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败看英语,英语成败看阅读。”这是研究真题非常重要,把历年真题研究透彻,胜过做几百套模拟题。阅读无非就是以下几种题型:
①猜词题。这种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到。很多考生看到这种题型,以为这个单词从未见过当然不知道词义,便直接放弃。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因为被猜单词的意思不是由单词自身决定,而是由所在句子与其相应的已知单词来决定,所以哪怕这个单词属于“我不认识你”类型也无关紧要。一般看这个词的同位语或插入语,然后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我当时看的是“考试虫系列”真题讲解,比较详细。
②态度题。这种题型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宏观,通读全文之后才可做出判断,因为情感态度题一般都是和文章的主旨相关联的。做这种题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but、while、although等转折型的关联词,不要被转折前面的大意误导。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看下俞敏洪红宝书中“十年真题阅读词汇”里的“标志性词汇”,有关情感态度题可能出现的情感词汇整理较为详细。
③ 计算题。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要有目的性,留意一下数据的倍数、一半、三倍等词汇,把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划出来慢慢分析。做这类题唯一的就是对常见的数字系统总结一下,特别是几分之几的表达方式。
④主旨题。这类题要注意主题句和各段首末句。有时候作者一直强调的、频繁出现在文章中的字眼,就很有可能是主旨。但一定要注意这种题的陷阱——以偏概全,出现和原文几乎一模一样的句子,然后等着考生往里跳;另外一种陷阱就是偷梁换柱——要么对原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非常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
阅读题是最后冲刺阶段“油水”最少的题型。但是鉴于它的“老大”地位,我们也不能完全弃之不顾。温习错题、揣摩思路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复习的战役结束之后,就要从题海里抽身而出,高屋建瓴地进行“善后总结”,对真题里做错的题目进行认真揣摩和分析,所揣摩的思路是命题组的出题思路和自己的答题思路。命题组的出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一篇文章,考查什么内容、从哪些地方出题、用什么方式考、设置什么样的干扰项,基本上都有了成熟定型的命题模式,如果能够体悟到出题人的“良苦用心”,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为什么要揣摩自己的错误思路?因为许多人都容易一错再错,踏进同一条错误的河流!只有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出错的拐点在哪里,清楚正确的思路,才算真正掌握了那道题的命运,以后出现同类题目,才不会再次失手。
而在英语考研题中,翻译与完形填空并列难题榜首,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水平,且由于分值太少,对英语考试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影响不大,鉴于此,冲刺阶段对这两块“牛皮糖”只有一个办法——熟读历年真题,尤其是翻译,其考点在历年考试中屡屡重现,只要背下历年翻译真题,就能“多快好省”地找到考研翻译和做完形填空的感觉。
此外,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张老师表示,其实考研不仅仅是脑力与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体质和耐力的较量。我们当时有一个顺口溜:“时间再紧,操场也要天天走一走;手头再紧,鸡腿也要经常啃一啃。”在自习室呆了一天,肯定是头昏脑胀了,这时到操场上打打球跑跑步,头脑肯定会清醒不少,这样晚自习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就是这个意思。科学研究证明,快走十分钟对于缓解大脑疲劳的功效,相当于小睡半小时。在大脑疲惫时跑跑步,同时思考一下接下来的复习计划,一举两得。
营养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饮食绝对马虎不得。这段时间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营养丰富。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经常吃肉制品,那就多吃点花生米;如果不能做到每天吃一两个鸡蛋,那就多吃点豆腐;如果不能每天都喝上牛奶,那么既实惠又富有营养小米粥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