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纲的性质和目的
植物生理学是林科类、生物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学、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等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帮助考生复习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进展而编写此大纲。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植物生理学在农林业科学与实践中的地位。
※通过学习认识植物生理学的全貌,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特点、应用、发展。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一 植物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二 植物细胞的酶
三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四 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五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调控
六 植物细胞的膜
通过复习或自学,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化学成分(糖、脂类、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功能,酶的性质、作用特性和催化机理等;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壁、胞间连丝、原生质体(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规律,认识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规律;深入认识植物体内膜的特性、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呼吸作用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场所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植物的能量贮存与利用。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调节,戊糖磷酸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的调节,能量代谢调节。
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速率与呼吸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
第六节 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呼吸作用和种子贮藏,呼吸作用与植物保鲜。
通过学习明确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掌握植物体内呼吸代谢途径、生物氧化及能量代谢机制;了解呼吸代谢的调控机制;能够应用呼吸代谢原理分析与解决实践中的一般问题。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叶绿体的结构及成分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叶绿素的形成。
第三节 光合作用机理
一 光反应: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光合磷酸化。
二 暗反应: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RuBP羧化酶—加氧酶,光呼吸和乙醛酸氧化,光合作用的二羧酸途径,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子
植物内部因子,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 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光合产物的运输途径和分配方向,韧皮部装载与卸出,筛管运输机制,影响运输的环境因子。
第七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牢固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机理,了解光合产物的形成、运输与分配机制,能够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光合效率。
第四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水的生理作用,植物的含水量,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水势的概念,影响细胞水势的重要因子,植物细胞水势的变化
第三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细胞的渗透作用,细胞的吸胀作用,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及水通道蛋白。
二 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吸收部位与途径,吸水动力, 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外部条件。
第四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指标和部位,气孔蒸腾,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界因子,蒸腾作用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运输途径和动力,输导系统损伤对水分运输的影响,水分运输的速度。
※了解水的生理意义,掌握水分吸收、蒸腾、运输的概念与机理,正确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与消耗关系及其在地球水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第五章 矿质营养
第一节 必要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的含灰量,必要元素的生理作用,必要元素的缺乏症状及其诊断。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与途径,离子的被动吸收,离子的主动吸收,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因子,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第四节 无机元素的同化
生物固氮,硝酸盐的代谢还原,氨态氮的同化,硫酸盐同化,磷酸盐同化。
※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机制,能够初步分析和判断植物的缺素症。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植物激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
生长素的发现、种类和结构,细胞分裂素的发现、种类和结构,赤霉素的发现、种类和结构,脱落酸的发现和结构,乙稀的发现和特点。
第三节 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生长素生物合成、分解和极性运输,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脱落酸代谢途径,乙稀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植物激素代谢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稀的生理作用,植物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第五节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植物激素作用模式,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植物激素作用机理举例。
第六节 其他内源生长调节物质
油菜素内酯类,多胺类,茉莉酸类,水杨酸类,玉米赤霉烯酮。
第七节 顶芽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破坏顶芽类,抑制节间伸长类,削弱顶端优势类。
※掌握植物激素的种类、结构特征、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其他内源生长调节物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了解外源生长抑制剂及其主要作用,初步掌握生长物质的应用原理及基本技术。
第七章 植物生长生理
第一节 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
生长的基本规律—大周期,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树木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生长的相关性
树木的生长关系,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第四节 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温度、光、水分、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节 植物生长的调控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胞内信息转导系统,细胞的信号传递过程举列。
第六节 光控生长与光受体
蓝光受体及其作用,紫外光受体及其作用,光敏色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 植物的运动
植物运动种类,向光性运动及其机理,向地性运动及其机理,膨压运动及其机理。
※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规律。了解光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掌握光敏色素的性质、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第八章 休眠与萌发
第一节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二节 芽的休眠和萌发
芽的休眠和发展过程,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掌握种子和芽休眠的概念、引起休眠的原因和休眠解除的原因,并能将其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
第九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第二节 成花诱导生理
一 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光周期诱导,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光周期反应的生理过程。
二 成花过程的低温诱导及春花作用,植物感受低温处理的部位,春化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树木的成花
树木的幼年期,阶段转变的本质,树木成花与植物激素的关系,营养及其它条件对成花的影响。
第四节 成花启动与花器的形成
成花启动与花器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影响花器官形成的条件,植物的性别分化,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第五节 受精生理
花和柱头的活力,花和柱头的识别作用,花粉管的伸长,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无融合生殖。
※掌握花发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光和低温对花发端的作用机制,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解决开花的调控问题。了解花器官的发育过程及其基因调控,了解植物的传粉受精生理及无融合生殖概念。
第十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第二节 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果实成熟时的物质变化,呼吸跃变期,果实成熟的机理。
第三节 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机理,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叶的脱落与机理,果树的落果。
※了解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掌握果实成熟生理及其机制,熟悉器官衰老和脱落的机制。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节 逆境和抗逆性
逆境的概念及种类,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抗逆性,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
第二节 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植物的抗旱性,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第三节 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冷害和抗冷性,冻害和抗冻性,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热害和抗热性。
第四节 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掌握植物在水分胁迫和温度胁迫下的生理机制及其抗逆性,能够应用其原理分析植物的抗逆性。了解植物的耐盐性。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按本大纲每章后面的提示着重掌握有关内容。注意系统地掌握植物生理学知识,从植物整体特征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必然联系,即注意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应用。
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准确,简明。
四、试卷结构
基础知识题约40%,综合分析题约40%,应用题约20%。题型有概念题,问答题,填空题和判断、选择题等。分数为15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3小时。
六、 主要参考书
1.李合生等,《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曹仪植,宋占舞,《植物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以上为基本教材,以下为知识扩充。
4.王沙生、高荣孚等,《植物生理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1998,科学出版社
6.余叔文,《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1992,科学出版社
7.Hopkins WG, Introduction to Plant Physiology, Wiley USA, 1999
8.Buchanan, Bob B,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Courier Companies, USA, 2000
9.Hall DO.等,Photosynthe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0.Campbell NA. 等,Biology,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