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高等院校,先后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建校五十多年来,培养了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李斌等应用技术型人才十万余名,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劳动模范培养的摇篮”。
学校设有工学部、文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有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环境工程)、40个本科专业和30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
学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彰显“需求驱动、校企合作、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劳模精神与工程伦理教育相结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职业信用、职业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55人,高级职称317人,硕士学位以上占80.8%,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30%以上,有60多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生培养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目前校内导师75人,企业导师94位。导师队伍中有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1人,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4人,“浦江计划”入选者3人,“曙光学者”5人,博士生导师6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参与了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等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已完成建设。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先后落户学校,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究中心、石墨烯研究中心,与江苏悦达集团共建新材料研究院,成为学校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571项,到校总经费超过2亿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97篇,其中SCI、SSCI、EI收录518篇;申请专利303项,授权专利206项;出版专著、译著等176部;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7项,以及中国设计红星奖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创作奖。
学校积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能力强,用人单位反馈良好。连续3年研究生就业率100%,均高于上海市平均值5%,就业岗位紧贴国家特殊需求,就业对口率90%以上。
学校地处上海浦东新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与华为、西门子、通用汽车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产教融合的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建有七立方大学科技园,在长三角地区建有多个技术转移工作站或产学研工作站,与社会各行各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环境工程与新材料、电子与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近距离为各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以石墨烯应用为代表的新材料应用技术等一批科研项目已成功实施了成果转化,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
围绕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校和国外众多知名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先后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高校和机构开展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学校通过留学生教育、教师国外访学、学生海外学习实习、海外名师、师生互派互换、学术交流等活动和项目为载体,引进和整合海外教育理念、办学经验和教学资源,逐步提高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整体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依托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瞄准政府环保部门及环保产业的人才需求,采用“工程导入”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广泛扎实的环境工程领域理论基础,掌握电子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技术、环保设备以及绿色材料的设计与制造、环境监测及逆向物流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进行该领域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咨询及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节能环保和工业绿色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三、招生计划与目录
1、招生计划:拟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2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招生计划数为准。录取时,各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视实际生源数作相应调整。
2、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001 工学部 环境与材料 工程学院 | 085229 环境工程 | 01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电子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 | 4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环境工程学 | ①专业综合面试 ②英语综合测试 |
02环保设备与 材料 | 2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环境工程学 802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806机械原理 (考试科目④在801、802、806中任选一门) | ①专业综合面试 ②英语综合测试 | ||
03环境监测 技术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环境工程学 80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4电路分析基础 (考试科目④在801、803、804中任选一门) | ①专业综合面试 ②英语综合测试 | ||
04逆向物流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环境工程学 805物流管理 (考试科目④在801和805中任选一门) | ①专业综合面试 ②英语综合测试 |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1、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2.5年,最长不超过5年。成绩优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2、学位授予: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位授予相关条件,颁发学历证书,并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五、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六、报名程序(略与教育部文件相同部分)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 读学生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
报考我校的考生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要求报名。
学校代码:12044。
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在网上预报名,时间: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网报的有效信息。
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逾期不再补办。具体程序及要求,详见《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3.注意事项
(1)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在读期间成绩单等真实材料。
(2)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
(5)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七、考试
1、初试(国家统一组织)
考试时间 | 初试科目(笔试) | |
12月23日 (周六)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204英语二 |
12月24日 (周日) | 302数学二 | 801环境工程学 802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80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4电路分析基础 805物流管理 806 机械原理 (801-806中任选一门) |
注:考试大纲详见研究生部网站招生栏。
2、复试(学校自行组织)
(1)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复试办法和程序将提前在学校研究生部主页公布并严格执行。
(2)复试必须携带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生证等相关原始材料,学校会对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复试携带材料和要求详见学校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2018年复试办法。
(3)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将提前在学校研究生部主页公布,加试方式为笔试。
(4)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若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可允其破格参加专业复试。
八、体检
复试通过的考生必须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通过体检,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规定 。
九、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收费和资助
(一)收费
1、学费标准
学校按国家要求收取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学年8000元。
2、住宿费标准
学校向需要的研究生提供学生宿舍,住宿费每学年1200元。
(二)资助
学校有健全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覆盖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1、助学金标准
我校研究生助学金资助标准按不低于教育部规定标准发放。研究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活动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
2、奖学金标准
学校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分为新生奖学金和优秀学业奖学金。
(1)新生奖学金
为鼓励学生积极报考我校,学校特设新生奖学金,在新生入学时一次性发放。新生奖学金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其中,三等奖学金发放给所有为我校录取,并完成报到注册手续的研究生新生。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的授予条件见学校相关办法。
(2)优秀学业奖学金
等第 | 奖励金额 | 获奖比例 |
特等奖 | 20000元/年 | 1% |
一等奖 | 10000元/年 | 5% |
二等奖 | 5000元/年 | 10% |
三等奖 | 3000元/年 | 20% |
四等奖 | 1000元/年 | 40% |
(3)国家奖学金
每年根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评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每人奖励20000元。
(4)校长奖
校长奖每年评选一次,全日制注册研究生在学科、科技创新和文化、体育、艺术等高水平竞赛及评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可按学校规定申请校长奖。
以上奖学金及校长奖评定办法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一、其他政策
1、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研究生项目基金(视项目性质,资助1至3万不等,每位研究生导师均可申请),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基金的部分经费可用于研究生助研津贴发放。
2、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一定数量的助教、助管等岗位,并提供相应不少于500元/月的岗位津贴;研究生导师视学生参与科研情况,发放助研津贴。
3、学校充分利用研究生与大学生身份相同、年龄相近、专业相通的优势,遴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并提供不少于600元/月的岗位津贴;使研究生在担任辅导员的工作中同受教育、共同提高。
4、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资助优秀研究生赴国(境)外高校访学、企业实习或培训,提升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
5、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按时支付学费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等措施,资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十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招生政策另行规定。
注:以上招生简章若与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则按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并以学校研究生部网站主页公布信息为准。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生!
学校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校代码:12044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政编码:201209
网址:http://yjs.sspu.edu.cn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电话:021-50217007,021-50216996
联系人:燕老师、郑老师、李老师
官方微信:二工大研招
附:导师简介(导师具体信息请参见研究生部网站导师介绍栏目)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所属部门 | 研究方向 |
1 | 王景伟 | 教授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电子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 |
2 | 白建峰 | 教授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3 | 张承龙 | 教授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4 | 关杰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5 | 徐金球 | 教授 | 文理学部大学化学教研室 | |
6 | 周明远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7 | 谢洪勇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8 | 苑文仪 | 副研究员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9 | 王临才 | 副教授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10 | 管传金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1 | 高桂兰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2 | 陈胜文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3 | 周媛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4 | 梁波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5 | 袁昊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6 | 马长文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7 | 宋小龙 | 副教授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18 | 孙志国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9 | 郭耀广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20 | 朱学峰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21 | 庄绪宁 | 副研究员 | 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 | |
1 | 谢华清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2 | 朱志刚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环保设备与材料 环保设备与材料 |
3 | 王金敏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4 | 于伟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5 | 王利军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6 | 徐海萍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7 | 陈立飞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8 | 吴子华 | 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9 | 王继芬 | 教授 | 文理学部大学化学教研室 | |
10 | 李靖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1 | 王元元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2 | 王静荣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3 | 黎阳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4 | 朱路平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5 | 解丽丽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6 | 杨丹丹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7 | 邴乃慈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8 | 汪玲玲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9 | 陈诚 | 副教授 |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
20 | 施惟恒 | 教授 |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海外名师) | |
21 | 孔令学 | 教授 |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海外名师) | |
22 | 白跃伟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3 | 汪志锋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4 | 何亚飞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5 | 何玉安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6 | 田浩彬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7 | 朱文华 | 教授 | 工程训练中心 | |
28 | 秦琴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29 | 何成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30 | 徐涛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31 | 聂黎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32 | 王小刚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33 | 崔立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1 | 陈进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环境监测技术 |
2 | 王漫 | 教授级高工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3 | 谭文安 | 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4 | 左健存 | 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5 | 邵宇丰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6 | 桂林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7 | 王建军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8 | 胡小明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9 | 宋绍京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10 | 陈林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11 | 夏天 | 副教授 | 工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
1 | 李荷华 | 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逆向物流 |
2 | 魏文静 | 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3 | 郝皓 | 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4 | 杨敬辉 | 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5 | 李岩 | 副教授 | 工学部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
6 | 周艳军 | 副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7 | 秦宝燕 | 副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8 | 郑秀君 | 副教授 | 经济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