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无意,源自出题人。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包括前期的选取加工和处理改造,最后设计出题,均源自出题人。文章千变万化,形式千变万化,但阅读理解客观题本身对选项要求的唯一性和选项间的不可争议性,正确选项与非正确选项之间存在本质差别。正确选项作为一个大类,受文章本身和试题设计的局限,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制约,必然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这种特点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扒一扒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基本特征。
一、正确选项特征
1.最能反应文章两条主线的答案,偏离文章中心的一定不是答案。
一个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个是作者对文中论述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他们是解题的基调,作者在文章中对整个事物是持积极正面的评价,那么出现消极反面的、与事实相反的肯定不是解。
2.选项含义富有弹性的是解,绝对的、武断的不是解。
这是由解的唯一性和不可争议性决定的。弹性大,发挥空间大,也有利于时候选项一旦出现争议,则可以从不同方面解释。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而对未来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过于绝对化,当新的情况发生就会陷入无可挽回的余地。这也符合人们做事有余地的本性。
3.难的是解。
这与命题动机有些相似,难的比容易的更能考查考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否定的比肯定的难,否定的是解
2) 抽象的比具体的难,抽象深刻的是解,具体肤浅的不是解;
3) 动态变化的比静态的难,动态变化的是解。
4.正面积极、符合逻辑的是解,内容负面消极、不符合逻辑的不是解。
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国内较高层次、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大型考试,题目答案必然考虑到引导大众思想文化的作用,积极的、正面的是正确答案。
二、错误答案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错误答案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偷梁换柱:即对文章不同内容的嫁接;
2. 扩大或缩小范围:即对文中提到的内容通过更改形容词等方式放大或缩小处理;
3. 断章取义;
4. 因果倒置;
5. 具体事实罗列;
6. 无中生有;
7. 相似但不同性质词语的替换;这种方式最具迷惑性,如2002年text1中第41题D选项,把“in sympathywith(赞成)”换成“show sympathy for(同情)”、2006年39题C选项把“live with”换成“enjoy”等。
下面以2006年真题为例
According to their latestpaper published in Nature, the biomass of large predators (animals that killand eat other animals) in a new fishery is reduced on average by 80% within 15years of the start of exploitation. In some long-fished areas, it has halvedagain since then。
32. We can infer from Dr.Myers and Dr. Worm’s paper that ________。
[A] the stock of largepredators in some old fisheries has reduced by 90%
[B] there are only half asmany fisheries as there were 15 years ago
[C] the catch sizes in newfisheries are only 20% of the original amount
[D] the number of largerpredators dropped faster in new fisheries than in the old
本题难度系数较高,若对文章中描述的数字理解不清,就导致无法计算,也就无法作对题目,很多同学因此胡乱蒙一选项了事。实际上只要掌握技巧,并不需要确切理解文章原文都能直接得出答案。
解题思路:文中提到一个新渔场自开始捕捞算起,15年内大型食肉类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80%,这是一个平均数,说明较少的渔场中有多有少,那么一些老渔区经过长时间捕捞,自然减少的更严重,因此推断在一些老渔场里大型食肉类动物的数量减少90%是可能的,故为A。从选项BC上看,结论过于绝对,而文中给的是平均数;而D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文中没有对新旧渔区进行比较,排除D。此外,从选项对比来看,A中含有some,不肯定的是解,也可选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