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讯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位于上海市西南腹地的闵行区,拥有丰富的江南自然环境与优越的生活方式资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主要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闵行区是春申君的封地和上海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上海具有光辉的未来发展远景——国际化大都市。当代上海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研究表明,到2013年和2018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将分别超过纽约及东京城市群,排名升至世界第一。正在举办的世博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城市的硬件与软件,对实现长三角的新跨越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国内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新中国成立以后,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进取,率先改革,并第一个在国门之外兴办研究生院。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交通大学以“南洋”之名立,以“交通”之名兴,秉承“储才兴邦”的建校理想,坚持培养“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深刻再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精神。一方面,通过工科、理科、医学等深究天地万物的存在规律与发展本质,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文明历史与未来的精研,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进程,以及当今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践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实践理念。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第一名学科: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前十名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医学、信息通信与工程、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物理学、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前十名学科:核科学、园艺学、药学、法学),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一级学科和4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点,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点。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情况如下:
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863”高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和工程院院士18人,主要分布在材料、物理、化学化工、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机械、动力、力学、船舶、电气、电子、信息等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84名,主要分布在机械、动力、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科学、植物科学、材料、物理、光学物理、电子、信息、控制、化学化工、核能等学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4名,主要分布在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化学化工、物理、光学物理、机械、动力、管理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人次,主要分布在材料、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机械、核能、药学等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约12200人,其中博士生约4000人;拥有一流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验设施;设立各类奖学金和实行“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资助制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开放型国际化合作办学理念,以及地处上海改革开放前沿优势地域的良好就业前景等,都为我校研究生的培养和全面成长,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
热忱欢迎您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点击查询)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位于上海市西南腹地的闵行区,拥有丰富的江南自然环境与优越的生活方式资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主要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闵行区是春申君的封地和上海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上海具有光辉的未来发展远景——国际化大都市。当代上海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研究表明,到2013年和2018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将分别超过纽约及东京城市群,排名升至世界第一。正在举办的世博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城市的硬件与软件,对实现长三角的新跨越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国内著名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新中国成立以后,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进取,率先改革,并第一个在国门之外兴办研究生院。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交通大学以“南洋”之名立,以“交通”之名兴,秉承“储才兴邦”的建校理想,坚持培养“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深刻再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精神。一方面,通过工科、理科、医学等深究天地万物的存在规律与发展本质,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文明历史与未来的精研,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进程,以及当今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践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实践理念。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第一名学科: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前十名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医学、信息通信与工程、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物理学、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47个(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前十名学科:核科学、园艺学、药学、法学),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个一级学科和4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点,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点。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情况如下:
序号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2 | 固体力学 | ||
3 | 流体力学 | ||
4 | 工程力学 | ||
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
6 | 轮机工程 | ||
7 | 水声工程 | ||
8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与动力 工程学院 |
9 | 机械电子工程 | ||
10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11 | 车辆工程 | ||
12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
13 | 热能工程 | ||
14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
15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
16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
17 | 化工过程机械 | ||
1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 |
19 | 材料学 | ||
20 | 材料加工工程 | ||
2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2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23 | 系统工程 | ||
24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25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27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28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2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3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31 | 生物医学工程※ | / | 生命科学技术 学院 |
32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3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安泰经济与 管理学院 |
34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理学院物理系 |
35 | 光学 | ||
36 | 生物学 | 遗传学 | 医学院 |
37 | 基础医学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
38 | 临床医学 | 儿科学 | |
39 | 外科学(整形、骨外) | ||
40 |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传染病、肾病、风湿病)) | ||
41 | 口腔医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863”高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和工程院院士18人,主要分布在材料、物理、化学化工、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机械、动力、力学、船舶、电气、电子、信息等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84名,主要分布在机械、动力、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科学、植物科学、材料、物理、光学物理、电子、信息、控制、化学化工、核能等学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4名,主要分布在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化学化工、物理、光学物理、机械、动力、管理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5人次,主要分布在材料、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机械、核能、药学等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约12200人,其中博士生约4000人;拥有一流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验设施;设立各类奖学金和实行“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资助制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开放型国际化合作办学理念,以及地处上海改革开放前沿优势地域的良好就业前景等,都为我校研究生的培养和全面成长,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