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玄有成
离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两个月了,此时大家肯定在努力地学习。走过2005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和录取,我有很多的感慨,其中有欣慰也有遗憾,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你们复习的最后关键时刻,我感觉我还是要和你们说几句话。
一个专科生的考研志向
首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我于2003年山东潍坊学院专升本来到聊城大学。专科生的心酸和毕业时找工作的困难使我从此确定了考研究生的目标。在2003年下半年我主攻英语。2004年1月通过了英语六级,考了77分;在2004年上半年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口语;同时,在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拿了三等奖。这一切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吧。在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自己也是反复考虑,最终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进行了半年的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尽心尽力去学习,做了无数的英语题。由于政治是我的专业,也没下太多的工夫。总的来讲,我对考研究生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自己努力了。我经常和同学们说“尽吾力而不能及,也可以无悔矣”。
我的人民大学自费路
等到2005年研究生考试来临的第一天,我感到特别紧张。毕竟,来到聊城大学就是为了等这一天。上午考政治,我应该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中途回来检查看错了表,导致最后一个小时答了三个大题。走出考场,我感觉完了,这样低级的错误发生在这样重要的时候。我努力克制自己忘记上午的考试,下午懵懵懂懂地考完了英语。在一连串的自我安慰中,我度过了一个几年来最惬意的寒假。因为从上专科以来,自己压力特别大,从没有真正放松过。
2005年3月10日,公布了成绩:英语58分,政治79分,专业一131分,专业二134分,总分402分。回想自己的努力和考试的不顺利,这样的分数我也应该满意,但是一想英语才58分,但是去年的分数线是55分,而北大昨天刚刚出英语分数线是55分。我想这样的分数应该不会受限。我高兴了两天。第三天的中午,有个师姐给我电话说,要给我寄成绩单让我调剂。我感到一阵茫然,怎么了,我还需要调剂吗?她说英语分数线是60分。我的天呀,怎么可能呢?我想哭,但是又哭不出来。我始终不能相信这样现实,立刻给所考学校的学院打电话说破格复试的事情。我从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例子,也一边在想调剂其他学校。没想到过几天,学院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可以复试。此时的我真是从天堂掉到地狱,又升到天堂,但是这次的我只多了一份坦然。那时候离复试还有几天而已,我们又赶上实习,所以复试根本没准备就来到了北京。谁知面试的时候我竟然是第一个,导师们问的问题也没答好。感觉真的很不爽,但我的心算是放下了,不管了,反正一切都结束了。等了一个星期通知,老师说是自费,需要签协议,问我上不上自费。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上,我上,我上!就这样,以最终的自费,结束了我整个考研生涯。
自信很关键
我一直认为心态是很重要的,自信是很关键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考研也不例外。每天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高高兴兴去学习,这样才有效率。我们在考研的时候,就是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在这样一个上进的氛围里会激发你学习的动力。
感谢考研,让我经历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人生需要经历很多磨难和曲折,这样才叫成长吧,我坦然面对一切。有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有努力,尽力去争取。人的命运要靠自己去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将来。一路走来,我感到很遗憾,因为自费,但是我又感谢自费。真的,它让我更加坚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克服的。我又很欣慰,因为走到现在都是自己不断争取的结果。朋友们,你们现在正在关键的复习时期,好好地把握才能不后悔。我真心希望大家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习,好好调整和把握自己,在考研的路上收获多多,人生能有几次大事是能改变自己的,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现在多吃点苦,是为了以后少吃苦。我不是聪明的人,但是个努力上进的人,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面对着周围的一切,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没有理由不努力。朋友们,让这样一句话结束我的短文: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又想到“陈丹青”
作者:周口师院 杜方江
生长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古之警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早已烂熟于心。然则今之时局并非如此,我们不禁迷惑甚至牢骚起来。难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教育界人士对我们的一片良苦用心,还是我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陈丹青辞职事件”至今还回荡在我们心中,今日重提纸上以引学子肺腑之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取名于其中的陈丹青名副其实。他海外学成归来,立志报国,时任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但因学术行政化,考试标准化等恶弊使其招生步履维艰,壮志难酬,便毅然申请辞职。媒体竞相报道,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大波往矣,但现状犹存。硕、博统考在即,丹青内心是再现昨日之恨,还是怀揣些许期待?那位“陈丹青辞职事件”的学子女生是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一次安分守己心有余悸地参加考试?还有更多同样命运的导师和学子呢?
学生本身专业于美术,为何溺死于政治、英语考试之中,进阶不得?古人尚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奈何今人才选拔固定一种格式,且格格设羁呢?
面临招生困境的导师们,面对人才埋没于中国教育种种弊端之现状痛心疾首却又无力改变。磁心一片的他们又能如何,有人笑称自己形同虚设。我们学子也坐不住了,便要试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钱钟书当年数学不及格照样进清华学习。伟大的历史学家吴晗数学考零分也没有被清华拒之门外啊!社会在进步,奈何中国“特色”研招体制似乎还有一种设障的嫌疑。这与“指鹿为马”具有同等程度的荒谬性,难道上厕所也需要乡镇府的介绍信方可入内吗?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地具有领头羊地位的清华为何囹圄自陷,让孔雀绕树数匝,无枝可依。那么整个中国高校又能向谁看齐呢?“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今日中国教育界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矜持无依。为何“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作为名言警句要求学生牢记于心,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让我们大为茫然,这不是教育上层矛和盾故事的当代演绎吗?
我们不是相逢意气与君对饮的咸阳游侠,也不是“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高歌狂饮,八面来风的唐朝。活在当下的我们愿意平心静气地与教育界上层人士好好地谈,我们十几年如一日,今儿誓言旦旦发奋考研、考博,也算得上有志青年,但却路遇“亲人”羁绊!我们难免伤心,于是战战兢兢恳求大人们别再找这样那样的托词,我们只相信事在人为。且不说专业极优人才仅因副业微弱而名落孙山是种浪费,那么教授们倘若离去,岂不更是一种人才流失吗?硕、博统考在即,我们万千学子满心诚恳希望中国教育界好自为之,度之再度,我们很想和“陈丹青辞职事件”的学子女生一同露出灿烂如花的笑容。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