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男,1971年生,江西瑞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中欧学术连线”(CEAN)主任,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能源基金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分获工学(环境工程)学士,法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及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为美国耶鲁大学福克斯学者、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韩国延世大学及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访问教授。出版专著《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等6部;译著《大国政治的悲剧》等3部;编著《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等3部;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在12个国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英文33篇(SSCI5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尼语与土耳其语各1篇,40余篇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环球时报》专栏作者及CCTV news特约评论员,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联合早报》、Europe’s World,Project Syndicate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时评400余篇,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500余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坛近200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获奖情况:
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届(2012年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外交部系统国家优秀公务员(2009年度)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文科科研成果个人奖(2008年)
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2003年)
主要学术贡献:一、最早开展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理论、系统批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倡导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之一,相关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专著《超越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解读》及海外“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教材发表;二、国内开展公共外交研究最早的学者之一,率先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中国公共外交论文;三、推动建立中欧学术连线,倡导海洋文明研究,代表作《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引起中欧学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2013年6月18日专门就该书举办学术研讨会;四、推动国内北约问题研究,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五、率先开展中国梦的国际内涵、世界意义研究,引发国内外讨论。
主要开设课程:欧洲政治经济与外交、中欧关系、北约研究、公共外交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注:须包括导师2014-2015年的科研课题情况)。
在研课题:
1、国际公共领域理论研究,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2BGJ038,立项时间:2011年11月,结项时间:2014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介绍前期研究成果: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830/c230113-22747499.html)
2、中国对欧公共外交机制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2YJAZH148,立项时间:2011年11月,结项时间:2014年4月
3、承担中宣部课题“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外译传播工程”之子课题“全球性议题中的中国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设”。
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
著作:
1.《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ISBN978-7-208-11243-8/D·2218)。24万字
2.《被神话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书评:http://www.mzcy.cn/bbs/viewthread.php?tid=976)
3.《超越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解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2月版(ISBN978-7-5012-3255-0)。22万字http://www.verycd.com/topics/2855187/#theCom
4.《世界是椭圆的:未来国际秩序展望》,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5.《世界围绕美国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6.《战魂:从历史透视未来战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主编“中国北约研究丛书”10卷本:
1.《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冷战后部分》(王义桅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4月版。
2.《转型中的北约》((美)伊万·迪内夫·伊万诺夫著、赵文亮译,27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版;
3.《北约概览》(布莱恩·柯林斯著、唐永胜、李志君译,17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版;
4.《挑战与应战:新世纪的北约》(许海云编著,23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1月版;
5.《透视新北约:从军事联盟走向安全-政治联盟》(高华著,5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6.《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I:冷战后部分》(刘得手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7月版;
7.《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II:冷战后部分》(李海东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6月版;
8.《北约是什么——北约重要历史文献选编IV:冷战后部分》(许海云等编译,25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版;
9.《北约与恐怖主义》(罗天虹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版);
10.《转型的北约与变动的世界》(王义桅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6月版)。
译著:
《大国政治的悲剧》(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5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美国和美国的敌人》(伊多·奥伦著、唐小松、王义桅译,2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布什的战争》(鲍德伍德著,与唐小松等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
编著:
《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4月版)(主编)。
http://www.wap1934.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2
《中美国家利益比较研究》(时事出版社2004年6月版)(与倪世雄共同主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第7~10章(10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学术论文(144篇,CSSCI55篇,SSCI5篇,发表于中、美、英、法、德、荷、西、意、日、韩、印、印尼、土耳其等国学术期刊,其中英文33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尼语与土耳其语各1篇,40余篇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等转载。
1.“Why China-EU Relations Is not so Strategic: Ten Hypothesis”, in Krishnan Srinivasan (ed.), EUROPE & EMERGING ASIA, Routledge 2014.
2.“Chinese Drea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Zhang Yongjin (ed.), The Chinese School(s) of IR and Its Critics, Routledge 2014.
3.“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se D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Oct. 2013.
http://www.davidpublishing.com/show.html?14077
4.China must promote 'grand security concept', China.org.cn, October 16, 2013
http://www.china.org.cn/opinion/2013-10/16/content_30311812.htm
5.“Making China-EU Relations Geniunely Strategic?” Europe’s World, Summer, 2013.
http://www.europesworld.org/NewEnglish/Home_old/Article/tabid/191/ArticleType/ArticleView/ArticleID/22144/language/en-US/MakingChinaEUrelationsgenuinelystrategic.aspx
6.“When Chinese Dream Meets European Dream”, Clingendael Asia Forum , July 16. 2013.
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when-chinese-dream-meets-european-dream
7.“China and NATO: One from Venus, One from Mars?” NATO Research Online 3 (2013)
8.“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a Chinese Model of Public Diplomacy?” in R.S. Zaharna (ed.) Relational,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in Public Diplomacy, Routledge, 2013.
9.“The Domestic Constrains of the Rise of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Hague Journal of Diplomacy 7 (2012) 1-14.
http://booksandjournals.brillonline.com/content/10.1163/1871191x-12341237;jsessionid=2csj5s4l5rah1.x-brill-live-01
10.“Between Culture for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for Culture: Chinese View of Cultural Diplomacy”, IP–Journal, DGAP - 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11. “China and the EU in Global Governance: Seeking Harmony in Identities”, in Jan Wouters, Tanguy de Wilde, Pierre Defraigne eds, China, the EU and Global Governanc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12.“Clash of Identities: The Real Challenge for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Future”,The hyperGlobal 100, July 2011.
13.“Seven lessons for America”, America Review (cover story), September, 2011.
http://americanreviewmag.com/stories/Seven-lessons-for-America
14.“Die Bedeutung des Lebens verstehen”, Kulturaustausch, July, 2011. in German.
15.“Is Chinese-European Cultural G 2 Possible?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s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Global Governance’”, Acque e Terre (Marco Polo Magazine), No.1, 2011. in English/Italian. http://marcopolomagazine.wordpress.com/2011/02/17/is-chinese-european-cultural-g-2-possible-by-wang-yiwei/
16. “China-European Relations: From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to Reaching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Means”, Eyes on Europe, Fall, 2010.
17.“Clash of Identities: Why China and the EU are Inharmonious in Global Governance”, UNISCI Discussion Papers, no 24 (October 2010).
http://www.ucm.es/info/unisci/revistas/UNISCI%20DP_24_ENTERO.pdf
18.“The Identity Dilemmas of EU Normative Power: 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ndré Gerrits eds., Normative Power Europe in Global Politics, chapter 6, Clingendael European Papers, December, 2009.
http://www.clingendael.nl/publications/2009/20091200_cesp_paper_gerrits.pdf
19.Akhir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n Kebangkitan Mazhab Cina, Refleksi Teori Hubungan Internasional: Dari Tradisional ke Kontemporer, Graha Ilmu City: Yogyakarta, January 2009, in Indonesian.
20.From Complement to Convergence: How U.S.-China Relations Cope with the Reversible Globalization? Freeman Report at CSIS, October 2008 - vol.6, no.10.
http://www.csis.org/media/csis/pubs/fr08n10.pdf
21.Between Copying and Constructing: China Is Seeking Its IR Theory,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Ole W?ver,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ISBN: 978-0-415-77236-5), chapter 6, Routledge 2008.
22.Seeking Chinese New Identity: the Myth of Chinese Nationalism,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2008.
23.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Soft Power, The Ann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SSCI), March 2008 616: 257-273.
24.Back to the Common Sense: Book review on Bounding Power: Republican Security Theory from the Polis to the Global Village,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3, 2007.
25.Between Science and Art: Questionab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2, 2007.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data/rss/feed_JJP_atom_0.3.xml
26.On Nation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CFA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 2007.
http://www.iupindia.org/407/IJIR_On_National_Identity_7.html
27.China’s Rise: An Unlikely Pillar of US Hegemony,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 2007.(收录美领馆新闻文化处信息咨询中心ARTICLE ALERT Nov 2007) http://hir.harvard.edu/articles/1613/
28.Why Is Pax Americanna Impossible: Comparing Chinese Ancient World Order with today’s American World Order,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Vol. 12, Issue 23, No.2, 2007, in Turkish.
29.Rethink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 Perspective of Sino-U.S. Relations, Pacific Focus (SSCI), No.1, 2006.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976-5118.2006.tb00315.x/pdf
30.China and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42, No. 3&4 (July-December 2005).
http://isq.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42/3-4/265
31. China’s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Korea Observer (SSCI), Volume 36:3 (September 2005).
(Abstracted at the Worldwide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database from CSA:
http://www.csa.com/author_relations/author_display.php?disp_num=0&SID=89jmcc186g398bdf07me8s76k2 )
32.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Chinese Peaceful Rise: Opportunity or Challenge? in Yoon Bae Kim, Young Jae Kim (eds) Peace Building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New World Order(Seoul: Oruem Publishing House, 2005).
33. Between Enterprise and Compromi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Diplomacy after the Iraq War, Asia Perspective, Vol. 28, No.3, 2004.
http://www.asianperspective.org./articles/v28n3-f.pdf
(Abstracted at the Worldwide 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 database from CSA:
http://www.csa.com/author_relations/author_display.php?disp_num=0&SID=ff758b10bbb471a088cac4df88407ad4
34.“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求是》2014年第?期。
35.“TTIP的战略效应及应对”,《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期。
36.“中国的大安全观:历史、理论与逻辑”,《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
37.“中国的安全文明”,《学术前沿》2014年第6期。
38.“中国新公共外交:书写中国梦”,2014年第?期。
39.“现实主义是西方基督教内部理论”,《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7期。
40.“全球公域:思想渊源、概念谱系与学术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合写,第二作者)。
41.“如何克服中国公共外交的悖论”,《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2期。
42.“第五个现代化与东西互鉴”,《人民论坛》2014年4月下。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417/258882.shtml
43.“周边公共外交的文明担当”,《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第1期。
http://theory.gmw.cn/2014-03/14/content_10669669.htm
44.“化中国梦为世界梦”,载谭中、凌焕铭主编:《四海一家、天涯比邻:海外华人与中国梦》,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4年版(中英文)。
45.“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战略界》2014年第2期。
46.“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7.“中共‘魅力攻势’注重内外兼修”,《人民论坛》2014年2月上。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126/223800.shtml
48.“改革领导小组的担当”,《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月上。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113/c112851-24104055.html
49.“TTIP对华战略挤压效应值得关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4年第1期。
50.“打造国际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对外传播》2014年第2期。
51.“2013:公共外交元年”,《公共外交》2014年第1期。
52.“中国特色的全球公域观散见”,《战略研究》2013年第6期。
53.“论中欧文明G2之可能——基于‘和谐世界’和‘全球治理’理念的比较”,载徐明棋主编:《欧洲危机与欧洲的走向》,第410-426页,时事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54.“三中全会催生世界领导型国家”,《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月下。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1125/c112851-23643600.html
55.“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巧霸权?”《学术前沿》201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http://www.rmlt.com.cn/2013/1113/181260.shtml
56.“中国外交新政高开高走”《社会观察》2013年第11期。
57.“智库使公共外交更灵巧”,《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号。
58.“如何理解不犯颠覆性错误”,《人民论坛》2013年第11期。
http://www.qstheory.cn/zz/zgtsshzyll/201311/t20131121_293976.htm
59.“新自由主义为何卷土重来”,《人民论坛》2013年8月第414期。
http://theory.rmlt.com.cn/2013/0820/106361.shtm
60.“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8期(合写,第一作者,《红旗文摘》2013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12期头条全文转载;http://www.cctb.net/llyj/lldt/qqzl/201403/t20140325_303317.htm)。
61.“实现中国梦呼唤海洋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30日。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830/c219470-22748825.html
62.“如何应对中国国际形象的下滑?”《对外传播》2013年第8期。
63.“以和合共生实现三重超越——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基石”,《学术前沿》201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64.“中国梦-美国梦能包容性发展”,《社会观察》2013年第7期。
65.“北约研究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http://www.csstoday.net/Item/75178.aspx
66.“中国崛起的文明担当”,《新华日报》2013年5月8日。
http://js.xhby.net/system/2013/05/08/017173329.shtml
67.“外交自信·外交自觉·外交自尊——中国外交新政刍议”,《中国与世界观察》2013年第2期。
68.“中国梦:破解后崛起时代的道统性难题”,《学术前沿》2013年第2期。
http://www.rmlt.com.cn/qikan/2013-03-26/77448.html
69.“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声境界”,《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号。
70.“欧债危机也是欧洲文明危机”,《学术前沿》2012年第12期(《红旗文摘》2013年第2期转载)。
71.“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学术前沿》2012年第10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转载)。
72.“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入选《上海市社科界第十届学术年优秀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3.“美国重返亚洲的理论基础:以全球公域论为例”,《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74.“全球公域与美国巧霸权”,《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75.“欧债危机的战略影响”,《德国研究》2012年第1期。
76.“欧洲一体化经验的时空局限性”,载《欧洲一体化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框架》,周弘、刘作奎主编,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77.“超越和平崛——中国实施包容性崛起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8期。
http://www.ccwe.org.cn/ccwenew/upfile/file/baorongxingjueqi(1).pdf
78.“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目标、进展与挑战”《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8期(合写,第二作者)。
79.“中国公共外交的三重考验”,《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秋季号。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2011-09/07/content_23373576.htm
80.“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夏季号。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2011-06/02/content_22702210.htm
81.“公共外交的目标及其实现”,《公共外交》2011年春季号。
http://www.pdcec.com/bencandy.php?fid=176&aid=802&page=3
82.“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的使命”,《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4期。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PublicDiplomacy/lilun/detail_2010_12/08/3405632_0.shtml
83.“公共外交:美国之可学与中国之可为”,《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3期。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PublicDiplomacy/lilun/detail_2010_08/31/2371392_0.shtml
84.“中国公共外交的三重使命”,《公共外交通讯》(全国政协主办)2010年创刊号。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zhuanti/2010-05/25/content_20115704.htm
85.“美国亚太秩序观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观察》2009年第3期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413.html(《中国社会科学报》摘要介绍:http://www.cass.net.cn/file/20090723238328.html)。
86.“国际关系理论的人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4期。
87.“中国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中所起的作用”,《韩国研究论丛》第18期。
88.“反美主义与美国的世界秩序”,载《美国问题研究》第6卷,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89.“中印共同崛起的国际政治意义”,《国际观察》2007年第4期。
90.“从全球“大同”范式看中印共同崛起”,载谭中主编:《中印大同---梦想与实现》之十八,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1.“国际关系的理论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4期。
92.“和谐世界的三重内涵”,《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93.“反美为何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学习月刊》2006年第12期。
94.“探询中国新的身份:民族主义的神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收录ArifDirlik、俞可平主编:《中国学者论全球化与自主》(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论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谈火生主编《大国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等书)。http://www.iwep.org.cn/pdf/2006/txzgdxsf.pdf
95.“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合写,第二作者)。
96.“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理解韩国外交”,《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摘要转载)。
97.“朝核问题与中美博弈”,《中国评论》2005年9月号。
98.“布什第二任期对华政策展望”,《中国评论》2004年12月号。
99.“自由主义的美国根源与表现形式”,《国际问题论坛》2004年秋季号。
100.“‘三个代表’与中国的公共外交”,《复旦学报》2004年增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1.“中国的国际文明观与中国政治文明的国际化”,《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头条全文转载)
102.“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以进攻性现实主义为例”,载任晓、沈丁立编:《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合写,第一作者)。
103.“和平崛起的三重内涵”,《环球时报》2004年2月13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亚洲时报》、《中国日报》、《大国》、《和平崛起研究》等国内外媒体、书刊全文转载)。
104.“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
105.“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美国研究》2003年第4期(此文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社联2003年度优秀论文奖并被摘要收录《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
http://whb.news365.com.cn/xl/t20040919_222707.htm)。
106.“再论国际关系民主化”,《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07.“日本的再崛起与中国的大战略”,香港《中国评论》2003年11月号。
108.“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美国研究》2003年第3期。(合写,第二作者)
109.“战争原因的‘生命力假说’——大战过时论及其它”,《国际观察》2003年第5期(特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10.“美国进攻型现实主义的中国威胁论”,《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6期。
111.“国际关系理论系谱中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7期(学术随笔)。
112.“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合写,第二作者)
113.“大国政治的悲剧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悲剧”,《学术界》200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4期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114.“在妥协与进取之间——从伊拉克战争看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评论》(香港)2003年第8期。
115.“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合写,第二作者)
116.“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学术随笔)。
117.“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合写,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http://www.iwep.org.cn/wep/World%20Volume/2003/2003,4/tangxiaosong.PDF
118.“与时俱进,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复旦学报》2003年增刊。(与倪世雄合写,第二作者)
119.“主权、安全、稳定、地位: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战略机遇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合写,第二作者)
120.“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评米尔夏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合写,第一作者)
121.“论比较国际关系学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开放时代》200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122.“试析美国文化从欧洲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合写,第二作者)
123.“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4.“三角和平与国际关系的三维世界”,《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3期[《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转载]。
125.“论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26.“参与、限制、左右:美国国会对美国安全政策的影响”,载《美国问题研究》(倪世雄、刘永涛主编)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同时收录《国会论丛I》』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7.“国会研究:美国研究的新支点”,《复旦学报》2002年第2期。(合写,第二作者)
128.“均势与国际秩序:后冷战时代的思索”,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论点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一作者)
129.“妇女问题:历史、现状与未来”,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30.“关于战争合法性与战争观念重构的对话”,载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9月号。(合写,第二作者)
131.“从霸权稳定论到单极稳定论: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回归”,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9期。(合写,第一作者)
132.“环境问题与国际制度变迁”,载《国际论坛》2000年第5期。
133.“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34.“解决台湾问题的外交战略”,载香港《中国评论》2000年3月号。(合写,第二作者)
135.“国家安全的时代变迁与研究困境”,载《国际观察》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6.“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美国问题研究》等书转载http://www.usa-mil.com/zl/yj-y-49.htm)。(合写,第二作者)
http://ias.cass.cn/show/show_mgyj.asp?id=282&table=mgyj
137.“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问题:内政与外交制衡下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报》2000年第1期。(合写,第二作者)
138.“东盟的经济安全观及其时代挑战”,载《世界经济情况》1999年第5期。
139.“东盟的安全政策及其实施”,载《当代亚太》1999年第2期。
140.“东盟的安全模式及其时代挑战”,载《国际展望》1998年第16期。
141.“安全与发展:冷战后世界的新主题”,《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11期。
142.“国家主权的‘生命力假说’”,《欧洲》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43.“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与成就》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44.“全球化时代的妇女问题”,《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合写,第二作者)
145.“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中国海问题”,《东南亚研究》1998年第5期。
146.“绿党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8年第4期。(合写,第二作者)
147.“南亚妇女参政模式探析”,《当代亚太》1997年第2期。
148.“世界妇女参政: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观察》1997年第2期。
149.“巾帼当政:南亚政坛的特殊现象”,《国际展望》1996年第20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导师介绍:王义桅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6-22
相关话题/外交 公共 国际关系 国际 政治
延边大学政治学专业导师信息
一级学科专业名称 政治学 学科主任 王晓波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国际政治 专业负责人 王晓波 导师 王晓波 金强一 金正一 金香花 赵立新 朴永浩 许吉 谢桂娟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信息介绍:张向达
张向达, 1965 年 7 月生,赤峰市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现为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世界银行中国项目部评审专家,财政部经建司节能减排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国民经济学、社会保障、科技成果产业化、经济与行政等方面研究。近年来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信息介绍:刘晓梅
基本情况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11月民族: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市职称:教授教育经历1982年9月-1986年7月,中国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4月-1996年3月,广岛大学法学系比较政治学专业研修生。1996年4月-1998年3月,广岛大学大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科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导师介绍:干春松
近期著作:1、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制度儒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神仙传,东方出版社,20054、文化传承与中国未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5、传统与超越,华夏出版社,20006、王国维学术经典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7、现代化与文化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导师介绍:龚群
近期著作:1、《中国商德——经济伦理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3、《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道德哲学的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5、《生命与实践理性——诠释学的伦理学向度》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导师介绍:段忠桥
近期著作:G.A.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研究(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2、《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3、《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导师介绍:胡钧
胡钧,1928年生,山东省烟台市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48年12月入河北正定华北大学学习,1950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研究生班学习,1952年毕业,留教研室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除1983到1988年曾暂调校刊《教学与研究》兼任副总编外,一直在政治经济学教学岗位上工作。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导师介绍:林岗
林岗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8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7年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经济系副主任、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1995年任副校长,1994年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评选为享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导师介绍: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英国杜伦大学客座教授。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并且在该领 ...导师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