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由于森林保护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因此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森林病理学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森林病理学》(杨旺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张星耀,骆有庆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病害与损伤的区分;病变;寄主;病原;病原物;病原菌;症状;病状、病症及类型;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及特点;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研究意义;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柯赫氏证病定律的基本内容。
2. 植物真菌病害
真菌的基本特点;真菌的菌丝及变态;真菌的菌丝体及变态;菌组织的类型;真菌的繁殖方式及产生的孢子类型;病原真菌的基本类群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对寄主植物的危害。
3. 植物细菌病害
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荚膜和芽孢的概念;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原则。
4. 植物病毒病害及植原体(类菌质体)病害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隐症现象;交互保护作用;带毒现象;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病害的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5. 植物寄生线虫病害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内寄生和外寄生;林木的寄生线虫;植物线虫的症状和危害;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原则。
6.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病害的概念及类型;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7.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的类型;侵袭力的概念;寄生专化性与生理小种;寄主范围;病原物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共生和抗生。
8. 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类型;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的抗病机制;诱导抗病性;系统获得抗病性(SAR);耐病性;避病性。
9.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和病程的概念;侵染过程的几个阶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0. 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的概念;侵染循环的几个环节及研究意义;单循环和多循环病害。
11.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病害流行的过程;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流行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森林病害流行因素的分析与病害防治;植物病害预测的概念;植物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
12.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IPM概念;基因-基因假说;可持续植保概念;生态控制;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3. 林木叶部病害及其防治
叶部病害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叶部病害的病原和症状类型;叶部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叶部病害的防治原则。
各类叶部病害的概述。重点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叶斑病类、炭疽病类中具体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14. 林木枝干病害及其防治
枝干病害的危害性;枝干病害的症状类型、侵染循环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干锈病类、溃疡病类、丛枝病类、枯萎病类的概述和其中的具体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15. 林木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根病的危害性及特点;根病的病原及症状类型;根病的侵染循环特点;根病的防治原则。各种根部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课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
1.基本概念(占总分的20%)
2.基本理论及技能(占总分的50%)
3.综合性分析题(占总分的3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全部笔试,2小时。
植物病理学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由于森林保护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因此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森林病理学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森林病理学》(杨旺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张星耀,骆有庆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病害与损伤的区分;病变;寄主;病原;病原物;病原菌;症状;病状、病症及类型;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及特点;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研究意义;植物病害诊断的步骤;柯赫氏证病定律的基本内容。
2. 植物真菌病害
真菌的基本特点;真菌的菌丝及变态;真菌的菌丝体及变态;菌组织的类型;真菌的繁殖方式及产生的孢子类型;病原真菌的基本类群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对寄主植物的危害。
3. 植物细菌病害
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荚膜和芽孢的概念;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原则。
4. 植物病毒病害及植原体(类菌质体)病害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隐症现象;交互保护作用;带毒现象;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病害的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5. 植物寄生线虫病害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内寄生和外寄生;林木的寄生线虫;植物线虫的症状和危害;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原则。
6.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病害的概念及类型;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7.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的类型;侵袭力的概念;寄生专化性与生理小种;寄主范围;病原物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共生和抗生。
8. 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类型;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的抗病机制;诱导抗病性;系统获得抗病性(SAR);耐病性;避病性。
9.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和病程的概念;侵染过程的几个阶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潜伏侵染和复合侵染;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0. 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的概念;侵染循环的几个环节及研究意义;单循环和多循环病害。
11.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病害流行的过程;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植物病害流行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森林病害流行因素的分析与病害防治;植物病害预测的概念;植物病害预测的依据和方法。
12.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IPM概念;基因-基因假说;可持续植保概念;生态控制;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3. 林木叶部病害及其防治
叶部病害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叶部病害的病原和症状类型;叶部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叶部病害的防治原则。
各类叶部病害的概述。重点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叶斑病类、炭疽病类中具体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14. 林木枝干病害及其防治
枝干病害的危害性;枝干病害的症状类型、侵染循环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干锈病类、溃疡病类、丛枝病类、枯萎病类的概述和其中的具体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15. 林木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根病的危害性及特点;根病的病原及症状类型;根病的侵染循环特点;根病的防治原则。各种根部病害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课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
1.基本概念(占总分的20%)
2.基本理论及技能(占总分的50%)
3.综合性分析题(占总分的3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全部笔试,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