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内容
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水、土壤空气和热量、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养分循环、土壤耕作和管理、土壤形成和发育、土壤分类、土壤分布、土类的性质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地位。
2.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特点、种类和性质。
3.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掌握矿化率和腐殖化系数有关的计算,了解腐殖质的组分,理解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4.掌握土壤组成及三相比例、土壤容重概念和计算、孔隙度和当量孔径概念及计算;了解不同粒级和质地的分类制和标准,掌握不同质地类别的土壤性质。了解土壤结构性概念、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掌握土壤结构体类型和性质。
5.掌握土壤水分含量的表达方式、各种水分类型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土壤水势概念、理解各分势的含义和意义;掌握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分能量间的关系;掌握土壤水分的饱和流和非饱和流发生的条件及区别;了解达西定律及方程各项的含义;了解土壤水分蒸发的物理条件和蒸发的阶段。熟练掌握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间的联合计算和相互转换。
6.了解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异同、土壤空气运动的形式及通气性的指标;掌握土壤三个热性质的概念及三相热性质的差异。
7.了解土壤胶体表面的类型和比表面概念;掌握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概念、意义和特点;掌握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概念和意义;理解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因素的作用;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8.了解土壤酸碱性产生的原因、土壤酸碱度的分级;掌握活性酸和潜性酸的概念和各自数量指标的表达方式;理解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的概念;了解土壤酸碱调节机理、熟练掌握石灰需要量的计算;了解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体系和指标;理解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了解土壤缓冲性能的概念、原理、体系和影响因素。
9.掌握土壤中N、P、K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转化过程、损失途径、有效性条件和调控措施。
10.了解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土壤压板和宜耕期概念
11.理解各成土因素的作用、土壤形成过程中大小循环过程;熟悉成土过程中的风化指标、基本的成土作用和主要成土过程。
12. 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原则、分类结构、命名方法和特点;掌握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
13. 掌握土壤分布的规律。
14. 掌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壤纬度带谱土壤属性和利用改良措施;掌握几种主要的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盐碱土)的属性和利用改良措施;掌握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基本形态和性质;了解高产水稻土的培育途径和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措施。
三、基本题型: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计算题
简答简述
综述
四、参考教材:
1.《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区域土壤学》(南方本),刘树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