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张民,1971年出生,籍贯内蒙古通辽市,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92年至1996年工作于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台,担任气象预报员;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获电影学硕士学位,导师为王迪教授;
19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004年至2012年任文学系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7年至今任文学系副主任;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
主讲课程:《影视剧策划案例研究》、《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策划与写作》、《类型电影研究》、《纪录片理论与制作》、《短片创作》、《剧本精读》、《影片分析》等。
授课对象: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
文学系2000级编导专升本班主任、2003级编导专升本主任教员、2007级电影剧作本科主任教员兼班主任;2009年以来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三、学术、科研、著述、创作
(一)主编教材: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第二主编,2002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为银幕的人间观察: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点集》,第二主编,教材,200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获得北京电影学院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发表文章:
《电影《镜子》的时间结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牺牲>:塔尔柯夫斯基的救世理念》,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文学系剧作专业本科一年级专业课教学法浅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这本身就是电影---小川绅介、侯孝贤、冯艳和我们》,《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2月4日;
《<立春>:理想主义者的墓志铭》,《电影艺术》2008年第2期;
《对纪录片一些敏感话题的思考》,《电影艺术》2010年06期
《对电影创新问题本质的思考》,收入影协主编的学术著作《2012中国电影创意研究》
《2012年度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剧作部分撰稿人,影协主编
《2013年度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剧作部分撰稿人,影协主编
(三)科研项目:
《常规叙事短片剧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年院级科研项目
《北京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天通苑)的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6JA75011-44003,(2007年至2009年)
文学系教改实践《社会实践与影视剧作实践互动》,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得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二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四)作品:
电视动画片《哪吒》、《唐诗》、《顽皮福多》、《蜗牛一家亲》等剧本创作。
纪录片《庙里的时光》导演,2005年完成,88分钟,入选2005年云之南国际纪录影像展竞赛单元。
纪录片《像百灵一样歌唱》导演,2007年完成,97分钟。
纪录片《我这一辈子》导演,2008年完成,90分钟。入选2009年云之南国际纪录影像展展映单元、2009年北京独立影像展纪录片展映单元。
电视剧《西藏秘密》剧本策划,2010年-2012年。
(五)学术活动:
2009年12月策划组织“文学系电影眼睛工作室纪录片学术放映研讨”活动,至今举办40多期、共计100多部纪录片。
2010年暑期策划组织文学系六十年专业教育史访谈项目,积累了100多小时访谈素材,历时两年完成系史访谈纪录片《我记得1》和《我记得2》。
2010年11月策划组织“BFA纪录片六十年”作品回顾展暨纪录片创作与教学研讨活动。
2010年12月策划组织比利时纪录片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术研讨活动。
2011年11月策划组织“西天中土”印度纪录片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学术研讨活动。
2012年5月策划组织“@柒樓:文学系毕业生新作展映暨教学论坛”活动。
2012年6月组织“七日谈:日本剧作家与文学系师生学术创作交流”活动。
2012年11月策划组织文学系第九届金字奖。
担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历届“金字奖”评委;
担任2009年-2013年广电总局历届“青年电影剧本扶持计划”评委;
担任2010年北京市电影家协会首届“影协杯”电影剧本征集活动终审评委;
担任2012年9月金鸡百花电影节(绍兴)电影论坛嘉宾;
担任2012年10月电影学术年会论坛嘉宾(北大与电影博物馆主办);
担任2013年10月电影学术年会论坛嘉宾(电影博物馆主办);
(六)进修培训
2006年7月至8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影教育培训。
2012年8月至9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格里菲斯电影学院电影教育培训。
个人信箱:zhangmin1@bf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