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006年考试大纲——《土壤学》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8 8:46:21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及土壤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利用和管理等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土壤的形成、发育等基本内容,掌握我国土壤分类的基本概念、土壤类型特征和区域性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并具有综合运用的土壤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组成和性质
1.        土壤、土地、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母质、土壤剖面、矿质土的概念
2.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我国粘土矿物分布规律
3.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分解、转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及土壤肥力的管理
4.        土壤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因素和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布
5.        土壤的三相组成、质地及土壤的孔性、土体构造
6.        土壤水的类型、能态、运动,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土壤中溶质的运移
7.        土壤空气的组成、运动,土壤热量的来源、影响因素,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
(二)土壤形成及其环境过程
1.土壤发育和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系统发育和土壤风化的指标
2.土壤胶体的表面性质、土壤胶体对阴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反应
3.土壤酸碱性的形成、土壤酸、碱度指标,土壤的氧化还原特性及影响因素,土壤酸碱性、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生物环境
4.土壤氮、磷、硫、钾、钙、镁的来源、循环和转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循环、转化,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三)土壤利用和管理
1.土壤分类、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原则,土壤调查内容、步骤及技术
2.土壤力学基本性质,土壤耕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3.土壤背景值、自净能力与环境容量,土壤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主要危害
4.土壤组成、酸碱性及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5.酸性沉降、土壤酸化、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危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6.土壤退化、土壤退化的背景与现状、土壤退化分类及防治,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与体系
二、考试要求
(一)土壤组成和性质
1.      理解并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正确区分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等概念,正确理解土壤在生产、生活、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区别土壤中的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熟练掌握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蛭石和绿泥石等的特征及特性,掌握同晶替代、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掌握我国土壤及其主要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      掌握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形态及在土壤中的转化,了解我国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和土壤肥力的现状,在掌握腐殖化系数、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碳氮比等概念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的因素和保持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4.      了解土壤生物的种类、生物活性及其表征,影响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因素。
5.      掌握土壤孔性、比重、容重、当量孔径、土壤孔隙度等概念,熟悉土壤颗粒的分级制度及不同粒级的性质差别,了解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和土壤质地改良的途径。
6.      掌握土壤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悬着水、田间持水量、萎焉湿度、土壤水吸力、土水势等理解不同土质的土壤的导水性、土壤蒸发的特点。掌握萎焉系数、田间持水量、全持水量的水势及土壤中的有效水量和最大有效水量的计算方法。
7.      了解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土壤通气性的意义和机制、衡量指标,理解土壤通气性与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关系。了解pH值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土壤温度调控方法。
(二)土壤环境过程
1.      掌握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氨的同化作用,磷的化学固定,微量元素等概念,掌握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土壤中有效硫的存在形态和来源,掌握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2.      掌握风化因子、淋溶因子、母质、岩石和风化物等概念,理解不同性质岩石风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理解土壤形成因素、形成过程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3.      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掌握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的概念,熟悉南方、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别,熟练掌握土壤中阳离子交换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了解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措施,掌握土壤盐基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4.      掌握土壤缓冲性、缓冲量、交换性钠饱和度、石灰性土壤、石灰性反应的概念,了解酸、碱性土壤的成因、土壤酸度和碱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掌握影响土壤pH值的因素及土壤反应与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和调节反应的途径和方法。
(三)土壤管理和保护
1.掌握土壤相对年龄、绝对年龄等概念,掌握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原则,掌握土壤调查基本内容、步骤及方法。
2.掌握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土壤可塑性、结构持常数等概念,了解土壤耕作阻力的组成及减少阻力的措施。
3.掌握土壤背景值、自净能力、环境容量等概念,充分了解土壤各种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主要危害,掌握土壤组成、酸碱性及氧化还原状况等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归纳出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4.理解土地退化和土壤退化的区别,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类型的划分、土壤退化的原因、现状和防治措施,掌握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朱祖祥主编.土壤学上、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编制日期:2004年6月21日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经验>专业课经验>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