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6年考研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在这儿看到这个数字时候,突然一种恍惚的感觉。原来自己已经度过那段日子快一年时光了,可那伏案苦读的感觉却好像就在昨天。不像考大学那时候,完了之后就把高考这两个字完全的抛在了脑后,之后的日子里就从没有关注过,就像躲瘟疫一样,似乎逃过了一劫,就在不会去触及这个东西了。但是,考研却不是这样。
记得上大四之前的那个暑假里,老爸和我谈话,问我有什么打算。那个时候我很迷糊,对自己的将来也没有什么安排,属于那种具有普遍性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我当时还没有考研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平日的不求上进让自己疲于学习,所以对考研这种“高雅”的人生方向就显得追求力度不够。心想找个工作算了,一方面没有多少学习的动力,一方面很久以来作为一个纯消费者而慢慢积累的愧疚感让我很想很想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所以,当时我的回答就是工作吧。老爸也很开明,没有劝说我去考研,只是说你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你有进步,怎么走就看你的了。我听了也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是酸酸的,不知道为什么,但又很明白为什么。所以,在思考了一个假期之后,我决定要考研。至于原因我心里很清楚,但是表面上我用另外的一种理由来掩盖它,一方面给我减轻压力,另一方面它可以给我内在的动力,那就是我把考研当作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可以实现自身某种价值的事来做,于是接下来的半年里我全身心地灌注在考研上,并一直以这样的思想来支持着我。
回首那段考研的日子,其境历历在目。当我决定下来要考研的那一刻,便首先开始了自我分析。那会,政治可以说一点头绪都没有,基本上可以当我都没有学过;英语是那种四级刚过,六级考了三次才pass的水平;然后专业课虽然不怎么惧怕,但是学过的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数学还算我的强项吧,虽然依然没有复习并且遗忘的很多却是最给我信心的一门课程。于是乎面对着这样一幅破败不堪方兴未艾的景象,便开始了我的复习考研道路。起初,我还跟着大家一样共同关注着考研辅导班动向,然后狗一样灵敏的去嗅到某某大牌又要办什么辅导班讲座了。不过第一次报辅导班经历后,我就决定把钱拿回来,不再报任何辅导班了。看到高联那帮想钱想疯了人的嘴脸就不住的恶心,这就是垄断的后果。从那以后我就完全开始按自己的步骤一点一点的复习。首先是政治,因为最弱,所以我就先买齐了政治考试所需的课本,从最基本的先看起。这是我复习的一贯方式,也是我爸很早就教给我的,学习一定要打好基础。所以,我知道像我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必须拿来课本一点点看,不然看其他的复习资料都是白费。就这样,我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看完了四本课本,同时也在看着红宝书,因为对照着不同的重点可以调整看书的进度;其次是英语,最没有方法的方法了,第一轮的复习基本上就是在背单词,然后每天做几篇阅读;然后是数学,可以说是复习的最舒服的一门了,或许也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的原因,所以有种额外的动力。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把高数、线代、概率课本完全的看了一遍而后习题做了一遍,收获很大,专业课也是仔细的看课本然后记笔记。接下来就开始第二论的复习,以练习、做题、补遗为主,政治参考陈先奎的2000题,英语以真题为主,数学是恩波系列的数学强化500题,专业课是一本考研真题习题集。于是就这样在精炼的反复强化中,不觉得便到了离考研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吧。大致上就是去年这个时候还要靠后些的样子。
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还和大家一样,坚持在那最后奋斗的道路上。独自的自习,独自的吃饭。很多时候,在路上会遇上不少似曾相识的面孔,原来那是一个楼层共同复习的朋友们。虽然是一个人在复习着,但同时却置身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氛围中,被这种温暖感染着,于是总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其实,说实话越是往后靠近考研越是容易产生一种心烦意乱的感觉,有时候也会思考要是没有考上会怎么样?这种想法谁都会有,可是如果在脑海中停留时间太长的话就会阻塞思维,迷乱心智。这种自我的疑虑是最后阶段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它会分散本来就非常宝贵的精力。为什么不去这样想,我付出了努力,按部就班的做了我该做的,就定会有收获可以成功,最后的那考试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程序而已,而我那成功已经在那程序之上了,所以可以轻松面对呢。最后的时刻,万万不可迷失了自己,改怎样按部就班的学还是怎样的学。我觉得最后的这一个月,应该是最大限度接触真题的时候,每一科都应该按照考研真题的思路来练习题目分析题目并吃透题目。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回归课本,把通过前段时间已经牢固的知识体系一遍一遍的在脑子里面放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那种紧张的气氛下保持对知识高度透明清晰的感觉,这样才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快速而且正确的作出反映。我做数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总之,最后这个月,一定要把它用在刀刃上,做题要精,讲求分析知识的应用。同时,另一方面,是该改改时刻表的时候了,时间不需要安排的像以前那样紧,反而会有更佳的效果。这时候的心境需要平静和安详,也就是说,此时情绪的良好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放开自己,没有什么好惧怕的。就拿我做个例子,我考第一门政治的时候,刚刚做了有十几分钟就开始拉肚子,实在是忍受不住了。当时那一刻,就像要做生死抉择一样,因为当时我不确定是不是走出教室后就不能再回来了,可是如果我不采取行动的话,别说做题了,我都不敢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过也就是那么几秒钟的犹豫,突然的一松,大不了我不考了,去工作一样可以做出明堂来。然后就是举手请求,幸好监场老师很好,十分钟后,我又回到了考场,丝毫没有影响做题,结果出乎意料的考了72分。所以,放开了自己,就能获得通过自己努力之后定会成功的最大限度的体现。
一个人成功,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绝不能忽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应该为这最后的成功扫清其他障碍。以我的经历,给考外校的朋友一个建议,如果你考试的考场离学校比较远,那么你最好提前去预定一个在考场附近比较好的旅馆。这样,你可以有个很好的休息环境并且不用担心早起和路上堵车。或许,你会觉得这是次要的,不会出问题,不过一旦那“万一”击中了你,所有的努力可就功亏一篑了。所以,这个时刻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谨慎。
回首着这飞逝的一年,除了再次慨叹时间的匆忙外,感觉读研和本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那本科的学习大家都心知肚明,然后读研了也要延续这样的学习方式么?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拿着一本《世界上未解数学难题》,感受着那些已逝大师们留下的学术创新和思维的美妙,真是由衷的赞叹和向往,看着那些二十多岁就已经取得重大领域突破的数学天才们,再反观自己真是没办法比啊,虽然他们是天才,但这决不是理由不向他们看齐啊;有一次,在上智能控制的课上,71岁高龄的张明廉教授,依然精神矍铄的给我们讲授着知识,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他对我们这一代的期望,他总是说:“以前的中国是跪在地上的,现在虽然站起来了,但是头还是低着的。这个世纪,中国要挺起腰杆全靠你们了。”每当这个时候,就不由的坐直了身子,对这位曾经参与中国无人驾驶飞机设计并解决过三级倒立摆世界难题的老学者肃然起敬;有一次,和我一位好朋友谈心,说到各自的大学生活,各自的思想变化,还有各自的理想,思考着以后的发展道路,都不由的感叹到以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是应该需要更多的努力了。很多时候,许多的道理都很明白,但是却做不来,失去了很多,更可悲的是身在其中却无心去改变。于是,到了该拿那些干瘪的收获来真正做自己事业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而且那失去的时间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有时候就应该给自己一个高的要求,或许努力了没有达到,但这个过程我相信是充实的,而且最后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本身起点就低,那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顶峰的。
这些体会,是我来北京读研的这几个月里深深感受到的,毫无虚假。写出来,一是给现在依然奋斗着的朋友鼓鼓劲,再就是真的希望那些可以读上研的朋友能把握好这样的一个机会,为了一种真正的提高去求知,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每个人都以这样的心态去求知,那就不需要天才了,因为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天才。国家富强,第一要务得有人才,但是教育体制不行,那只有靠我们每个人自己了。
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