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等到成绩出来后,估计自己的分数已超过人大的面试线后才开始准备的。真正准备的时间约有半个月左右,其中包括请假一周。先到网上下了不少关于MBA面试的资料。并和一些考友联系上,收集了很多题目,每人分几道去找答案。参加模拟面试辅导,还将机工版的管理教材翻出来,好好看了两遍。英语专门找了个PARTENER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
三月三十一日是复试的日子。上午是笔试,是两道大题,分别为
1.温家宝总理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用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
2.随着企业的改革,为何要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这种题目较大,答全不易。我发觉,大家和我一样,盯着题目看了十分钟,很少有人动笔。我考前曾看过一些“两会”的内容,好象与之有点关系。还感觉政治考试的内容和其也有些关系。我稍微打下草稿,将自己所能写的都写上。尽量字迹清晰,条理清楚,共写了满满四版交了卷。
下午是中文面试,分了很多组,每组约十个人。老师先让我们签到,我一看,顺序已经排好。我居然是我们那组的第一个,真倒霉。我还没有一点状态,硬着头皮走进教室。面试我的老师是一男一女,相当和蔼而又极富修养。一位老师主问,另一位老师主要记录。我站稳后,鞠了一躬,说“老师好”,老师示意我坐下,我从一大堆题中抽了两道
1. 怎样管理企业信息化人才
2. 小而全,大而全企业的改制有何意义,怎样着手?
老师可能也没完全进入状态,非常和气,要我准备几分钟,甚至说我可以拿笔写一些提纲。我想,要写其实我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便故作自信地说不需要。第一题我先讲了一下什么是信息化人才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人才。后来随着和老师的互动交流,谈到了激励,我顺手将管理教材中的内容说了出来。第二题我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老师问了几个问题,谈到减员增效时,老师问:大而全的企业负担重,需要减员增效,企业又拿不出资金安置那些减员的人员,怎么办?我回答可先向国家借贷一部分资金,企业减员增效后,能轻装上阵,通过创新、变革,得到发展,再将借贷的钱还上。老师没说什么,笑了笑,点点头。我也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答到要点。最后一两分分钟,两位老师都和我聊了两句,便示意我可以退下。我站好,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出来同学纷纷围住我,问考了什么题目。我暂时不想离开,到处转了转,发现好多同学都说答不好,有的甚至连ERP都不清楚,我心理略为踏实一点。晚上的英语面试我又是第一个。不过我口语向来较强,一位女老师主问,另一位学生模样的做一些记录。我站稳,鞠了一躬,说“Good Evening,Madam ,Sir”,老师问了一些诸如“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Do you like your job,why? 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work?
Do you think MBA is successful in China?”的问题,我和老师较为轻松地聊着。约五分钟,老师示意我可以走了。我站好,鞠了一躬,说“Thank You,Madam ,Sir”。
面试是如此之快,自己精心准备的许多东西都没有机会用上便结束了。后来和同学一交流,发现有不少趣文。有些同学英语极差,不能和老师交流,最后老师都急了,忍不住说起中文来。某同学自我感觉面试太差,面试后,坐在那儿不肯走。和老师东聊西扯,老师不好将他轰走,便不理他,只是暗示说肚子饿,快要吃晚饭了。他还是锲而不舍地坚持着,终于老师也和他聊了起来。他说考一次不容易,怕面试通不过太可惜。老师答曰:若不行,明年再来。他回来还是“惊恐万分”,老师说这话,是不是已经“否决”我了?另一同学是最后小组的最后一个,面试完,老师也收拾东西。顺口问一句:你什么时候回去。他也是紧张得不行,老师说这话是不是不要我了,要赶我走。同学们回来后,都议论着所发生的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考生的心。
总的感觉,人大的英文面试也只是一些常规的东西,在于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内容的对错相对要求低,能够开口“说”是最重要的。在网上查得的资料足以应付。练习时,最好不要去口语大班练习,效果不好。辅导班为了赚钱,将几十位同学放在一起,辅导老师根本无力顾及每位同学。上课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自己还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最好是找一、两个考友,将收集的问题整理好后,相互模拟练习。对于一般考生来说,一个星期的口语练习对应付这种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笔试,这次主要是和“两会”的内容有关。这种题较大,紧扣时事、经济热点,要注意多和同学交流,到网上收集信息。
人大的中文面试,内容涉及到一些基本的专业性知识,需要花费的准备时间多。和同学共享信息,多交流。我这次参加了面试辅导班,觉得有些收获。尽管后来面试抽的题没考到这些,但为了这种考到的可能性不得不做百分之百的准备。
写了这么多,也觉得该停笔了。祝大家来年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