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于科研和国际化
作为在《金融时报》商学院排行榜上仅有的三家中国商学院之一,香港科大商学院成立仅有14年的历史,但是在该报的MBA排行榜上,香港科大商学院已经连续数年位列亚太区的榜首,陈家强认为制胜秘诀是一流的学科研究成果。
“关于科研和国际化,我已经在很多场合说过。我更愿意说这些优势,是我们一流的教授创造出来的。”陈家强说。
香港科大商学院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国际化的路线,学院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像我们这样能够说中文的只是一小部分。”陈家强如此描述。
除此之外,香港科大商学院在招生方面也很国际化,内地的学生仅占30%,香港学生20%,其他50%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覆盖范围很广。所有的MBA学生都要与国际知名商学院进行交换学习。
由于香港科大的办学经费很多来自于香港政府,因此可以招聘到在各个学科表现很突出的教授,“而且对于每位教授的研究,我们都给予经费上的最大支持。”从创立初期起,香港科大商学院就着力引进一流的教授。除此之外,给予教授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一流的杂志上。
作为一所立足于中国的国际化商学院,陈家强深知蓬勃发展的内地经济给他所领导的团队带来的机会。
早在1990年代中期,香港科大商学院就已经开始招收内地学员,“但没有开设专门的班。”陈家强说,但随着近年来内地经济的不断发展,陈家强更加注重内地市场,“我们于2001年开设了专门针对内地市场的EMBA班。”
让他颇为自豪的是,申请这个EMBA课程的人数正逐年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我们的发展没有脱离中国,与其他国际化的商学院相比,我们的贴近性很强,我们比欧美的商学院更了解中国。而国际化战略使我们比国内商学院更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眼光。可以这样说,我们是中西方经济管理的一个桥梁,这种优势不是每个商学院都能够有的。”说这些话时陈家强眼睛里流露出掩盖不住的兴奋。
如何超越自己
“EMBA排名今年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明年该如何超越?”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陈家强沉着应对,“参加权威的国际排名是成为一流商学院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不会被这个游戏规则所累。”
陈家强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因为香港科大商学院1998年就通过了美国AACSB认证,2000年通过了欧洲EQUIS的认证。这两个标准分别是国际上对商学院资质的权威审核标准。
对短短十几年就能够在全球商业教育中树立自己的“江湖地位”,这种权威的排名功不可没。
但在陈家强看来,目前香港科大商学院最重要的不是明年是否有能力去争取《金融时报》EMBA排行榜的第一名,而是“商学院内部素质的修炼”。他所说的“修炼”包括引进更多知名的教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上能够有新的突破。
陈家强的同事,副院长戴启思的话更直接:“能够进入排行榜前十位的商学院,本质的差别并不大,现在的压力并不是明年是否能拿第一,而是如何超越自己,做到最好。”
作为副院长的戴启思也是“凯洛格—香港科大”EMBA项目课程主任,“如果说有压力,早在几年前我们名列第九名时就已经开始有了。”他笑言,“我们现在的精力是如何把香港科大商学院办得更好。”
对于如何将香港科大商学院办得更好,年轻有为的陈家强踌躇满志:“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科研”在陈家强这里有更新的解释,“教学相长,不仅学生要从教授这里获取知识,教授也可以从学生处汲取营养。”
加大与香港本地以及内地企业的合作力度成为丰富“科研”内涵的新内容,“商学院的研究要和企业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管理思路真正引入教学,这是我们未来的重点之一。”
“此外,我们还要资源整合。”陈家强说,“刚才所提到的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也是资源整合的一方面,更多的整合还是学院的内部,比如加强EMBA和IEMBA学员的互动、教授研究的深入合作等。”
“其实排名很能够满足虚荣心,可我们很清楚,我们不是为了排名而生存,我们的目标是未来要成为全球十大商学院,但似乎又要靠排名来证明,所以我们对排名尽量保持平常心。”陈家强用他流利的普通话解释着商学院和排名之间的关系。
“对香港科大商学院来说,未来最重要的是如何超越自己,培养出一流的商业管理人才。”
学院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简称香港科大商学院)在创校短短10年间,跃升为亚洲最优秀的商学院。香港科大商学院是一所孕育知识、培养管理人才并与商界紧密联系的高等学府,为香港及亚洲地区提供国际尖端水平的学术研究,以及迎合中国和亚洲经济特点的学术课程。
香港科大商学院的学术研究已达到世界级水平,课程更得到国际商业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尤其是MBA、EMBA在全球排名榜上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