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暨南大学考研中国新闻史笔记二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5-8 9:12:50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一 国人办报的先声:
1 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是林则徐和魏源。
2 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论述了办报的思想。
3 王韬与《循环日报》:
a 王韬: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及早期的著名报人,《循环日报》的创始人。
b 王韬的办报思想:1) 论述了报纸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2) 叙述了报纸的作用与功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情外达,外情内达”。3) 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 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5) 论述了对报纸编辑人员的要求
c 《循环日报》:1874年,由王韬在香港创立的,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为出色的一份报刊。它以“强中以攘外,辄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
《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4 郑观应的办报思想:a 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枢纽;b 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图强的重要手段;c 应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d 要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
5 第一份国人自办报纸:1873年8月8日 汉口 艾晓梅 《昭文新报》
二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19世纪90年代中期及以后)
1 本阶段特征:
a 时间:19世纪90年代以后
b 主要人物:梁启超、康有为、严复
2 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及维新派早期刊物
a 时间:1895年8月17日
b 创办者:康有为、梁启超、陈炽
c 地点:北京
d 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其机关报
e 1895年12月,该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康有为在上面发表了《开会主义书》,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宣言。
f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
g 意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的“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这些办报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h 梁启超简介: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也是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他先后办过或主编过《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湘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著名报刊,他的办报实践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
梁启超的办报思想:1)报纸的性质:“耳目喉舌”(国之,政之,民之);2)报纸的目的:去塞求通;3)报纸的作用:监督政府,向导国民;4)报纸宣传的方法: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5)报纸引导舆论的方法:浸润法、“骇”(煽动)法
3 《时务报》
a 时间:1896年
b 地点:上海
c 创办者:黄遵宪、梁启超
d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系统的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4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a 概念:1897年以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自70年代以后,国人办报活动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是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b 特点:1)报刊数量大;2)办报地区广;3)报刊品种多;4)主流是维新派主办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政论报刊
c 这一时期影响力较大的报纸:
1)《知新报》-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舆论阵地(1897年由康有为在澳门创刊)
2)《国闻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舆论阵地(1897年由严复在天津创刊,出版旬刊《国闻汇编》,其上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湘报》、《湘学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舆论阵地(1897年由唐常才等创刊于长沙,以言论激进著名)
三 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1 表现:a 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b 公开承认报纸合法地位;c 新闻法制定提上日程
2 评价:在“百日维新”期间,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为主要方式,“报禁”一度被解除,“言禁”一度被放宽,新闻法的制定也提上了日程,虽然这次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时太短,最后以流产告终,但不失为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四 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1 进步作用:a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b 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c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2 对新闻事业的贡献:a 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b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c 创造了报章新问题,影响了一代文风。
“报章新文体”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带有感情,有时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又称“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五 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1 最早:《金山日新录》、《北崖新录》
2 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沙架缅度新录》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
一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
1 时间、地点:1900年 香港
2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
3 创办者:孙中山、陈少白
4 主要内容:a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b 与保皇派报纸进行论战。
5 创办《中国旬报》,设“鼓吹录”专栏,是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二 郑贯公及其主要报刊: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创办的报纸主要有《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重要力量-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由郑贯公、冯樊龙、冯斯栾三人创办,分别用“自立”、“自由”、“自强”为笔名,人称“三自”
四 革命报刊的大发展-《民报》的创刊
1 时间、地点:1905年 日本
2 性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3 办刊宗旨: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归纳出三民主义):a 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b 宣传以建立共和国为中心的民权主义;c 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作了报道。
五 改良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1 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清议报》:旬刊,创刊于1898年的日本横滨。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抨击顽固派,拥护光绪复位),开发民智(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 《新民从报》:创立于1902年。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不是列强的侵略,也不是清政府的腐败,而是国民素质低下,缺乏“公德”、“私德”,缺乏国家思想,义务思想和权利思想,只有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造就一代新民,中国才有希望。
#六 《民报》与《新民从报》的论战:
1 时间:1906-1907
2 实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
3 双方主将:《民报》:汪精卫、章太炎、孙中山
《新民丛报》:梁启超
4 论战焦点(具体内容参看教科书P120):a 要不要革命,推翻满清统治。b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c 要不要实行土体国有,平均地权。d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导致中国被瓜分。
5 论战结果:《民报》胜利,《新民丛报》失败
6 原因:a 《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所坚持的改良道路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和要求。b 《民报》一方论战力量雄厚,《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孤军作战。c 《民报》立论以事实为根据,令人信服,《新民丛报》的论断往往只是出于主观猜测,难以说服读者。
7 论战的意义:a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逐步深入人心。b 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改良派的人士纷纷转入革命派阵营。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一 清末清廷为管制新闻出版事业主要颁布的法规:
1 时间:1906-1911
2 主要法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例》、《大清报律》、《钦定宪法大纲》
3 清末新闻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a 内容:1)言论出版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批准制-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4)报刊禁载事项。
b 特点:1)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3)无法制裁外报,染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二 “苏报案”:过程参见教科书P129
三 国内革命派报刊和改良派报刊:
1 第一份国内创办的革命派报刊-《大陆》月刊:1902年上海
2 国内的主要改良派报刊:
a 《大公报》:1902年由英华创刊于天津。政治上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以为穷人鸣不平为特色。《大公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902-1916,由英华主持。亲法为主,前期主张立宪,后期转向共和。2)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亲日报纸。3)1926-1949,由新纪公司接办,张季鸾任主编,提出著名的“四不”方针,发展成全国性的大报。4)1949-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b 改良派在维新失败后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时报》(1904 上海)
四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第一次接合其来记忆)
1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近代报刊的发展步子加快,国人办报活动出现高潮,史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2 主流:革命派报纸
3 支流:立宪派报纸和政府官报。
4 办报基地:上海、武汉
5 主要报刊:
a 于右任和《神州日报》
《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宗旨是“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
“竖三民”: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报名以“民”字开头,时间上相互衔接,史称“竖三民”
b 武汉的主要报刊-《楚报》、《商务报》、《大江报》
6 我国的通讯社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
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的远东分社,是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最早通讯社,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社。1904年,广东老报人骆侠挺在广州创办中兴通讯社,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家通讯社。
7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a 办报的主角已经由资产阶级改良派转为资产阶级革命派。b 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c 办报地区有所扩大。d 报刊的读者大为扩大。
第三节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理论和业务的发展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1 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2 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宣布自己的报纸为“党报”、“机关报”,大力宣扬党的纲领和主张。3 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4 认为报纸应该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5 提倡言论自由
二 新闻业务的改进:
1 报纸内容的改进:a 新闻报道成为报刊的主角,且报道面有所扩大,不同类型的新闻被固定在不同的版面上。b 新闻报道的体裁不断增多。短讯、述评、通讯接连出现。c 新闻图片被广泛运用。d 评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形式多样。e 文艺副刊有所发展(《中国日报》的鼓吹录、《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庄谐丛录)f 广告在报刊上占据重要地位。
2 报纸形式的改进:a 由近代形态的报纸发展到现代形态,结束了“报”“刊”不分的时代。b 在编排方面,普遍采用散页印刷,摆脱了书页痕迹。c 编辑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大字、加栏、加框、专栏等被用在报纸编辑上。d 新闻标题制作水平有所提高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经验>考研笔记>传播与艺术笔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