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在美国“考研”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钱江晚报 
文件作者 钱江晚报 
更新时间 2005-10-18 20:04:40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念的本科,大四那年秋天决定申请读研究生。

  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迫感

  对本科学生而言,每年第四季度是大学生涯中最忙碌的日子。纽约华尔街的大公司在这三个月里面试和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报名也在12月底至1月上旬。同学们奔波于课堂、宿舍和职业中心之间,为功课而废寝忘食;在周而复始,一轮接一轮的面试中拼杀,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在那几个月间,上了7节课,拿到一份硅谷科技顾问公司的聘书,申请了4家大学的研究,有两家录取。

  美国每年有数十万学生入读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院。职业型的(如工商管理、法律、新闻)和研究型的(如工程、自然社会科学)。第一类十分看重工作经验。我申请的是第二类,专业是工程运筹学。在美国,申请研究生学院不称作“考研”,因为虽然有考试,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申请的大学生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迫感,但是选拔的过程却是冗长而艰巨,很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毅力和组织能力。

  有考试,但不是全部

  我开始着手准备的时间比较晚,10月才收集各学校的资料。申请学生递交的材料包括指定考试成绩,大学本科学习成绩,二至三封教授推荐信,个人履历和一篇介绍自己的学习目的作文。入学考试是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它每年在全美各地有多次考试机会。在美国读本科的学生都知道,几乎所有学科的考试成绩只占科目总成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找老师写推荐信是比较微妙的一环。推荐信的目的是通过别人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需要对自己了解并且评价较高的老师,另一方面最好能和自己申请的专业有关。

  我从大四开始,就在系里的一位教授指导下,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为期一年。这段经历不仅使我了解在研究院里如何做研究,更可以和教授作一对一的深入探讨。他给我写了封推荐信。另外两封分别是应用数学系的教授(我曾上过他的课)和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位女科学家(曾帮她做过一年的研究)给我写的。

  “个人自述”帮你思考

  在所有需要准备的申请资料中最费时间的要属一篇1000字上下的个人自述(PersonalStatement)。

  在美国,进入大学本科和进入研究生院是有相当大区别的。前者被人们认为是教育路途上的“必经点”,后者则不然。美国大学本科所采用的是涵盖面较广的文理结合的通科教育,而它的研究生教育则完全集中在所选定的专业,它的目的性很强。这是个双向选择,学院既希望得到最聪明的学生,同时也希望学生对此专业真正感兴趣。

  在做这篇个人陈述的同时,它在无形中也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这个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是否符合将来想要选择的职业,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值不值得。

  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从考试、联系老师写推荐信,到撰写文章介绍自己,过程相当冗长。通过十几页的申请表,学校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是这个选拔制度并非绝对公平,也存在问题。比如说,因为缺乏经费,或是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学院会在相似条件的学生当中,招收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再者,在选拔过程当中,如何达到种族平等、男女平等,这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不断引发热烈争论的话题。美国的研究生学院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各行业提供拔尖人才,二是为大学继续培养教学和研究人才。基于这两点,它会努力吸引最出色的学生就读。对学生自己而言,并非每一个攀登象牙塔的人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攀登,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曾万丹(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运筹工程系硕士)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经验>考研故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