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历史上,美国“管理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管理人员碰到了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于是研究新的管理理论、规则和方法形成一个社会性潮流,直接导致Taior制等现代管理理论的出现。因此,“管理运动”是现代管理的前奏,是古代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标志。回顾现代管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能不从美国的“管理运动”开始。
历史上,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如影随形的互动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的根本动力。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因此,那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理论却进展甚微。
工业革命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内部结构复杂。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管理难度空前增大,管理成本人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经验管理遇到了挑战,改进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技术和劳动分下、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管理者的研究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及其管理经验从英国推广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管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这种情况直到美国铁路企业出现后才开始改变。
一、铁路企业的成长与美国“管理运动”的开端
19世纪4O年代末,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由此导致了美国铁路企业的成长。由于修筑铁路所需的巨额资本惟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筹集,使美国铁路企业几乎一开始就走上了公司制道路,从此公司制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形式风靡世界。股份公司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巨大拥有数千、数万员工的企业成为现实,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同时铁路企业的管理需要专业性的特殊技能和训练,支薪管理人员从此产生,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得以形成。
在19世纪4O、50年代,铁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协调困难,发生事故,运输成本高等等,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的是大批新型的支薪经理人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41年10月5日的一次铁路事故后,乔治·W·惠斯勒为西部线设计了现代化的分工仔细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使西部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职业经理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而经营的现代企业;1846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本杰明·拉特岁布经过对财务会计理论和铁路管理精确性的精心研究,将财务活动从铁路作业活动中独立出来,首次提出了记录铁路运营的款项并编制日报表、月报表以便考核的制度;5O年代初对长途铁路伊利——纽约铁路的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麦卡勒姆(Daniel.C.Mccallum, 1815-1878)经过深入研究,于1853年厉行改革,提出了组织结构设计的6条基本原则,明确了权责关系,采用电报加强信息传递,强化统计报表制度以控制经营成本,这些措施迅速提高了运营效率,麦卡勒姆因此声誉鹊起;在总结上述成就的基础上,1852年就任宾夕法尼亚(Pensillvenian)铁路总经理的J.汤姆森(J.Tomson)以明确中央管理机构、区段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形成了一套分权的、权力机构与职能部门分设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M型组织结构的雏形。于是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协调控制的铁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而与之相适应的近代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方法也在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在铁路企业成长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在1849~1862年间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主编的亨利·普尔(Henry Poor, 1812-1905)厥功甚伟,他是铁路企业管理经验的有力支持者和宣传者。在他的努力下,《美国铁路杂志》成为铁路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可靠的信息来源,成为当时主要的商业刊物。而且他总结出了组织、沟通、信息等三条基本管理原则;他还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灌输团队精神、克服照章办事的僵化作风、保持人的自觉性、各部门的生气、服务精神、消除“把人看作机器”等超前的管理思想。铁路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准确可靠、全天候、大规模、低成本的运输为后来制造业中现代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铁路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成为后来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这是美国“管理运动”的先声。 二、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 。
19世纪60、70年代以后,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发动的“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电能的运用使各个行业的团队工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钢铁、机械、化工、橡胶、汽车、玻璃、通讯等新产业兴起。这些新工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计算精确、变换迅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社会联系的技术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和生产、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一体化市场的发育并形成了国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成本,许多企业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配的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于是在企业规模扩大、跨国公司方兴未艾的同时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机构设置进一步复杂化,多层次化。 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从铁路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所有权、控制权分离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员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被称为“经理革命”),在原有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情况,组织创新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作保证的形势下,职业经理人员构成了管理理论专业研究队伍的主体。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市场疲软,需求持续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组织管理上来。这是管理运动在整个工业界开始的契机。1886年,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召开,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耶鲁一汤制造公司总经理亨利·汤( Henry Towne)1870年就开始研究系统的高效率管理方法,在年会上,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讲话,呼吁建立一门管理的科学。在这次会议上,亨利·梅特卡夫发表论文总结了1881年在他管理的兵工厂中实行的一种从完备监督流程人手,分析控制管理费用的“车间——定电记帐制度”;奥柏林·斯密提交的论文探讨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泰勒于同年加入该协会并参加了年会,后来泰勒的许多科学管理成果也在该协会的年会上公布)。
在企业规模变大,管理人员失去了对工人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以提高劳动成为当时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最早的讨论。 1889年亨利·汤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介绍了其企业中应用5年之久、成效显著的“收益分享方案”1891年,弗雷德里克·哈尔西(Frederick A Halsey,1856-1935)发表论文《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分析当时普遍采用的计时工资制、计件制、分红制等三种工资形式的缺点,提出了“奖金方案”,成为以后工资制度的一种基本模型 ;1895年泰勒的一篇论文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科学的测定工时、动作、劳动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方案,这篇论文被奉为“科学管理”的圭杲。在企业财务方面,工厂会计制度在铁路企业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亚历山大·丘奇、亨利·甘特等人提出了完善成本会计分析;尤其是杜邦(DuPont)等人对打破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相互分隔的现象,发展出工业企业标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奠定了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础。此外,爱默生(Emerson)对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COOkC)把科学管理扩大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在这些崭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下,20世纪初,大量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改组,这标志着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运动”的高潮。其后,1910年,福特(Ford)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 ;2O年代初,斯隆(P.Sloan)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尤其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也使社会化的“管理运动”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并永垂史册。
在管理运动中,管理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管理思想连续地从偶然、片段和不完备的分析,发展到一种影响人们经济工作的较完整的思想和理论;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传播,通过独立的管理学术团体——协会、出版物和会议进行,并形成了较成熟的学术规范;管理人员成为一种职业,管理教育也发展起来,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实践中成长,而且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培养。这些都对以后的管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运动凯歌行进式的迅速发展及其丰硕成果再一次证实了恩格斯的伟大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一百多年以来,管理运动时期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一系列管理规则在经历沧桑巨变后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管理运动中所研究的问题已经遍及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说管理运动奠定了现代管理的基础,并不为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历史上,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如影随形的互动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的根本动力。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阶段,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因此,那时的管理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观察、判断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经验管理,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管理理论却进展甚微。
工业革命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发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内部结构复杂。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管理难度空前增大,管理成本人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经验管理遇到了挑战,改进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计划、技术和劳动分下、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管理者的研究专题,管理思想从经验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及其管理经验从英国推广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持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管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这种情况直到美国铁路企业出现后才开始改变。
一、铁路企业的成长与美国“管理运动”的开端
19世纪4O年代末,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由此导致了美国铁路企业的成长。由于修筑铁路所需的巨额资本惟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筹集,使美国铁路企业几乎一开始就走上了公司制道路,从此公司制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形式风靡世界。股份公司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巨大拥有数千、数万员工的企业成为现实,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同时铁路企业的管理需要专业性的特殊技能和训练,支薪管理人员从此产生,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得以形成。
在19世纪4O、50年代,铁路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如协调困难,发生事故,运输成本高等等,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的是大批新型的支薪经理人员。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1841年10月5日的一次铁路事故后,乔治·W·惠斯勒为西部线设计了现代化的分工仔细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使西部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职业经理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而经营的现代企业;1846年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的本杰明·拉特岁布经过对财务会计理论和铁路管理精确性的精心研究,将财务活动从铁路作业活动中独立出来,首次提出了记录铁路运营的款项并编制日报表、月报表以便考核的制度;5O年代初对长途铁路伊利——纽约铁路的货运成本居高不下,麦卡勒姆(Daniel.C.Mccallum, 1815-1878)经过深入研究,于1853年厉行改革,提出了组织结构设计的6条基本原则,明确了权责关系,采用电报加强信息传递,强化统计报表制度以控制经营成本,这些措施迅速提高了运营效率,麦卡勒姆因此声誉鹊起;在总结上述成就的基础上,1852年就任宾夕法尼亚(Pensillvenian)铁路总经理的J.汤姆森(J.Tomson)以明确中央管理机构、区段管理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重点,形成了一套分权的、权力机构与职能部门分设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后来M型组织结构的雏形。于是分工严密、结构合理、协调控制的铁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而与之相适应的近代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方法也在50~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在铁路企业成长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在1849~1862年间长期担任《美国铁路杂志》主编的亨利·普尔(Henry Poor, 1812-1905)厥功甚伟,他是铁路企业管理经验的有力支持者和宣传者。在他的努力下,《美国铁路杂志》成为铁路投资者和经理人员可靠的信息来源,成为当时主要的商业刊物。而且他总结出了组织、沟通、信息等三条基本管理原则;他还注意到企业中人的因素,提出灌输团队精神、克服照章办事的僵化作风、保持人的自觉性、各部门的生气、服务精神、消除“把人看作机器”等超前的管理思想。铁路企业的成长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准确可靠、全天候、大规模、低成本的运输为后来制造业中现代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铁路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成为后来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这是美国“管理运动”的先声。 二、现代工商企业的成长与“管理运动” 。
19世纪60、70年代以后,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发动的“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电能的运用使各个行业的团队工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钢铁、机械、化工、橡胶、汽车、玻璃、通讯等新产业兴起。这些新工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计算精确、变换迅速,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际交往、社会联系的技术条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和生产、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一体化市场的发育并形成了国际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成本,许多企业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分配的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于是在企业规模扩大、跨国公司方兴未艾的同时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机构设置进一步复杂化,多层次化。 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从铁路行业扩展到各个行业,所有权、控制权分离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员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被称为“经理革命”),在原有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情况,组织创新迫切需要新的管理理论作保证的形势下,职业经理人员构成了管理理论专业研究队伍的主体。从而形成了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市场疲软,需求持续下降。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组织管理上来。这是管理运动在整个工业界开始的契机。1886年,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召开,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耶鲁一汤制造公司总经理亨利·汤( Henry Towne)1870年就开始研究系统的高效率管理方法,在年会上,发表《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主题讲话,呼吁建立一门管理的科学。在这次会议上,亨利·梅特卡夫发表论文总结了1881年在他管理的兵工厂中实行的一种从完备监督流程人手,分析控制管理费用的“车间——定电记帐制度”;奥柏林·斯密提交的论文探讨了固定资产核算问题,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泰勒于同年加入该协会并参加了年会,后来泰勒的许多科学管理成果也在该协会的年会上公布)。
在企业规模变大,管理人员失去了对工人直接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以提高劳动成为当时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最早的讨论。 1889年亨利·汤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介绍了其企业中应用5年之久、成效显著的“收益分享方案”1891年,弗雷德里克·哈尔西(Frederick A Halsey,1856-1935)发表论文《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 》,分析当时普遍采用的计时工资制、计件制、分红制等三种工资形式的缺点,提出了“奖金方案”,成为以后工资制度的一种基本模型 ;1895年泰勒的一篇论文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科学的测定工时、动作、劳动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方案,这篇论文被奉为“科学管理”的圭杲。在企业财务方面,工厂会计制度在铁路企业的基础上也不断发展,亚历山大·丘奇、亨利·甘特等人提出了完善成本会计分析;尤其是杜邦(DuPont)等人对打破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固定资本核算相互分隔的现象,发展出工业企业标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奠定了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础。此外,爱默生(Emerson)对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COOkC)把科学管理扩大应用到教育和市政组织上。在这些崭新的管理方法推动下,20世纪初,大量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改组,这标志着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运动”的高潮。其后,1910年,福特(Ford)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 ;2O年代初,斯隆(P.Sloan)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M型组织结构);尤其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研究走上了科学轨道,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也使社会化的“管理运动”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并永垂史册。
在管理运动中,管理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管理思想连续地从偶然、片段和不完备的分析,发展到一种影响人们经济工作的较完整的思想和理论;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传播,通过独立的管理学术团体——协会、出版物和会议进行,并形成了较成熟的学术规范;管理人员成为一种职业,管理教育也发展起来,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实践中成长,而且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培养。这些都对以后的管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运动凯歌行进式的迅速发展及其丰硕成果再一次证实了恩格斯的伟大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一百多年以来,管理运动时期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以及一系列管理规则在经历沧桑巨变后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管理运动中所研究的问题已经遍及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说管理运动奠定了现代管理的基础,并不为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