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确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正确评价。
3.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运用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
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学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法理学约 60 分
中国宪法学约 50 分
中国法制史约4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多项选择题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简答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分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Ⅳ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法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的含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其他法学流派。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第二节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概念
法理学的含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内涵。
第二章法的特征与本质
第一节法的概述
一、“法”的词义
二、当代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西方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当代中国关于“法”与“法律”的使用。
第二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_
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三、法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第三节法的本质
一、关于法的本质的不同学说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其他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第三章法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
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法的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二、法系
法系的概念;中华法系;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西方两大法系的区别。
三、法律继承与移植
法律继承的含义;法律继承的根据与理由。
法律移植的含义;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第三节法律全球化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与趋势
法律全球化的含义;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二、法律全球化的进展和主要途径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含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他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法的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自由;平等;****;正义;效率。
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第五章法的渊源、效力与分类
第一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正式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第二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与效力等级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分类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
第六章法律要素与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特点;法律规则的种类;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的种类。
三、法律概念
法律概念的含义;法律概念的种类。
第二节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的含义与特点。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与原则
法律部门的含义;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
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要求;体现动态、开放、
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要求。
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其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第七章立法
第一节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概念
立法的含义;立法的特征。
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
立法权的概念;立法体制的概念;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第二节立法原则
一、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立法遵循宪法;立法维护法制统一。
二、民主原则
立法体现人民意志;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众参与立法。
三、科学原则
立法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节立法程序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立法程序的含义;立法程序的特点。
二、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的公布。
三、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
第八章 法律实施
第一节法律实施概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含义;法律实施的内容与分类;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的含义;法律实现的意义;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第二节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执法的含义;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合理性原则;讲求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其他原则。
第三节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含义;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
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信力。
第四节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的含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和状态
守法的原因;守法的状态。
第五节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第九章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一节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含义;法律职业的特点。
二、法律职业的分类
法官;检察官;律师;其他法律职业。
三、法律职业伦理与任职条件
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任职条件。
第二节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其他解释方法。
四、当代中国的芷式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第三节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法律推理的方式
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第四节 法律论证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
法律论证的含义;法律论证的特点。
二、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内容融贯性;程序合理性;依据的客观性和逻辑有效性;结论可接爱性。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其他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条件;具体条件。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三、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含义;归责的原则;免责的含义。
第二节 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