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就业前景及职业规划
2.2.1就业前景
本学科是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之一,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等分支学科。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2.2职业规划
(1)就业方向:此专业的人才是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毕业生适合在政府各经济职能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从事医疗保险及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2)就业单位: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级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健康教育、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医学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等。也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
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以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规律。主要任务是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的关系,用管理理论分析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的资源配置,揭示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管理的运行规律,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效益的变化。
3.1院校排名
学科门类 | 专业 | 招生院校 | 招生院校等级(总体水平)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北京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北京师范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东北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广西师范学院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杭州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湖南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南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江西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京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开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山东经济学院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上海理工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首都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长沙理工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河南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东理工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中科技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暨南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宁波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山西财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上海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四川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北京科技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大连理工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广西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黑龙江科技学院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中农业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江西财经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兰州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京农业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青岛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陕西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沈阳农业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苏州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北京理工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东北财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湖北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南理工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华中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江西农业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辽宁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昌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南京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曲阜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上海财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沈阳师范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天津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天津工业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北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南交通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徐州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浙江工业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国农业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南民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同济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北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南民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扬州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浙江师范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山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武汉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华师范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厦门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云南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郑州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央财经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武汉理工大学 | 2★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西南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湘潭大学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浙江大学 | 5★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中南大学 | 3★ |
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重庆大学 | 4★ |
3.2就业前景及职业规划
3.2.1就业前景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属于社会学科范畴,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
3.2.2职业规划
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从事学校、政府微观和宏观教育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本学科综合了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保障宏观政策、社会保障管理运行体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以及社会求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建设性。
4.1院校排名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8 | 清华大学 | 4★ | |
2 | 沈阳师范大学 | 5★ | 9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4★ | |
3 | 武汉大学 | 5★ | 10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4★ | |
4 | 浙江大学 | 4★ | 11 | 东北大学 | 4★ | |
5 | 北京师范大学 | 4★ | 12 | 中南大学 | 4★ | |
6 | 华中师范大学 | 4★ | 13 | 复旦大学 | 4★ | |
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 | 14 | 东北财经大学 | 4★ | |
3★(21个)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湘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厦门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海大学 | ||||||
2★(21个)重庆大学、山东经济学院、河北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同济大学 |
4.2就业前景及职业规划
4.2.1就业前景
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4.2.2职业规划
(1)就业有保障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专业成了社会“热门”专业,随着党和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视和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就业前景不错,而且多属于公务员(微博)和事业编制系列,一旦真正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就犹如捧上了铁饭碗,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人事部门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如就业局、社保和医保机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等。
(2)学科的极其重要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最重要的事情,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就需要广大社会保障学工作者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出谋划策,从而实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另外社会保障专业属于服务性学科,它的服务对象是国民,以国民的生老病死为服务中心的,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