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前身是1940年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工系,后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化学化工系合并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化工系,20世纪50年代初迁入北京,中法大学化学系并入;1991年改建成立化工与材料学院;2002年学校院系调整,高分子材料专业调整到材料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调整到生命学院,化学系调整到理学院,成立了化工与环境学院;2011年6月在理学院化学系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化学学院;2016年6月,加强理工融合,化工与环境学院和化学学院合并,成立了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教授(研究员)40人,博士生导师59人(含兼职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长期短期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入选者1人,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5%,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70%以上。 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工化学和应用化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化学为工信部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工信部重点专业;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45人硕士研究生437人,本科生750余名,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达到1:1。学院历年来培养毕业生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涌现出多位两院院士省部级领导上市公司负责人等优秀校友;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学院现设有基础化学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特种纳米分子科学与技术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俄新能源技术联合中心北京理工大学-英国女王大学新能源与新材料联合研究实验室等研究创新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立足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强化理工结合的特色学科方向建设,主要涉及无机合成与先进材料纳米材料有机功能分子分析与化学生物传感生物功能分子设计电化学与绿色催化化学电源含能材料药物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等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不仅涵盖了现代化学化工的各主要领域,而且也包括了21世纪面向材料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中的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而产生的最新生长点。其中,在多金属氧簇化学纳米材料化学含能分子的设计与制备理论化学光谱学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板式脱硝催化剂制备及产业化推广吸热型高能量密度燃料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院年均承担了973863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0余项,近五年到校科研经费2亿余元。每年发表SCI论文近300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50项。 近年来学科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化工学科在QS国际排名位列101—150名,化学学科在ESI国际评价系统TOP1%的全球机构中位列第301位,整体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招生目录复试分数线
年份 | 总分 | 政治 | 英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2018 | 315 | 50 | 50 | 75 | 75 |
2017 | 320 | 50 | 50 | 75 | 75 |
2016 | 315 | 45 | 45 | 68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