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计 慎填志愿
在今天,很多考生只向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争着报考那里的名校。这里给广大考生强调一点,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要考重点、考名牌,考研却应更着重于专业和导师,而最好的、最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和导师并不一定都集中在大都市的名校里。
与其拼了性命似地去抢占名牌高校里的一席之地,不如从容去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隐藏在并不显眼的地方的专业,比如各种研究所。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著名的研究所坐落在西北、东北等地的城市里,由于条件相对艰苦、宣传方面不能与名校相提并论,因此成了不被看好的灰姑娘。其实,有许多研究所实力强大,在其研究领域多处于该学科前沿,选择它们,即是把考研的泥泞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道,何乐而不为呢?并且,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带研究生,更注重实践性,带得也更精心一些。
本科毕业,别人会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研究生毕业,别人便会这样问了:你的“老板”(导师)是谁?
广大考生,尤其是理工科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多多考虑哟。
【实战演习】
小贺同寝室四位室友,均立志考研。其中三位分别报考了北方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只有小贺选择了西安某研究所。论功底,小贺在四人中名列末位,但他特别踏实,肯吃苦,他选择的专业有点“冷”,但导师的名气很大。
结果小贺以370分的成绩如愿被录取,其他三位室友就命运各异了,一位以403分的成绩入读北方交大,但属于自费生,一位以396分的成绩入读复旦大学,一位以357分的成绩落榜。 (贺斌)
忠告:在研究所学习和在高校学习有较大差别,报考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计 自我定位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确保考研成功的前提条件,切忌好高鹜远,更忌妄自菲薄。尤其是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各位考生更应该给自己定好位,否则,就容易造成一些误区。一是保守:有些考生为了求稳,明明可以选择更好一些的招生单位,因为不敢填报,结果高分低就;二是从众心理:比如在报考时顾虑重重,缺乏主见,别人说填什么好就填什么,今天填了这个志愿,明天听了别人的议论,又改填其他志愿,结果到正式填志愿时,反而不知所措了;三是侥幸:比如报考时不做科学分析,而是妄加推测,想凭借运气低分高报,以图侥幸取胜。事实上,这种做法很不现实,企图以较低的分考取较好的单位和专业,大多只是南柯一梦;四是虚荣:比如填报志愿时不能做全盘考虑,只一心想考取名牌高校和热门专业,对档次稍低的招生单位不屑一顾,当然,这种做法带来的恐怕多是饮恨落榜的结果了。
【实战演习】
在确定报考单位之先,我早早地就决定了报考石油地质与勘探方面的专业,在别的同学都一窝蜂地向北京拥挤时,我却静下心来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成都理工学院的这个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那一瞬间我明白,我的目标就是它了。作这个决定有几个因素的作用:其一,成都理工学院的名气不大,报考竞争的压力也不会太大(我想无论考哪个单位,首先得确保上线才行啊);其二,成都理工学院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我报考的这个专业却是全国一流的,若能考上,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肯定不会比名牌大学差;其三,现在西部大开发正刚刚拉开帷幕,近水楼台先得月,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很广阔;其四,我从东部往西南考会在心理上占有优势。
果然,这所学校热情地接纳了我,当我心情愉快地走在校园的绿荫小道上时,我的许多师兄师姐们,还在舔着从进军京城的大桥上跌下来的伤口呢。
(阿成 成都理工学院)
忠告:给自己定位其实就跟找女(男)朋友差不多,双方情投意合为最佳配对,强扭的瓜不甜,非但不甜,有可能还是枚苦果。
第三计 灵活多变打好外围战
一旦决定报考某个招生单位某位导师的研究生后,就一定要对该专业及导师的情况进行了解。在与导师直接取得联系之前,不妨先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初都是非常乐意为那些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而“容”的,因此,考生为导师而“容”,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一些迂回战术,比如博得导师家人的好感,以此来达到博得导师好感的目的。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搞“阴谋”,其实,这应该是光明正大的“阴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人人之间都充满一种亲情式的温暖,这个社会无疑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实战演习】
我大四时方萌生考研念头,报名之后,时间已非常紧张,好在大学三年都是一路刻苦过来的,英语挺棒,过了公外6级,专业课学得也挺扎实,做过几套前几届的考研试题,几乎得分都在70分以上,于是信心陡增,更关键的是,我这个人对政治知识有天才般的掌握能力,别人读着都觉拗口的东西,我看两遍便可背诵了。但和准备了一两年的考生相比,我还是有些心虚,就寻思着找点捷径。经过观摩,发现导师可以称得上是个电脑盲,而导师研究的区域经济,有许多资料是可以从网上获取的。于是,在同导师频繁接触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对导师进行电脑方面的引导。结果,导师不但在一月后果断买了台电脑,而且正式“拜”我为师,尚未考试,我便成了导师科研工作中名副其实的助手,最后的录取也就只是个时间与程序的问题了。 (阮玉梅 重庆)
忠告:导师对你的第一印象有可能是你整个考研过程中最决定性的一步,千万走好!
第四计 爱导师所爱 恨导师所恨
这并非是指狭义情感方面的爱与恨,而是着重于对导师学术成果的了解与研究。清楚地知道导师在学术上有何具体建树:在哪一方面是其最引以为自豪的,在哪一方面是其功成名就的代表(常常这二者并不统一),对于考研成功,至关重要。那么,通过何种渠道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呢?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导师当前的弟子来了解。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自己动手,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比如导师所在学校的学报、比如导师读硕攻博的母校的学报、比如导师所研究领域的单科性学术刊物,如果导师在某一领域内颇有影响,还可以通过查阅复印资料相关学科的内容来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导师各个时期的论文、专著,便可以对导师的研究了然于胸,同时,还可以趁机研究一下与导师对立的学说(学派)的观点(对文科类考生而言,这点非常重要)。这样,在以后与导师见面时,就可做到知己知彼,除了一般性的咨询和礼节性的问候外,还可就自己的报考专业乃至导师的学术研究进行充分交流,同时,若能巧妙地在这一过程中对与导师对立学说进行有的放矢的批评,其效果将会是你意想不到的大惊喜。
这么说吧,做完这一切,你很可能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是——初试一定要过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实战演习】
小A和小B同时报考导师C的硕士研究生,小A系湖南考生,小B系C的本科学生。照理,小B比小A有优势:对导师更了解,对环境更熟悉,并且C对小A的印象尚好。但小B满足于此,不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而是专攻英语和政治去了,小A却对C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初试成绩出来后,小A比小B低3分,但在小A随后千里迢迢赶来拜见C后,形势发生了逆转,C对小A大加赞赏。相反,小B因为对导师C的学术研究知之甚少而让C“深感失望”,其结局也就毋需赘言了。(晓洁 辽宁大学)
忠告:绝不能对导师的学术成就一问三不知。
第五计 加大感情投资
加强与导师的联系永远都不会错,因为导师同研究生弟子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班主任同学生的关系、本科时代辅导员同学生的关系都是大不一样的。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他们面对的学生数目都比较大,而且,他们承担的工作也较繁杂,要管生活,要指导学习,还要做思想工作,可能还会承担一定的课时。而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则单纯得多,导师更多的是把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助手或者研究型人才在培养,由于弟子不多,师生间常常能形成非常融洽的关系。导师常会以一个温和的长者和学者身份出现。这就需要考生认真思考一下与导师联系的重要性了。
尽管还没有参加初试,但恰当的联系和交流可以让导师对自己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
“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一句真理。推而广之,人们此,考生为导师而“容”,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一些迂回战术,比如博得导师家人的好感,以此来达到博得导师好感的目的。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搞“阴谋”,其实,这应该是光明正大的“阴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人人之间都充满一种亲情式的温暖,这个社会无疑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实战演习】
我大四时方萌生考研念头,报名之后,时间已非常紧张,好在大学三年都是一路刻苦过来的,英语挺棒,过了公外6级,专业课学得也挺扎实,做过几套前几届的考研试题,几乎得分都在70分以上,于是信心陡增,更关键的是,我这个人对政治知识有天才般的掌握能力,别人读着都觉拗口的东西,我看两遍便可背诵了。但和准备了一两年的考生相比,我还是有些心虚,就寻思着找点捷径。经过观摩,发现导师可以称得上是个电脑盲,而导师研究的区域经济,有许多资料是可以从网上获取的。于是,在同导师频繁接触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对导师进行电脑方面的引导。结果,导师不但在一月后果断买了台电脑,而且正式“拜”我为师,尚未考试,我便成了导师科研工作中名副其实的助手,最后的录取也就只是个时间与程序的问题了。 (阮玉梅 重庆)
忠告:导师对你的第一印象有可能是你整个考研过程中最决定性的一步,千万走好!
第七计 三顾茅庐
许多考生在选定志愿之后,常常犹豫,要不要到所选招生单位去实地看看呢?如果条件允许(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的话,建议最好做一次实地考察。一则可以对未来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则可以提前感受一下气氛。除了报考对象是名牌大学外,对其他研究所、名校的分校等招生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可以提早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实战演习】
张小鸥决定报考某名牌大学M导师的专业。这所名牌大学的名字早已深入他脑子多年,因此。他与导师联系上之后,便一门心思备考了。巧的是6月初有机会到学校所在城市出差,便去了学校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导师是在学校的一个研究所稿科研,而该研究所远在郊区,到一趟学校需转三次车,顺利的话(不塞车)也得两个钟头。研究所条件谈不上坏,但与自幼习惯了的都市生活相比,太冷清、偏僻了。张小鸥思量之后,决定另选志愿,因为担心导师责怪,他没敢再报这个学校,而是选择了另一所农业大学。虽然最后如愿被录取,心中却总有个鲠。“如果当初不那么鲁莽,我本来是可以在那所学校选报一个好专业的,”张小鸥说,“现在这所学校的名气没有那所学校大。” (朱建 北方交通大学)
忠告:不经过分析、比较而盲目、主观地选择志愿,可能会让你遗憾终生。
第八计 选好大学不如选好导师
同一位考生,考名牌大学和考一般高校是有差别的,考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是有差别的,考同一专业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也是有差别的。
如果说学校、专业、导师这三者一定要分个高下的,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选择导师为主。对于同一层次的招生单位,你是报考东北大学还是吉林大学,是报考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还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是报考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O六研究所还是报考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六研究所,差别并不明显。而你所跟的导师不同,在研究生毕业后就极有可能产生天壤之别。那么,怎么选择导师呢?在专业确定之后,最直接的方法是查阅有关资料,先了解感兴趣的导师分别在哪一方面有所建树(即使是同一专业,其研究方向也可能大相径庭),看看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点是否一致。同时,也可以从间接的渠道全面了解导师的特点乃至为人处事的风格。
跟错了导师,也许会耽误你一生的事业。
【实战演习】
成是工作了四年后才考研的,而且上的是热门专业:广告与传媒。学校是名校,导师也在该地区赫赫有名。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成发现自己的许多观点与导师的观点是完全相悖的,他不愿意完全抛弃自己的东西而跟导师走,又不敢公然与导师唱反调,这样的日子很别扭。后来,导师终于也意识到这一点,便要求成丢掉那些“幼稚的想法”,成不肯,于是,师生关系就有些尴尬。尽管成的才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但始终没有得到导师认可,甚至,当成风头很劲时,导师还要有意打压一下。成一度想到了退学,从头再来,思虑再三,不敢下那么大的赌注,就咬咬牙忍住吧。临毕业,和导师的正面冲突还是爆发了,导师对成的毕业论文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搞得成狼狈不堪。最后还惊动了校领导。
成勉强地拿到学位后,想都没想,一气之下改了行,到人事局当公务员去了。(琪琪 广西大学)
忠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但是,如果师傅领错了门呢?
第九计 名师引荐
名师引荐的作用还远未被广大考研者重视,其实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一般来说大学每一年都会在招生目录上注明欢迎各兄弟学校保送免试生攻读研究生。
如果以你的实力难以被保送,那么不妨找一位你信得过的名师给你引荐一下。其理由如下:
一、本科生的培养方式是一批一批地培养,是群体规模的,相对来讲,硕士生的培养却是单独的,因此,导师看重的除开你的才华和能力之外,还包括人品、修养等方面。被名师引荐的你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和认同,如果在相同的分数下,你被录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二、导师选拔人才的原则和态度有时很重要,比如有些导师不愿招女生,有些导师不喜欢年龄大的考生,有的导师喜欢某一个或几个省、市的考生,如果你具有无可非议的优秀成绩,也许你可以被录取;如果处于边缘地带就难说了,上线之后被刷下去,所有努力付之东流的感受,谁也不愿去体味。如果有名师引荐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即使导师有什么原因不好明说,就冲名师的面子,也往往会把原因说给引荐你的老师。
三、上线之后,复试和录取,往往有一定的暗箱操作,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比如免试生、单独考试生的资格鉴定是否严格,他们是否有内定名额等。也许考前就让导师和引荐的老师保持一种默契,会让你更有把握。
总之,你和导师在考前就开始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让导师喜欢你、理解你的工作不可不做。
【实战演习】
陈寅恪学识渊博,在史学上独树一帜,苦于无人引荐,后来梁启超把他引荐给当时的北大校长曹云祥,曹校长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启超说:“他既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什么著作?”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想来北大就难了!”梁启超勃然大怒:“我梁某人不是博士,著作也称得上是等身了,加起来还不如陈先生数百字!”这样陈寅恪便在北大留了下来。
忠告:机遇光顾那些有头脑的人。
第十计 勇于自荐
自古名师出高徒,要成为高徒还需导师的提携和指点。无数的例子表明:不管你有多优秀,在考研狂潮中,你完全有可能被埋没。因此让导师认识你,不失为一个考研制胜的好办法。
1.献上自己最好的作品。导师喜欢的是有实力、有主见、能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的学生,导师也需要这样的学生,因此,献上自己的作品是展示自己的实力的好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妄自尊大,骄傲自满。
2.交谈。言谈举止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面对面交谈是导师比较喜欢的一种自荐方式。
3.写信也是一个好方法。
【实战演习】
我本来想见导师,但由于无人引荐总觉得师出无名,导师会不高兴。看到其它同学个个都同导师见面后容光焕发的样子,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去拜访。结果去的时候不巧,导师正好在同一位老师聊天。在等了10来分钟后,我鼓起勇气朝导师走过去,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导师竟非常高兴:“我喜欢有勇气的年轻人!”当然我也没有辜负导师的希望。 (王佳)
忠告:不可华而不实,自我吹嘘。要申述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并告诉导师,你愿意将他的观点发扬光大,因为你完全赞同他的学术见解。你的观点不能冲撞导师的思想,但又不可毫无主见。
第十二计 情有独钟
要说明这一计的重要性,得先说说你为什么要考研。我们之所以考研不外乎三条理由:一是减轻就业压力,二是想换个工作环境,三是想进一步深造。应该说第三条理由是主要的,任何人都不想读三年书后惟一的收获是一张文凭。
我们还不能取得导师那样的成就,并不是我们没有导师那么丰富的学识,而是还不能像导师那样思维,还不能像真正的学者那样思维。因此要选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你的理想,而是要像你的导师一样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着像导师那样去“爱”一切去“恨”一切。
1.不要只在课堂上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总会一边学习如何做学问,一边学习如何做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少,因为导师的授课时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学。导师的思想方法、喜恶等等,往往在课堂之外有真诚的流露。
2.真正的大师必定有一个强健而广博的灵魂,认识、接近这个灵魂会让你终生受益,他们的喜好与憎恶基本上是导师人格魅力、思想修养、道德水平、审美能力、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体现,这也是他们真情的流露,一个不会旗帜鲜明地表现自己喜恶的导师,很可能是平庸的学者,因为他不敢表现自己的真实感情,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3.导师的一切并不是都与生俱来,有很多东西也是在生活中学到的,导师的灵感往往会在这种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气氛中,突然来临。
【实战演习】
剑桥大学的学生们一般很少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课,他们往往跑到导师的家里去一边抽烟,一边喝咖啡,一边闲谈。之所以说是闲谈,是因为他们并不总是听导师讲,也并不总是探讨学术上的问题,他们是在争论,或讨论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经过这种交流方式熏陶的剑桥大学生,走出校门总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思维方法,那就是“剑桥式思维”。
忠告:不要想在渊博的学识上超过导师,要学会像导师一样去爱、去恨、去思维。
第十一计 知己知彼
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有必要了解以下方面的内容,以做到知彼知己:你都有哪些竞争对手?你所选的专业是热门专业吗?
一般来讲,热门专业报名的人较多,考分要求比较高,竞争尤为激烈,有的大学某些专业录取比例曾高达28:1,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避而远之,而应提前做好准备:首先是专业课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因为热门专业专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录取可能性不大。其次可以提前打听一下,向导师打听可以(如果态度诚恳,导师一般都会给你暗示的),最好是向导师的弟子们打听,比如有多少人报名?他们毕业于哪些大学?资料越详细越好。
【实战演习】
有一湖南考生想报考北大某热门专业,但自己觉得水平并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犹豫再三准备放弃。一天一个已在北大读研的大学同学到他这里,恰好说到他考研报名的问题,同学告诉他说该专业虽热门,报名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有实力的人并不多,因为该专业去年就没有招齐。得到这条消息,他果断报名,结果如愿以偿地成为北大一员。
(小华 北京大学)
忠告:不打无准备的仗,任何莽撞的行为均可能让你败走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