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儿,每位教师都会被问到:你的教学哲学是什么?我的回答总是:教授和学生共同主持课堂教学。为实践这个哲学,我还总结出“教学十条”。在此分享,也算是应景最近关于老师应该怎样讲课的火热讨论。
1. 我说的都是错的,只是在没有更合适的出现之前,它暂时有用。第一堂课上,我会分享三种真理观:游戏的真理,比如打牌,2比10大;宗教的真理,比如基督 教,教义有循环的解释,上帝是最后仲裁;科学的真理,比如牛顿力学,相对论出来后,它就要承认局限性。科学的真理强调“证伪”,即现在发现的可能是错的, 但暂时有用。这样,科学知识就能在不断证伪中进步。
2.在教学课题之内,提出老师回答 不出的问题,学生保证得A。我用“乔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理论说明,我们都有“认知的盲点”,即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区域。任何我回答不出的问题都显示,对此我没有“概念”。概念,大概的理念。 它是解剖认知盲点的手术刀。好问题开启新概念。能够递给我“手术刀”的学生当然应该得A。
3. 案例为方法服务,新的不一定好,流行的不一定有用。案例教学能够让大家浸淫到具体的情境中。但我会交待案例选择的标准不是新颖、抓眼球,而是经典、有代表 性。教学效果以方法论的提升为圭臬,即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系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是否提升了。为提升方法论,有时需要借助阴腐的材料。判断力提高 后,材料拿来用用,不必过分担心。
4.把老师也当作熬汤的底料,熬出属于自己的那碗 汤。我初去广东的时候,不明当地文化。老火汤上桌,我先海底捞,贪吃汤的底料。后来醒悟,底料再好,那也是用来熬汤的,熬尽成渣,喝汤才是智慧正道。借 此,我建议同学,假借广东人的烹饪思维,把老师也当作熬汤的底料。通过教学,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才是“得月忘指,到岸弃舟”的合适态度。
5.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借助峨眉山金顶上印光禅师的对联,我要求同学用普遍联系的态度感应不同的问题背景。感应到共 性,差异就不成为理解的阻碍。因为问题材料是用来锻造方法论的,感应到的机锋可以超越问题背景本身,有广泛的适用性。几,万事万物的起始原理。机,源自钻 木取火。刹那间,灵光一现,理解到事物中的几,以至于豁然开朗,晴空万里。
6.带着答 案到课堂上来!对本科生,我要求有提问题的能力。对EMBA学员,我的特别要求是,带答案来上课。EMBA的学员都是久经商场的高手,每个答案均包含实践 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答案和我的理论,一阴一阳,相激相荡,制造出变幻莫测的现场感。课堂沟通就像磁场共振一样,场效应下的共鸣和共振激发思维能力。 最后的效果是,每个答案都是错的,新的答案已经有谱了。
7.复杂思考之后才能简单沟 通。捡起一片木头,点火就可以发出能量。利用电能,它需要发电厂和供电系统。与水电和煤电相比,核电原理更加复杂。但是,以能源利用的效率,燃烧木头则是 最低级的,核电是较高级的。思考水平和效率也一样。极简主义被懒惰化和口号化后,我的教学任务多了一项:当头棒喝,思考简单是愚蠢。复杂思考后才能简单表 达。
8.真理只能说一半。《新闻晨报》是我课堂教学的受难者。其中一节,同学们要将报 纸撕开,剪碎,扯平,去寻找相距最远的新闻,例如上海弄堂小吃和奥巴马的移民政策。他们需要用看似最不相干的材料讲述一个有趣的完整故事。同学从练习中去 体会,镜像破碎的社会舆论怎样能够成为完整的意见和立场。即使一方拥有绝对真理,对它的理解和接受也只能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灌装的真理没有说 服效果。有行动力的真理是在沟通中逐渐呈现出来的。因此,社会真理需要对方表达另一半。
9. 练习倾听寂静中的音乐声。音乐家凯奇(John Cage)的“4分33秒”是我必用的作品。它由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完成,全部演奏寂静无声。听毕,50位同学能够给出51个不同的感受。现在他们了解, 能够用声音表达的,往往是片面的。倾听心声,自己的心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10.怎样衡量我成功地促进了同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最后一堂课,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是来干什么的?大家齐声回答:老师是来打酱油的!恭喜我,你们答对了!它是我的第十条教学“军规”。
作者:鲍勇剑 复旦大学EMBA《危机管理》课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