地位);2)在现阶段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出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1)国营;2)租赁经营;3)承包经济(国有民营);4)股份制经营。

3、集体所有制

即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部分劳动群众所有的一种公有制,是同生产力不变相联系的一种之一,在其内部存在生产资料所有的平等。但在集体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生产资料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衡须得到保护,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如: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带入了一些个体经济的因素。中国的国际适于采用家庭联产承包,个体、集体经济都可容纳大规模生产、实现形式:集体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家庭联产承包。

四、个体经济

即生产资料属私人所有,以个人及其家庭劳动为基础,产品归个人所有的一种私有经济。

个体经济必要的原因:1、广泛存在的手工劳动,是个体经济存在的前提,(但手工劳动不一定要有个体经济,如原始社会);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能提供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因此需要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能吸纳全部社会劳动力就业,因此应当允许个体经济的发展。

个体经济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是独立的经济形态,不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五、私营经济:

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产品归私人所有的一种私有经济个体经济超过8人则为私营经济,(50年,刘少奇称私营“剥削得对”受批斗)存原必要性的理由: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能提供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因此,需要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能提供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劳动力就业,因此应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而且私营经济可大量解决就业问题。

3、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货币转换成资本的条件:有可雇佣的劳动力,有可以积累的资本。

六、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是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三资企业愈密集的地方,经济发展越快。

三资企业性质:从根本上讲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受中国法律管理的制约,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可谓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提纲:

一、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一、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某商品的需要。资源: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有两重性:一方面反映自然属性,按技术的体现生产规律发展的要求,另一面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按什么的社会方式将资源配置起来:1、经验式:根据生产者的经验,传统进行是同简陋的生产工具,小规模生产,定间联系有限的低层次生产方式相联系;2、市场式:根据市场的价格信号,利率和供求,竞争来进行的;3、计划式:根据社会中心制订的,自上而下的,经过层层分解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指标进行。在现实中三种都存在,只以一种为主。

二、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个原因: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是建立……的前提,即使之成为可能存在价格调节,则有可能使市场调节成为基础调节;

2、假如实行计划经济,则意味着计划当局,必须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比率关系对资源的配置进行事先的、自觉的、有组织的准确安排,但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即不可能存在这样高效率的政府,也不具备进行这样计划安排的计算手段,因此,实行一是理想主义的空想。

3、假如实行计划经济,则意味着经济生活的各个主体必须服从计划当局的意志和利益,计划指标的实现有可能以牺牲和损害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是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相悖离的。列宁曾说:劳动者对物质利益的兴趣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

4、从实践来看,从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来看,计划经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但从总体上看,这是一种不成功的经济体制。中国57-77年20年的计划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市场经济的主体只具有经营自主性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开放性: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要向所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开放,自外地开放,向国外开放,是商品经济的要求,条件。(对月球开放)

3、平等性:在等价交换原则面前,一切商品生产者社会地位平等,任何人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能通过非经济手段占有其它商品当事人的劳动,在……面前,一切交易行为都是自愿的,反对任何强制和欺行罢市。

4、竞争性: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即表现在买者之间,也表现在卖者之间,买卖之间,企业、行业部门之中,表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竞争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5、分化性:市场竞争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不断分化和优胜劣汰,这种分化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企业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总体经济益效的提高。

6、独特之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有必要且有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控。

7、独特之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劳动者的共同富裕而不会形成财富在一极积累,贫困在另一极积累的两极分化现象。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积极角度,体现效率和优越性的方面:

1、市场经济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

宏观上不会出现贫富分化,微观上使资源得有效,节约充分的利用,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规模经济原则: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即最佳规模配置。

2、市场经济是调节供求的自动机制。

供求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调节办法有两种,计划调节和市场,计划调节涉及环节多,时间长,常会使不平衡加剧,而市场是自动形成的灵敏的调节,“价值规律是一只无形的手”。

市场经济是调节供求的自动机制:

3、是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企业的前景,企业经营状况,商品价值的大小,只有靠市场检验,市场是客观的真实的动态的评价。

另一种评价方式是行政评价,但带有主观随意性,是静态评价,不具有客观和动态变化性。

4、是促使企业优胜劣汰的强制力量。

以一种强制力使企业处于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以取得成功,避免失败。

择业:(1)取决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 需求;

(2)取决于个人劳动力价值的高低。

以上四方面是从市场经济产生效率的积极方面来考虑的,克服局限性、消极的方法: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比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处:转型的目的: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培养、提高和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人不是为了生产,生产是为了人,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

3、使企业对消费者关心和利益的保护,改变对人力的漠不关心的状况,关心人,培养人。

4、更有利于公平原则的实现

(1)共同富裕的实现是最大的公平;

(2)机会的均等体现着公平 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

(3)生产要素的流动,尤其是人才的流动,体现着公平,职业、地区间的流动。

(4)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否保证公平的实现和计划进行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市场经济体制 竞争,双向选择 抵制对计划分配权力的滥用。

既要转变经济体制,又要解放思想 清贫,寡欲。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性调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型国企改革的进度只判断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度的基本标志。

功能:

3、市场经济是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行政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往往是静态的,反映不出企业不断变化的动态状况。

4、市场经济只促使企业优胜劣汰的强制力量。

失灵之处:

1)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在一定条件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甚至经济危机的产生。是建立在个人追求利益的基础上,不可能站在更高的高度,站在社会的高度观市场全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判断失误,资源浪费。

2)市场经济竞争法则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促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造成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拉大,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拉大,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产生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平。战争往往与人的判断背道而驰,战争进行后是没有理性的。

3)市场经济对某些供求变化弹性较小的产品的生产及其经营以及受稀缺资源制约的产品生产和经营只起有限的调节作用甚至不起调节作用,对某些经济效益小,社会效益大的产品生产和经营及教育等科学研究部门的发展只起有限的调节作用甚至不起调节作用。这时需要政府的社会的调节,许多国家对农产品,耕地采取价格保护政策,教育、研究费用由国家提供,这些部门目前无经济效益,从长远看效益无穷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经验>考研笔记>文学社科笔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