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学、民族音乐研究方向适用]
【汉族民间歌曲与民间歌舞音乐】
一、汉族民歌
汉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产生流传的汉族民歌,一般包括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要求考生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为主要复习对象,首先强调对常识性内容的熟悉及对民歌的感性把握,同时要求对民歌重要理论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一)总论
1、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性质和创作、传承方式等。
2、民歌与生活的关系
民歌产生的原因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民歌与传统音乐其它种类的关系;与其它民间音乐形式的关系;与创作音乐的关系。我国传统音乐指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及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3、民歌的历史发展简单脉络
4、影响民歌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
指地理环境、方言、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
(二)分类法
1、 对“体裁分类法”、“色彩区分类法”、“地区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的具体内容有一定了解。
2、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征(指其在情感表达方式、演唱场合、社会功用和音乐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三)主要歌种与曲目
1、主要山歌、小调种类(如“信天游”、“蒲松龄俚曲”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2、小调中流行广泛的“时调”(如“孟姜女”、“茉莉花”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3、对各地流传较广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代表性曲目有一定了解。
4、熟悉“风俗歌”、“田(山)歌”等广泛使用而在划分上未有定论的称谓。
5、知道几个全国知名民歌手。
二、汉族歌舞
(一)一般特点
对歌舞音乐在表现生活、演出形式、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有概括性了解。
(二)、种类
秧歌、花鼓、采茶、花灯、二人转、二人台等舞种的基本情况:流行地域、表演形式、音乐基本特点等。
【说唱】
说唱音乐是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应比较系统地了解说唱艺术的表演形态、说唱曲种的分类、说唱艺术的发展简史等概貌以及重要说唱曲种的相关知识,能听辨说唱曲种的代表唱段。
一、说唱概貌
1、能清晰地描述说唱艺术的表演形态。
2、指出说唱艺术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比如民歌、戏曲的区别。
3、了解说唱音乐的一般性分类,既八大类分法及相应类别的代表曲种。
4、了解参照文学体裁的将说唱音乐分为鼓书类、牌子曲类的两分法,并能指出类别特征。
5、能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说唱发展脉络,指出各个时期的说唱音乐发展特征。掌握说唱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人物、作品、曲种等概念。
二、重要曲种
1、须了解说唱音乐中重要的曲种名称及代表唱段,比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
2、了解重要曲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掌握当中的代表人物、发展阶段等知识点。
3、掌握重要曲种的相关音乐形态特征,比如曲牌、板式、唱腔等。
4、能听辨重要曲种的代表唱段。
5、能模唱一至两段说唱唱段。
【戏曲】
世界上有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1)、古希腊的悲、喜剧;(2)、古印度的梵剧;(3)、中国的戏曲。前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正身早已不复存在了。而唯有中国戏曲,任凭岁月流失,朝代更替,却依然“存活”于今天,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除此之外,中国戏曲不仅仍然发荣滋长于中华民族,而且对于东亚各国的戏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老戏剧。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本章以戏曲有史以来至1949年以前为主要观察范围,重点测试有关戏曲的历史脉络、声腔系统、音乐结构、艺术特征、行当、流派、作品、人物、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文艺常识。考试的侧重点是概念性、探讨性、以及相应的思辨与评析能力。在要求掌握相应的理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感性知识。
一、戏曲历史
1、 了解戏曲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艺术形式。
2、 熟悉戏曲孕育、形成、发展的大致历史脉络。
3、 了解各历史时期与戏曲的形成有关联的艺术形式。
4、 宋、元、明、清时期戏曲活动的大概情况。
5、 戏曲历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作品、声腔、以及对戏曲音乐有贡献的人物。
二、戏曲音乐
1、 大致掌握剧种流传、分布的情况。
2、 知道声腔分类的大概情况。
3、 大体了解地方小戏的情况。
4、 了解曲牌体音乐结构体制。
5、 了解板腔体音乐结构体制。
6、 识别曲牌体剧种与板腔体剧种。
7、 演员流派(重点是京剧,其次是其他剧种)。
8、 戏曲音乐的构成。
9、分辨曲牌名和板式名。
10、昆曲的一些曲牌及结构形式。
11、京剧、豫剧等全国著名剧种的一些板式名称、腔调及结构形式。
13、戏曲的“白”。
14、戏曲的乐队。
15、戏曲的唱腔与伴奏。
三、戏曲表演
1、行当
2、演唱特点。
3、艺术特征。
4、著名演员(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及代表作。
5、著名剧种(全国影响较大的、历史悠久的)及代表剧目。
6、关于样板戏。
【器乐】
中国民间器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民间的乐器、演奏形式、作品及其文献。
一、乐器常识
1、乐器的定义、历史(起源、传播、改革和发展)、形制构造、发音方法和演奏技巧等;
2、乐器生成的文化背景,即乐器与地理、民俗和历史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3、乐器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常识;
二、表演形式
1、乐器演奏的组合方式、艺术特色和历史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2、乐器组合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3、乐器组合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三、作品与文献
1、作品的作者、标题、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等;
2、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和欣赏等;
四、常见独奏乐器及代表作品
如:吹奏部分的笛子、管子、唢呐、笙、芦笙、巴乌和葫芦丝等;拉奏部分的二胡、板胡、京胡、四胡、马头琴和艾捷克等;弹奏部分的古琴、古筝、琵琶、三弦、阮、柳琴、月琴、冬不拉和弹拨尔等;击奏部分的扬琴、编钟、云锣、手鼓、排鼓等。
五、代表性合奏形式及传统曲目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白沙细乐、冀中管乐、鲁西南吹打乐、十番锣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苏南吹打、西安鼓乐、弦索十三套和福建南音(谱)等。
六、近现代较有影响的作品
【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和民间歌舞音乐】
少数民族民歌(含歌舞)是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要求考生需从感性、理性两方面,初步了解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熟悉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简称“歌舞”)。
一、少数民族民歌
1、民歌类别
对著名歌种,如长调(蒙古族)、飞歌(苗族)、海菜腔(彝族)、花儿(汉族、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东乡族、藏族)等,能够掌握其类别和所属民族。
2、歌唱活动
对著名的歌唱活动,如歌墟(壮族)、行歌坐月(侗族)、游方(苗族)、花儿会等,能够知道是哪些民族的何种活动。
3、民歌曲目
对著名民歌曲目,如《好花红》(布依族)、《阿里郎》(朝鲜族)、《玛依拉》(哈萨克族)等,了解其所属民族。
4、多声部民歌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种类、流行地域、民族属性、原生称谓。如:侗族大歌是流行于黔、桂、湘毗邻地区南部侗族的一种多声部民歌,侗族称其为“嘎老”。
二、少数民族歌舞
1、歌舞类别
对著名的歌舞,如木卡姆(维吾尔族)、囊玛(藏族)、农乐舞(朝鲜族)、安代舞(蒙古族)、孔雀舞(傣族)、天鹅舞(赫哲族)等,熟悉其所属民族并简要了解其表演形式。
2、歌舞活动
对著名的歌舞活动,如耍歌堂(瑶族)、麦西莱普(维吾尔族)、火把节(彝族)、绕三灵(白族)、刀杆节(傈僳族)等,熟悉其所属民族。
【汉族民间歌曲与民间歌舞音乐】
一、汉族民歌
汉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产生流传的汉族民歌,一般包括传统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要求考生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为主要复习对象,首先强调对常识性内容的熟悉及对民歌的感性把握,同时要求对民歌重要理论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一)总论
1、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性质和创作、传承方式等。
2、民歌与生活的关系
民歌产生的原因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民歌与传统音乐其它种类的关系;与其它民间音乐形式的关系;与创作音乐的关系。我国传统音乐指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及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3、民歌的历史发展简单脉络
4、影响民歌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
指地理环境、方言、风俗习惯、经济条件等。
(二)分类法
1、 对“体裁分类法”、“色彩区分类法”、“地区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的具体内容有一定了解。
2、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征(指其在情感表达方式、演唱场合、社会功用和音乐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三)主要歌种与曲目
1、主要山歌、小调种类(如“信天游”、“蒲松龄俚曲”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2、小调中流行广泛的“时调”(如“孟姜女”、“茉莉花”等)的流行地及词曲特征。
3、对各地流传较广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代表性曲目有一定了解。
4、熟悉“风俗歌”、“田(山)歌”等广泛使用而在划分上未有定论的称谓。
5、知道几个全国知名民歌手。
二、汉族歌舞
(一)一般特点
对歌舞音乐在表现生活、演出形式、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特点有概括性了解。
(二)、种类
秧歌、花鼓、采茶、花灯、二人转、二人台等舞种的基本情况:流行地域、表演形式、音乐基本特点等。
【说唱】
说唱音乐是音乐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应比较系统地了解说唱艺术的表演形态、说唱曲种的分类、说唱艺术的发展简史等概貌以及重要说唱曲种的相关知识,能听辨说唱曲种的代表唱段。
一、说唱概貌
1、能清晰地描述说唱艺术的表演形态。
2、指出说唱艺术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比如民歌、戏曲的区别。
3、了解说唱音乐的一般性分类,既八大类分法及相应类别的代表曲种。
4、了解参照文学体裁的将说唱音乐分为鼓书类、牌子曲类的两分法,并能指出类别特征。
5、能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说唱发展脉络,指出各个时期的说唱音乐发展特征。掌握说唱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人物、作品、曲种等概念。
二、重要曲种
1、须了解说唱音乐中重要的曲种名称及代表唱段,比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
2、了解重要曲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掌握当中的代表人物、发展阶段等知识点。
3、掌握重要曲种的相关音乐形态特征,比如曲牌、板式、唱腔等。
4、能听辨重要曲种的代表唱段。
5、能模唱一至两段说唱唱段。
【戏曲】
世界上有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1)、古希腊的悲、喜剧;(2)、古印度的梵剧;(3)、中国的戏曲。前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正身早已不复存在了。而唯有中国戏曲,任凭岁月流失,朝代更替,却依然“存活”于今天,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除此之外,中国戏曲不仅仍然发荣滋长于中华民族,而且对于东亚各国的戏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老戏剧。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本章以戏曲有史以来至1949年以前为主要观察范围,重点测试有关戏曲的历史脉络、声腔系统、音乐结构、艺术特征、行当、流派、作品、人物、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文艺常识。考试的侧重点是概念性、探讨性、以及相应的思辨与评析能力。在要求掌握相应的理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感性知识。
一、戏曲历史
1、 了解戏曲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艺术形式。
2、 熟悉戏曲孕育、形成、发展的大致历史脉络。
3、 了解各历史时期与戏曲的形成有关联的艺术形式。
4、 宋、元、明、清时期戏曲活动的大概情况。
5、 戏曲历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作品、声腔、以及对戏曲音乐有贡献的人物。
二、戏曲音乐
1、 大致掌握剧种流传、分布的情况。
2、 知道声腔分类的大概情况。
3、 大体了解地方小戏的情况。
4、 了解曲牌体音乐结构体制。
5、 了解板腔体音乐结构体制。
6、 识别曲牌体剧种与板腔体剧种。
7、 演员流派(重点是京剧,其次是其他剧种)。
8、 戏曲音乐的构成。
9、分辨曲牌名和板式名。
10、昆曲的一些曲牌及结构形式。
11、京剧、豫剧等全国著名剧种的一些板式名称、腔调及结构形式。
13、戏曲的“白”。
14、戏曲的乐队。
15、戏曲的唱腔与伴奏。
三、戏曲表演
1、行当
2、演唱特点。
3、艺术特征。
4、著名演员(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及代表作。
5、著名剧种(全国影响较大的、历史悠久的)及代表剧目。
6、关于样板戏。
【器乐】
中国民间器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民间的乐器、演奏形式、作品及其文献。
一、乐器常识
1、乐器的定义、历史(起源、传播、改革和发展)、形制构造、发音方法和演奏技巧等;
2、乐器生成的文化背景,即乐器与地理、民俗和历史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3、乐器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常识;
二、表演形式
1、乐器演奏的组合方式、艺术特色和历史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2、乐器组合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3、乐器组合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三、作品与文献
1、作品的作者、标题、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等;
2、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和欣赏等;
四、常见独奏乐器及代表作品
如:吹奏部分的笛子、管子、唢呐、笙、芦笙、巴乌和葫芦丝等;拉奏部分的二胡、板胡、京胡、四胡、马头琴和艾捷克等;弹奏部分的古琴、古筝、琵琶、三弦、阮、柳琴、月琴、冬不拉和弹拨尔等;击奏部分的扬琴、编钟、云锣、手鼓、排鼓等。
五、代表性合奏形式及传统曲目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白沙细乐、冀中管乐、鲁西南吹打乐、十番锣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苏南吹打、西安鼓乐、弦索十三套和福建南音(谱)等。
六、近现代较有影响的作品
【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和民间歌舞音乐】
少数民族民歌(含歌舞)是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要求考生需从感性、理性两方面,初步了解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熟悉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简称“歌舞”)。
一、少数民族民歌
1、民歌类别
对著名歌种,如长调(蒙古族)、飞歌(苗族)、海菜腔(彝族)、花儿(汉族、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东乡族、藏族)等,能够掌握其类别和所属民族。
2、歌唱活动
对著名的歌唱活动,如歌墟(壮族)、行歌坐月(侗族)、游方(苗族)、花儿会等,能够知道是哪些民族的何种活动。
3、民歌曲目
对著名民歌曲目,如《好花红》(布依族)、《阿里郎》(朝鲜族)、《玛依拉》(哈萨克族)等,了解其所属民族。
4、多声部民歌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种类、流行地域、民族属性、原生称谓。如:侗族大歌是流行于黔、桂、湘毗邻地区南部侗族的一种多声部民歌,侗族称其为“嘎老”。
二、少数民族歌舞
1、歌舞类别
对著名的歌舞,如木卡姆(维吾尔族)、囊玛(藏族)、农乐舞(朝鲜族)、安代舞(蒙古族)、孔雀舞(傣族)、天鹅舞(赫哲族)等,熟悉其所属民族并简要了解其表演形式。
2、歌舞活动
对著名的歌舞活动,如耍歌堂(瑶族)、麦西莱普(维吾尔族)、火把节(彝族)、绕三灵(白族)、刀杆节(傈僳族)等,熟悉其所属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