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坚实的马克思理论功底,有较高的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较高层次的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是:
1、政法素质优良。具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
2、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科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
3、研究和实践能力强。具有研究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部门管理工作。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地方政府管理
3、政府社会管理
4、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原则上第一、二、三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四、五、六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实行中期考核筛选制度。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
1、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和调动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教学相长。
2、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研究生应博览群书,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和钻研原著,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4、培养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和能力,使研究生具有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5、严格考核,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程,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程。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
一)必修课程
类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期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主讲教师 | 备注 |
公共必修 课 |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 72 | 4 | ||
2 | 外语(英) | 1、2 | 200 | 6 | 黄 河 | ||
3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2或3 | 40 | 2 | 李国军 | ||
专 业 必 修 课 | 4 | 公共管理学研究 | 1 | 60 | 3 | 罗德刚 | |
5 | 行政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 60 | 3 | 陈建林 | ||
6 | 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 | 2 | 60 | 3 | 陈文权 | ||
7 | 政府经济学研究 | 2 | 60 | 3 | 陈建先 | ||
8 | 公共政策分析 | 2 | 60 | 3 | 刘昌雄 | ||
9 | 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 3 | 60 | 3 | 傅 琼 | 专业 方向课 | |
10 | 政府社会管理 | 3 | 60 | 3 | 戚 攻 | ||
11 | 地方政府管理 | 3 | 60 | 3 | 颜如春 | ||
12 | 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 3 | 60 | 3 | 谭兴中 |
(二)选修课程
类别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期 | 总学 时数 | 学分 | 主讲教师 | 备注 |
专业选修 课 | 13 | 领导科学研究 | 3 | 40 | 2 | 张世和 | |
14 | 行政决策方法与效能研究 | 3 | 邓昌福 | ||||
15 | 非盈利机构管理研究 | 3 | 40 | 2 | 谢 菊 | ||
16 | 地方行政管理研究 | 3 | 40 | 2 | 谢来位 | ||
跨 专 业 选 修 课 | 17 | 产业与企业经济研究 | 3 | 40 | 2 | 宋爱苏 | |
18 | 城市经济研究 | 3 | 40 | 2 | 吴小渝 | ||
19 | 农村经济研究 | 3 | 40 | 2 | 甘 强 | ||
20 | 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3 | 40 | 2 | 李沛君 | ||
21 | 中共思想史及人物研究 | 3 | 40 | 2 | 胡大牛 | ||
22 | 党的领导研究 | 3 | 40 | 2 | 黄远固 | ||
23 | 党的组织建设与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 3 | 40 | 2 | 李国军 | ||
24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3 | 40 | 2 | 罗晓梅 | ||
2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 3 | 40 | 2 | 苏 伟 | ||
26 | 科学发展观研究 | 3 | 40 | 2 | 刘 康 |
(三)必修环节
27 | 社会实践 | 4或5 | 20 | 1 | ||
28 | 学位论文写作调查 | 4、5 | 2 | |||
29 | 学位论文 | |||||
30 | 补修本科课程 | 1、2 | 限考前为同等学历、非本学科的研究生 |
说明:
1、外语应达到的要求是: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具有基本的听说能力;导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能写出专题报告或文献综述。
2、补修课程:考前非经济学学士毕业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经济学基础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补修的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不少于三门(一般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考核合格者,才能参加论文答辩。
3、选修课根据选择情况开设4—6门。
4、研究生课程均应有教学计划,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及主要参考书目等。
六、考核
1、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环节,均需按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2、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3、考试课程成绩要求76分以上(含76分)方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及格以上可获得学分。
其它规定参见《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办法》。
七、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根据教学、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进行独立或在导师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研究问题等工作。
八、论文
1、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一般应与本门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课程论文可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或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布置研究生撰写。通过课程论文,可检查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钻研程度,以及完成阅读书目所规定的阅读量的状况。课程论文成绩应是该门课程考核的主要部分。
2、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一般可独立选定题目,也可由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性的成果写成,还可由研究生承担的本学科领域内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写成,无论何种形式写,均应结合当年课程学习的内容。
研究生的学年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必修环节,不计学分。其目的是培养训练和考核研究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亦使研究生受到查阅、评述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及计算、论证、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的训练。
3、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至少用一年半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初制定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计划内应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该计划应由指导小组通过,报研究生部。
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硕士研究生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后,通过学位论文工作,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体规定参见《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
4、要求每位研究生毕业时公开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
九、导师小组成员
宋爱苏 吴小渝 甘 强 李沛君
硕士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应加强沟通。硕士研究生要定期与指导教师见面,向导师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十、其它事项和有关规定见《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