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过了阅读、作文和新题型这三大得分重点的冲刺复习之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个令部分考生绝望的题型——完形填空。哀大莫过于心死,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该题型持放弃的态度,是由其文章短、题目多、逻辑性强的命题特点造成的。想要在这部分有所突破,老师建议广大考生紧抓特点,有的放矢。
完形填空所选的文章多以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为主,题材涉及范围包括科普、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现实性好科学性。篇幅约为240-280词左右,缺省空格20个。一般说来,一篇文章越短,挖空密度越大,由于失去的语言信息越多,理解文章的难度就越大,解题难度也会相应加大。当然,试题难易程度还取决于文章本身的句子结构和造句,如非谓语动词和其他短语结构。
除了对语法方面的考查之外,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层次的结构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去选择符合文章情节的答案。在四个备选答案中,若孤立地看对应挖空的句子,都能满足句子的要求,无论将哪个答案填进去,从语法上说都是正确的。这时就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了。一篇文章前后文信息之间常常形成呼应关系,这些呼应的信息就是解题的线索。
针对以上命题特点,建议大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破解:
首先,精读首句。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宗明义,点出文章的主题。在试题设计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或是大半个完整的句子不挖空,由此可判推测文章大意,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二,通读全文,掌握大意。把短文从头至尾快速阅读一遍,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跳过空格、选项不看,找出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也许有些答案会在脑海中浮现,有些觉得把握不大,这时最好不要急于动笔,先读完。因为有些空白处,从单一的句子本身来看是难以确定答案的。
第三,前后联系,先易后难。这也是我们在处理新题型时的黄金法则。先易后难就是首先选出那些只根据上下文就能确定的、直接的、明显的答案,诸如固定词组、常见句型等。这就增强了信心,减轻了心理压力,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难度较大的选项。
最后,复核全文,消除疏漏。填空全部完成后,还要通读一遍,检查是否前后贯通,内容清楚,主题突出。复核过程中,如果有某些地方意义含糊或矛盾,就应该依据文章的中心思想重新考虑;不通之处,应从语法和意义两个角度仔细权衡,以便弥补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