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研政治理论命题概述
第一章政治理论命题要求与思路
一、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设置ず驼治理论考试大纲的修订政治理论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范围包括高等学校本科阶段设置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
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98方案”),规定本科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年以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依照“课程对应、内容相接、分课推进、平稳过渡”的方针开始向“ 98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靠拢。此后,又根据江泽民 2001年“七一”讲话、中共十六大报告等精神,每年对考试大纲作一些修订。 2003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颁布了新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将其中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4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一方面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治理论考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考试大纲各部分内容与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接轨,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经历了多年的调整、修订后,将在 2004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的稳定。2005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此基础上新增了16个知识点
二、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内容结构的调整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考试分文科和理科两套试卷,其中的主要区别是理科试卷不涉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内容(“ 98方案”将该门课仅列为文科的必修课)。2003年起,政治理论考试改变了使用文理两套试卷的方式,采取使用文理统一试卷的做法。 2005年延续了这种新做法。具体的变动是:试卷满分仍为 100分,前90分是必答题,考查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后 10分为选做题,要求考生从两道试题中选做其中一道。后10分的两道选做题,一道是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内容,另一道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ト、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题型的调整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其中,简答题,一般用于考查“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内容。 2001年取消了简答题,“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选择题进行考查。
2003年对考试题型及其分值又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即一方面适当提高辨析题的分值,每道题由原来的 5分,改为6分;另一方面,将原来的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合并为分析题,从2003、 2004和2005年试卷中的分析题来看,这种题型介于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之间,兼备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特点,一般给考生一段材料,设置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或几个相关的小问题(类似以前的论述题,只是给了考生一个相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从所给的材料出发、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这种题往往比单纯的论述题要容易把握);或给学生几段相关材料,设置几个相关的小问题(这类题同以前的材料分析题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第 1 2 3 页
四、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各种题型的考查要求与评价目标经过多年的调整,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即选择题Ⅰ)、多项选择题(即选择题Ⅱ)、辨析题和分析题 4种题型。
国家教育部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始终强调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定了政治理论考试的评价目标。这主要是:
1.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6. 准确、恰当地使用政治理论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
上述 4种题型分别体现了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考查目标。
第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该题型目前在试卷中的比重是 15%,即15道题,每题1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具体,一般是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从命题的思路上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来直去的再认或再现基本知识的命题方式,这种选择题比较死,需要考生很好地记忆有关的基本知识。例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
另一种是给考生一句话或一个事实,或者要求考生对这句话或这个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采用这种命题思路的时候比较多,其他课程有时也偶尔采用一下。考生遇到这类试题,要很认真地阅读所给的材料,如果是一句话(这句话往往是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就要思考其是否正确以及体现其中的基本观点;若是错误的还需要根据题面的要求,思考其错误的性质或导致错误的原因。如果是一个事实(有的是现实的,有的可能是历史的,甚至是一则寓言或典故),就要认真思考这一事实背后所蕴藏着的某个基本原理。考生应该对本题所列的 4个备选项进行认真的筛选,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作为单项选择题,所给的 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试题要求的(以往强调只有一个是最符合试题要求的),因此,考生对 4个备选项多要认真阅读和加以比较,尤其是表述比较接近或相似的 2个备选项,一定要对照题面所给的材料,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答案。例如: 2004年的第2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单项选择题,题面给了一段材料,是说当年开垦“北大荒”,但由于过度开垦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又停止开荒,要退耕还“荒”。试题要求考生从这个事实中悟出一个哲学领域的基本原理。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D项“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再如, 2004年第12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单项选择题,题面给了一组数字,是一个人一年的收入情况,其中有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要求考生准确地回答他的劳动收入是多少,备选项给了 4个不同的数据。这就要求考生对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这两个概念有清楚的了解,就能将其中的劳动收入选出来再相加最后选出正确选项。
第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此题型亦称不定项选择题,要求从 4个备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至少有一项,也可能是4项(2004年以前设5个备选项,从2005年开始,改为设4个备选项);但近几年只有1996年文科第16题的正确选项是一项,其余均为多项,因此,选择题Ⅱ事实上是多项选择题。该题型目前在试卷中的比重是30%,即15道题,每题2分。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名词概念、思想观点、原则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也经常用于考查考生对某些观点、论断、现象的比较和鉴别,命题时的切入点和采用的形式都比较灵活。它同单项选择题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回答好的;有的时候所列的备选项涉及到几个相关的知识点,造成似是而非的假象。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题面和备选项,作全面的分析,剥去假象,抓住本质,辨别其中的理论是非。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做到既准确又全面,一般也有两种不同的命题思路。
一种是给出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命题,要求考生对这个概念、命题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这里又有一些具体的不同。有的概念、命题的内涵在示范性教材中有明确的介绍,考生只要记住这些基本内涵,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例如,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有精辟的论述,教材也有介绍。 2004年试卷第20题,就是考查考生对这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革命阶段的关系的正确把握,正确选项只能是 D和E,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其他的备选项都是错误的,不是“左”的错误,就是右的错误。有的不是直接考查某个概念、命题的基本内涵,而是从某个概念、命题引申出来,考查与此相关的带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对试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试题往往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但是, 2004年第25题,在考查这个知识点时,命题思路作了调整,不是直接考查考生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基本内涵,而是考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所体现的一些基本原理,即备选项所列的五个统一。这就增加了难度。这种形式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使用比较多。
另一种是在示范性教材内容之外给一个事实或一句话,造成一种具体的语境或情景,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所给的备选项,认真加以分辨,选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例如,关于股份制问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考试要点, 2004年第27题给了考生一句关于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而不是表明其公有还是私有的话,要求考生对这句话作出正确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对股份制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分辨备选项中的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又如, 2003年第16题,给了考生一段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的话,要求考生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这就要求考生对辩证法的基本内涵有所掌握,才能正确选出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这类试题,一般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用的比较多。
第三,辨析题。该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以前的 15%增加到目前的18%。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分析、论证所给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的综合能力,既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又考查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能力。这类题目涉及的往往是各门课程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并且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通常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个理论命题或事实判断,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辨别和分析。这类题型同其他考试采用的是非判断题最大的区别在于, 辨析题所给的这个命题或判断,一般不是简单的对或错,而往往是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有时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却是错误的;有时结论是对的,但设置的前提是错的;有时命题本身就是不全面的。这类题运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往往解释不清楚,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因此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认真的辩证分析,将其中的正确方面和错误之处清晰地区分开来,肯定其正确的成分并作简要的说明,剥离出错误的成分并说明其错误之所在。这类题型的难度在于,教材中所讲述的都是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而辨析题故意地将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当然这种交织是有某种关联的,它往往把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命题放在一起,造成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命题、“新”论断,要求考生认真辨别和分析。例如, 2004年第33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这句话把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两个既相联系又属于不同范畴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判断,但是这个“新”判断是错误的。民族资产阶级属于政治范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为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可以参加革命,但是在另一个时期会退出革命阵营,因此共产党对它的政策应该是既联合又斗争,对它动摇的一面必须作必要的适当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是属于经济范畴,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进步的作用,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是一贯的,不能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而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类似这样的辨析题,在历年考试中是很多的。
第四,分析题。如前所述,这是 2003年以前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题型,它兼备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特点和要求。一般是给考生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类题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有时涉及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比较广,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多个材料的分析题,往往设问也是多个的,问题的指向比较明确具体。这类题型,看似很吓人,材料的阅读量很大,但是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在阅读时紧密联系所提出的问题,再加以对照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一般都能作出回答。问题是,这类题型的分值比较大,要想得高分就比较难。这就为素质较好的考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潜力,争取得高分的机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2003年开始的最后10分选做题,采用的都是分析题,其中有一道明确规定是贯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性分析题。这类题相对比较难,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因为这类题是要顾及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照顾到文科和理科两方面的本科毕业生。目前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设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灵魂。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这部分的内容,再联系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关内容,运用相关的哲学原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作一些分析,就可以较好地作答。
五、关于政治理论命题要求与思路的特别提示
就考生与命题老师的关系而言,命题老师始终处于主动出击的位置,考生则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考生只能被动挨打,而不能发挥任何的主观能动性。恰恰相反,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历年的试卷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试卷试题,从中还是可以找到某些带规律性的命题要求和思路的。这里只是作一些宏观的特别的提示。在第二章中还会就每一门课程作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根据历年命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考生一定要高度关注每年新颁布的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如前所述,自 1999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几经大的修改,目前已基本定型;除了发生特殊情况外,今后几年内再作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考生还是要关注每年颁布的考研大纲中的某些细微的修改和增删。从历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考研大纲是命题的最基本依据,每年修订或增加的知识点,往往成为当年命题的重要选择内容或依据。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点,已经向教学基本要求靠拢,因此,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性教材(本科本,共 5种)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命题的基本教材依据。考生对这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要有清晰、系统的把握。
第二,考生一定要透彻理解和熟练把握考试大纲和示范性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从历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一些基本的思想观点、基本原理,是经常考、反复考的重点。不少考题形式上、侧重点上会有变化,但往往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考生对这些内容一定要理解透彻,而且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三,考生一定要高度关注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重大决策或重大问题,往往成为当年或第二年命题的主要选择,而且往往采用分析题的形式。这样做,主要是体现政治理论考试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增强考试的现实针对性,也是着眼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党的重大决策和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价值取向。例如, 2001年文科第35题,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题,就是一道紧密联系当时实际的试题。类似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又如, 2004年的第2题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单项选择题,第 26题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多项选择题,第36题关于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析题,都是最近一两年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重大社会问题或者是最近一两年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决策,这些问题成为 2004年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如, 2005年的第34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题,第35题关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分析题也属于此。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别提示,我们将继续编写相关的考试辅导书,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和示范性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对最近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我们也将在这些辅导书中给考生作明确的提示和详细的讲解。希望考生密切关注我们这套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
第一章政治理论命题要求与思路
一、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设置ず驼治理论考试大纲的修订政治理论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考试范围包括高等学校本科阶段设置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
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98方案”),规定本科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年以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依照“课程对应、内容相接、分课推进、平稳过渡”的方针开始向“ 98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靠拢。此后,又根据江泽民 2001年“七一”讲话、中共十六大报告等精神,每年对考试大纲作一些修订。 2003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颁布了新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将其中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4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一方面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政治理论考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考试大纲各部分内容与新的教学基本要求全面接轨,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经历了多年的调整、修订后,将在 2004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的稳定。2005年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此基础上新增了16个知识点
二、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内容结构的调整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考试分文科和理科两套试卷,其中的主要区别是理科试卷不涉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内容(“ 98方案”将该门课仅列为文科的必修课)。2003年起,政治理论考试改变了使用文理两套试卷的方式,采取使用文理统一试卷的做法。 2005年延续了这种新做法。具体的变动是:试卷满分仍为 100分,前90分是必答题,考查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后 10分为选做题,要求考生从两道试题中选做其中一道。后10分的两道选做题,一道是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内容,另一道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ト、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题型的调整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其中,简答题,一般用于考查“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内容。 2001年取消了简答题,“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选择题进行考查。
2003年对考试题型及其分值又作了一次大的调整,即一方面适当提高辨析题的分值,每道题由原来的 5分,改为6分;另一方面,将原来的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合并为分析题,从2003、 2004和2005年试卷中的分析题来看,这种题型介于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之间,兼备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特点,一般给考生一段材料,设置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或几个相关的小问题(类似以前的论述题,只是给了考生一个相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从所给的材料出发、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这种题往往比单纯的论述题要容易把握);或给学生几段相关材料,设置几个相关的小问题(这类题同以前的材料分析题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第 1 2 3 页
四、关于政治理论考试试卷各种题型的考查要求与评价目标经过多年的调整,现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卷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即选择题Ⅰ)、多项选择题(即选择题Ⅱ)、辨析题和分析题 4种题型。
国家教育部每年颁布的考试大纲,始终强调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定了政治理论考试的评价目标。这主要是:
1.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6. 准确、恰当地使用政治理论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
上述 4种题型分别体现了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考查目标。
第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该题型目前在试卷中的比重是 15%,即15道题,每题1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具体,一般是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从命题的思路上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来直去的再认或再现基本知识的命题方式,这种选择题比较死,需要考生很好地记忆有关的基本知识。例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
另一种是给考生一句话或一个事实,或者要求考生对这句话或这个事实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采用这种命题思路的时候比较多,其他课程有时也偶尔采用一下。考生遇到这类试题,要很认真地阅读所给的材料,如果是一句话(这句话往往是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就要思考其是否正确以及体现其中的基本观点;若是错误的还需要根据题面的要求,思考其错误的性质或导致错误的原因。如果是一个事实(有的是现实的,有的可能是历史的,甚至是一则寓言或典故),就要认真思考这一事实背后所蕴藏着的某个基本原理。考生应该对本题所列的 4个备选项进行认真的筛选,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作为单项选择题,所给的 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试题要求的(以往强调只有一个是最符合试题要求的),因此,考生对 4个备选项多要认真阅读和加以比较,尤其是表述比较接近或相似的 2个备选项,一定要对照题面所给的材料,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答案。例如: 2004年的第2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单项选择题,题面给了一段材料,是说当年开垦“北大荒”,但由于过度开垦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又停止开荒,要退耕还“荒”。试题要求考生从这个事实中悟出一个哲学领域的基本原理。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D项“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再如, 2004年第12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单项选择题,题面给了一组数字,是一个人一年的收入情况,其中有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要求考生准确地回答他的劳动收入是多少,备选项给了 4个不同的数据。这就要求考生对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这两个概念有清楚的了解,就能将其中的劳动收入选出来再相加最后选出正确选项。
第二,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此题型亦称不定项选择题,要求从 4个备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至少有一项,也可能是4项(2004年以前设5个备选项,从2005年开始,改为设4个备选项);但近几年只有1996年文科第16题的正确选项是一项,其余均为多项,因此,选择题Ⅱ事实上是多项选择题。该题型目前在试卷中的比重是30%,即15道题,每题2分。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名词概念、思想观点、原则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也经常用于考查考生对某些观点、论断、现象的比较和鉴别,命题时的切入点和采用的形式都比较灵活。它同单项选择题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回答好的;有的时候所列的备选项涉及到几个相关的知识点,造成似是而非的假象。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题面和备选项,作全面的分析,剥去假象,抓住本质,辨别其中的理论是非。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做到既准确又全面,一般也有两种不同的命题思路。
一种是给出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命题,要求考生对这个概念、命题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这里又有一些具体的不同。有的概念、命题的内涵在示范性教材中有明确的介绍,考生只要记住这些基本内涵,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例如,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毛泽东有精辟的论述,教材也有介绍。 2004年试卷第20题,就是考查考生对这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革命阶段的关系的正确把握,正确选项只能是 D和E,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其他的备选项都是错误的,不是“左”的错误,就是右的错误。有的不是直接考查某个概念、命题的基本内涵,而是从某个概念、命题引申出来,考查与此相关的带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对试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试题往往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但是, 2004年第25题,在考查这个知识点时,命题思路作了调整,不是直接考查考生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基本内涵,而是考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所体现的一些基本原理,即备选项所列的五个统一。这就增加了难度。这种形式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使用比较多。
另一种是在示范性教材内容之外给一个事实或一句话,造成一种具体的语境或情景,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所给的备选项,认真加以分辨,选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例如,关于股份制问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考试要点, 2004年第27题给了考生一句关于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而不是表明其公有还是私有的话,要求考生对这句话作出正确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对股份制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分辨备选项中的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又如, 2003年第16题,给了考生一段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的话,要求考生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这就要求考生对辩证法的基本内涵有所掌握,才能正确选出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这类试题,一般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用的比较多。
第三,辨析题。该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以前的 15%增加到目前的18%。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辨别、分析、论证所给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的综合能力,既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又考查对知识点的具体应用能力。这类题目涉及的往往是各门课程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并且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通常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个理论命题或事实判断,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辨别和分析。这类题型同其他考试采用的是非判断题最大的区别在于, 辨析题所给的这个命题或判断,一般不是简单的对或错,而往往是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有时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却是错误的;有时结论是对的,但设置的前提是错的;有时命题本身就是不全面的。这类题运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往往解释不清楚,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因此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认真的辩证分析,将其中的正确方面和错误之处清晰地区分开来,肯定其正确的成分并作简要的说明,剥离出错误的成分并说明其错误之所在。这类题型的难度在于,教材中所讲述的都是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而辨析题故意地将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当然这种交织是有某种关联的,它往往把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命题放在一起,造成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命题、“新”论断,要求考生认真辨别和分析。例如, 2004年第33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这句话把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两个既相联系又属于不同范畴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判断,但是这个“新”判断是错误的。民族资产阶级属于政治范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为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可以参加革命,但是在另一个时期会退出革命阵营,因此共产党对它的政策应该是既联合又斗争,对它动摇的一面必须作必要的适当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是属于经济范畴,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进步的作用,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是一贯的,不能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变化而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类似这样的辨析题,在历年考试中是很多的。
第四,分析题。如前所述,这是 2003年以前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题型,它兼备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特点和要求。一般是给考生一段或几段材料,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类题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有时涉及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比较广,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多个材料的分析题,往往设问也是多个的,问题的指向比较明确具体。这类题型,看似很吓人,材料的阅读量很大,但是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在阅读时紧密联系所提出的问题,再加以对照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一般都能作出回答。问题是,这类题型的分值比较大,要想得高分就比较难。这就为素质较好的考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潜力,争取得高分的机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2003年开始的最后10分选做题,采用的都是分析题,其中有一道明确规定是贯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知识点的综合性分析题。这类题相对比较难,但也不是毫无规则。因为这类题是要顾及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照顾到文科和理科两方面的本科毕业生。目前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专设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灵魂。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这部分的内容,再联系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关内容,运用相关的哲学原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作一些分析,就可以较好地作答。
五、关于政治理论命题要求与思路的特别提示
就考生与命题老师的关系而言,命题老师始终处于主动出击的位置,考生则处于被动接招的状态。但是,这绝不是意味着考生只能被动挨打,而不能发挥任何的主观能动性。恰恰相反,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历年的试卷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试卷试题,从中还是可以找到某些带规律性的命题要求和思路的。这里只是作一些宏观的特别的提示。在第二章中还会就每一门课程作具体的介绍和分析。根据历年命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考生一定要高度关注每年新颁布的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如前所述,自 1999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几经大的修改,目前已基本定型;除了发生特殊情况外,今后几年内再作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考生还是要关注每年颁布的考研大纲中的某些细微的修改和增删。从历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考研大纲是命题的最基本依据,每年修订或增加的知识点,往往成为当年命题的重要选择内容或依据。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点,已经向教学基本要求靠拢,因此,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性教材(本科本,共 5种)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命题的基本教材依据。考生对这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要有清晰、系统的把握。
第二,考生一定要透彻理解和熟练把握考试大纲和示范性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从历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一些基本的思想观点、基本原理,是经常考、反复考的重点。不少考题形式上、侧重点上会有变化,但往往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考生对这些内容一定要理解透彻,而且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三,考生一定要高度关注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重大决策或重大问题,往往成为当年或第二年命题的主要选择,而且往往采用分析题的形式。这样做,主要是体现政治理论考试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增强考试的现实针对性,也是着眼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党的重大决策和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价值取向。例如, 2001年文科第35题,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题,就是一道紧密联系当时实际的试题。类似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又如, 2004年的第2题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单项选择题,第 26题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多项选择题,第36题关于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分析题,都是最近一两年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重大社会问题或者是最近一两年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决策,这些问题成为 2004年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如, 2005年的第34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题,第35题关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分析题也属于此。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别提示,我们将继续编写相关的考试辅导书,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和示范性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对最近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我们也将在这些辅导书中给考生作明确的提示和详细的讲解。希望考生密切关注我们这套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