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介绍:沈钢
姓名: 沈钢
性别:男
学位: 工学博士
出生年月: 1963.5.6
民族: 汉
职称: 教授,博导
职 务: 院长助理
学科: 车辆工程(铁道车辆)
目前职位: 同济大学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教授
单位地址: 上海市 曹安公路4800 号 ,邮编:201804
E-mail: elsg@sh163.net; Tel: 0086 21 69584712
最终学历
1997-1999: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与能源工程系 获博士学位
专业: 振动冲击与噪声 论文题目:铁路客车径向转向架研究
学术工作
中国铁道学会 牵引动力委员会委员, 学报编委
中国力学学会 振动与控制分会委员
振动与冲击噪声 学报编委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快速轨道交通杂志编委
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采购评审专家
科学研究
长期从事轨道车辆动力学、走行部设计、轮轨关系研究、车辆的振动与噪声研究、城市轻轨车辆的系统集成优化设计研究。曾赴英国Loughborough大学留学,赴英国Sheffield 大学、法国INRETS研究所客座访问研究。擅长机车车辆及轨道系统动力学研究、计算机辅助动力学系统仿真研究和振动与控制研究和试验。主持或参与了铁道部多项提速和高速列车项目,主持了多项国家863项目,涉及“上海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多项研究和设计”,主持了“大连、长春及常州的城市低地板面轻轨车的方案设计和动力学研究”、多项城市地铁车辆的动力学计算分析等,合计77项。申请获准专利六项,涉及高精度轮轨外型检测分析系统。研制成功了自主知识产权的《VTSD轮轨系统动力学软件包》、《VTSD_simu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库》、《VSOS车辆悬挂参数优化软件》、《ZK2/ZK6转向架正位测试分析系统》、《轮轨外形设计分析系统Wdesign》、《轮轨外形测量分析系统WRCAD》等。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被SCI收录5篇,被EI收录6篇。
教学工作
担任本科、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主讲课程有:
1)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
2)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
3)轨道车辆动力学
4)磁悬浮车辆及控制技术
承担主要项目:
省部级项目:
铁道部重点项目:“在内燃牵引下钢轨侧磨的治理”,1987-1988
铁道部项目:“机车车辆动力性能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及软件研究”,1996-1998
国家级项目:“高速试验型铰接式车辆的研究及试制”1996-1999
铁道部项目:“轮轨相互作用有关设计软件”,1989-1999
铁道部项目:“客车径向转向架的研究”,1999-2000
863子项目:“高速磁浮金属橡胶件对动力性能影响及优化方案研究”,2005-2006
科技部项目:“100%低地板轻轨车系统动力学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2007-2008
863子项目:“高速磁浮车辆创新走行机构方案设计”,2008-2009
科技部项目:“科技部100%低地板轻轨车系统动力学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2007-2008
主要横向合作项目:
“SW-160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计算”,1998
“便携式轮轨型面测定装置的开发研制”,1998
“低地板轻轨车辆方案设计”,2000-2001
“大连轻轨试验线轮轨关系分析及踏面优化”,2001
“转8A正位试验设计及装置”,2002-2003
“上海磁浮列车轨道梁柱自振及车桥系统振动测试”,2002-2003
“摆式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研究”,2002-2003
“70%低地板铰接式六轴轻轨车转向架方案设计、强度及动力学性能优化计算”,2003-2004
“202路车辆脱轨原因分析及踏面外形等优化设计”,2004-2005
“南京地铁轮轨非正常磨耗研究”,2006-2007
“城市地铁轮轨关系综合优化与磨耗治理的研究”,2006-2008
“南京地铁一号线曲线钢轨波磨研究”,2007-2008
“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优化计算分析”,2007-2008
“地铁列车永磁直驱式转向架的研究与设计”,2009-2010
“自主地铁转向架结构悬挂参数仿真优化和车辆包络线计算研究”,2010-2011
“土耳其IZMIRL1E项目车辆转向架的动力学”,2011-
发表论文82篇,主要有:
[1] G Shen, J B Ayasse, H Chollet and I Pratt, A unique design method for wheel profiles by condisdering contact angle function, Proc. Instn Mech. Engrs, Part F: J.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03, 217(F3),25-30.
[2] Gang Shen, R M Goodall, Active Yaw Relaxation For Improved Bogie Performanc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8(1997), pp273-289.
[3] G. Shen I. Pratt, The Development of a Railway Dynamic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Package to Cater for Current Industrial Trends, Journal of Rapid Transit,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2001 Vol 215 No F3, 167-178
[4] 沈钢,“面向对象的机车车辆动力学建模研究”,铁道学报,1998.4,Vol.20, No.2.pp50-54
[5] 沈钢,赵惠祥,“主动转向式转向架的理论研究”,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7.6, Vol.18, No.2,pp.13-19.
[6] 沈钢,黎冠中,李小江等,轮轨外形的实际测量及几何接触的进一步研究,铁道学报,1999.10,Vol.21, No.5,pp.24-28.
[7] 沈钢,叶志森,用接触角曲线反推法设计铁路车轮踏面外形,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30, No. 9, 2002.9, 1095-1098
[8] 沈钢,曹志礼,交叉支撑式转向架形位误差的动力学性能影响,同济大学学报,Vol 30, No. 12, 2002.12, p1503-1507
[9] 沈钢.铁道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径向能力评价准则[J]. 同济大学学报,2004,Vol.32,No.12:1613-1617.
[10] 沈钢,顾江,低地板车辆的踏面外形设计及动力学仿真,同济大学学报,Vol 31, No 10, 1206-1211, 2003.10.
[11] 沈 钢,周劲松,任利惠.列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2004,Vol.32,No.11:1495-1498
[12] 沈 钢,周劲松.单轮对耦合径向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4,Vol.26,No.5:20-25.
[13] 沈 钢,H.Chollet,叶志森.轮轨外形及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J].铁道学报,2005.8,Vol.27, No.4.25:30
[14] 沈 钢,王浩川,韩明盛. 具有独立轮轻轨列车的脱轨问题及轮缘侧面磨耗研究[J].铁道学报,2006,Vol.28,No.4.49:53
专利:
[1]“滚轮爬行式外形测量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02178605。2000.11申请,2001.2.10生效
[2]“转8A转向架正位测量系统”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022172769。2002.5.9申请,2003.2.19公告,2003.9收到证书
[3]“便携式铁路车轮不圆度及直径测量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0720076529.7,申请日期:07.11.8,2008.10.1授权,ZL 2007 2 0076529.7
[4]“便携式铁路钢轨波浪型磨耗测量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0720076528.2,申请日期:07.11.8,2008.10.1授权,ZL 2007 2 0076528.2
[5]“交叉支撑转向架组装正位监测台”,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0720073501.8,申请日期:07.8.10,2008.6.18授权,ZL 2007 2 0073501.8
[6]“铁路车轮直径测量装置”, 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20055350.8
[7]“便携式铁路钢轨轨头外形磨耗测量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0620041806.6
[8]“基于轮径差函数的车轮踏面外形设计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97272.7
论著:
[1] “现代轨道车辆动力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副主编,编写第三章、第四章。ISBN978-7-113-10434-4。
[2] “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副主编,第七章~第十二章。ISBN978-7-111-3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