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ARF是各种原因使泌尿功能急剧降低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志是少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 分类
1 按病因分类
肾前性ARF
肾性ARF
肾后性ARF
2 按肾损害性质分类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阻塞性ARF
3 按尿量变化分类:
少尿型ARF
非少尿型ARF
三 病因
(一)肾前性因素
肾缺血。
1原因:休克,严重应激,心衰,肝功能衰竭等。
2 肾脏损害的特点
(1)早期:功能性肾衰 ;
晚期:器质性肾衰
(2)表现为少尿。
(二)肾性因素
1原因 :
(1)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持续肾缺血
急性肾中毒
HB等阻塞
(2)急性肾实质性疾病
2 肾脏损害的特点
(1) 器质性肾衰;
(2)损害部位 :
(3)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两种。
(三)肾后性因素
1 原因:
结石、肿瘤、坏死组织阻塞
2 肾脏损害特点
(1)早期:梗阻性肾衰
晚期:肾实质损害
(2)突然发生无尿。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 肾血流灌注减少(肾缺血)
1肾灌注压降低 :
血压¯;
尿路阻塞
2肾血管收缩
(1)儿茶酚胺增多
(2) R-A系统激活
(3) PG产生↓
二肾小管阻塞
1减少GFR
2阻碍尿通过
三 肾小管原尿返流
1 原尿返流回间质→原尿量↓
2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阻塞加重
3肾间质水肿,压迫肾血管,缺血加重
四 肾小球超滤系数(kf)↓
第三节 机体的变化
一 少尿型ARF
(一) 少尿期
1 泌尿功能障碍 :
(1)尿量↓:少尿,无尿
(2)尿质的改变 :
2 内环境紊乱
(1)氮质血症
(2)代谢性酸中毒
(3) 水肿甚至水中毒
(4)高钾血症
(5)各系统功能障碍
(二)多尿期
1 尿量增高:>400ml/d
(1)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2)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被解除;
(3)新生的肾小管上皮功能不成熟,尿不能充分浓缩;
(4)渗透性利尿。
2 仍然有内环境紊乱
(三) 恢复期
二 非少尿型ARF
特点:
尿量不少于1000ml/d 。
机制:
1肾脏损伤较轻
2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
第四节 防治原则
一 病因学防治
二 补液:
功能性ARF与器质性ARF的鉴别
对功能性ARF :充分扩容
对器质性ARF : “量入而出,宁少勿多”。
三 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四 透析疗法
五 维持水电酸硷平衡
ARF小结:
1 概念:ARF是急性泌尿功能障碍,后果主要是生化内环境紊乱。
2 发病机制:
(1)功能性ARF或ARF初期以肾血管收缩为主要机制;
(2)肾小管坏死性ARF,肾小管阻塞、原尿返流、Kf降低起主要作用。
3 机体变化:
(1) 相同的变化:
少尿、氮质血症、代酸、水中毒、高血钾、尿毒症。
(2) 不同的变化有: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尿比重 ↑ ↓
尿渗透压 ↑ ↓
尿钠 ↓ ↑
FENa ↓ ↑
尿/血肌酐 ↑ ↓
尿常规 - +
本章要求
1掌握ARF的概念
2掌握ARF的发病机制,ATN少尿期的机体变化
4熟悉功能性与器质性ARF的鉴别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病因使肾单位进行性破坏,在数月或数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出现内环境紊乱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二 病因
1慢性肾脏疾病
2肾血管病变
3尿路慢性梗阻
三 发展过程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 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 肾单位丧失时,健存肾单位加倍工作进行代偿。随病情发展,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不足以代偿时,即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二 矫枉失衡
是指机体对GFR降低的适应代偿过程中所发生的新的失衡,使机体进一步受到损害。
三 肾小球过度滤过
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过度滤过,肾小球过度负荷造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肾单位功能丧失,形成恶性循环,促进肾衰的发生。
四 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肾小管和肾间质损害,在CRF的病程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第三节 机体的变化
一 泌尿功能障碍
w (一)尿量的变化
w 夜尿 、多尿、少尿
w (二) 尿质的改变
w 1 尿比重和渗透压低, 甚至固定
w 2 尿钠浓度高
二 内环境紊乱
w (一)氮质血症
w (二)代谢性酸中毒
w 早期:AG正常型代酸
w 晚期:AG增高型代酸
w (三)电解质代谢障碍
w 1 钠丢失,尿钠浓度高
w 2 钾代谢障碍
w 3 钙磷代谢障碍
w (1)高磷血症:
w (2)低钙血症 :
w *血磷↑→血钙↓
w *维生素D活化障碍
w *毒物损伤小肠黏膜
三 其他:
w (一)肾性高血压
w 概念: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w 机制:
w 1体内钠水储留
w 2R-A系统激活
w 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
w (二)肾性贫血
w 1促红素减少
w 2毒性物质的抑制作用;
w 3红细胞破坏
w 4铁的再利用障碍
w 5 出血
(四)肾性骨营养不良:
w 概念:
w CRF引起的骨病。
w 机制:
w (1)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w (2)维生素D代谢障碍
w (3)代谢性酸中毒
CRF小结:
w 1 概念
w 2 机制
w 3 机体比变化
w 与ARF相同点:
w 氮质血症
w 代酸
w 低钙高磷
w 尿钠增多
w 尿常规阳性
w 与ARF不同点:
w 多尿夜尿
w 低钾为主
w 肾性高血压
w 肾性贫血
w 出血
w 肾性骨营养不良
尿毒症(uremia)
一 概念:
l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的综合征。
二 机体的变化
l (一)消化系统
l 1 表现:
l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l 2 机制:
l (1)氨刺激胃粘膜产生炎症
l (2)肾泌素↑→胃酸分泌增多
l (二)心血管系统
l 心衰,心律失常,心包炎
l (三)呼吸系统:
l 尿毒症肺
l 1 中枢功能障碍(尿毒症性脑病 )
l (1)毒性物质蓄积→脑水肿
l (2) 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l 2 外周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运动障碍 )
l 毒性物质引起髓鞘变性所致
三 中毒症状的发生机制
1 尿素
形成氰酸盐;引起胸膜炎、胃溃疡、出血倾向、神经和精神症状
2 胍类化合物
引起神经、消化、心血管、血液等系统的功能障碍
3 胺类
(1)神经毒性作用
(2)引起贫血
(3)促使脑水肿、肺水肿、腹水的发生
4 中分子毒性物质
(1)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
(2)引起贫血、出血
(3)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4)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5 PTH
(1)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损害
(2) 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
(3)引起皮肤瘙痒和软组织坏死
(4)促使溃疡形成
本章要求
1掌握ARF、ATN、CRF、尿毒症的概念及其英语词汇
2掌握ARF的病因,ATN的发病机制,ATN少尿期的机体变化
3掌握CRF的发病机制,机体的变化
4熟悉ATN和CRF的发展过程;功能性与器质性ARF的鉴别;尿毒症毒素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