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探索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7

中国水利网站10月25日讯 河海大学积极服务国家需求,深化改革,以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实践平台。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构建了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三种类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先后与水利部、中国电 建、三峡集团、地方政府等所属单位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45家,遍布22个省(市),覆盖了水利、土木、交通、环境、电力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分类别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标准和流程,对于不同类型基地,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为培养高 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培养模式。以“大学、企业与政府”协同的开放式培养为手段,构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知识构建+顶岗实 践”和“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等多个“1+1”培养模式。建立学生进入研究生培养基地的选拔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先进知识,在基地导师 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践,使学生得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加 强实践考核。从工程认知、时间专题研究、工程案例比较、职业素质和发展潜力、实践交流能力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实行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位论文 全过程质量监控,由学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共同进行;采取督导随堂听课、学生每月提交一份实践小结、学校派专家到基地巡视抽查等措施。要求论文选题来源于学生 在顶岗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拓展到工程规划、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产品研发、应用研究、调研报告8种形式,由学校导师和基 地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创新保障体系。加强基地管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由双方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成 立研究生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研究生进入基地实践的相关工作。同时,围绕研究生顶岗实践、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建立校企共担的条件保障机制,每年 学校和基地单位投入约4200万元用于专业学位培养工作


相关话题/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