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成立于2011年6月,前身为理学院物理系,首任院长为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是学校具有较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较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富于创新精神高层次高素质理科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己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创特色”的办学方针,建设特色理科。 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员工90人。管理及服务人员13人,教辅及实验人员9人,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共计6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28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2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引进芬兰科学院院士兼瑞典科学院院士AnttiNiemi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聘任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PaulWiegmann教授为“徐特立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凝聚态物理于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批兵器工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物理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工信部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设立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人才培养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90人硕士研究生50人博士研究生20人,1人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多人获得部级校级各种奖项。学院注重立德树人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举办“博约”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率先与国防院所(昆明物理所九院成都209所)和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所空间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生,开展协同育人,曾获全国高校素质教育金牌奖项等。 科学研究 学院下设大学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量子调控及应用研究中心理论与计算物理研究中心。具有微纳光电材料计算量子物理低维材料软物质物理和等离子体等多个优势突出且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原子结构与光谱研究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静电与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在理工结合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学院教师具有较强基础研究实力,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近5年来,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和863项目等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多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和国防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多项,年均科研总经费约900余万元,年均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20余篇。 学术交流 学院非常重视学术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合作与学术交流,定期开展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和学术讲座等活动。近几年,多次承担国内静电学术会议,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人次。此外,学院还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已有20余教师赴海外访问交流。同时学院还和英国兰开夏大学合作办学,先后有上百名合作办学的毕业生在剑桥牛津和帝国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深造海外深造。 招生目录复试分数线
年份 | 总分 | 政治 | 英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2018 | 320 | 50 | 50 | 75 | 75 |
2017 | 320 | 50 | 50 | 75 | 75 |
2016 | 320 | 50 | 50 | 75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