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先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朱长春先生:上海通商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研究员
张悦先生:MBA在我国风行多年,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职业经理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对MBA的质疑,您对此有何看法?
朱长春先生:这要从1993年12月份我国颁布第一部《公司法》说起,在那个时候,政府和工商经济界开始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1996年的时候,逐渐开始流行“集团公司”名称了,如今再回首十多年来的明显变化,挂着“集团”旗号的企业数量真是全世界之最啊。
《公司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想说,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包括政府经济官员和发表很多文章言论的经济学家们,毕竟我国的《公司法》是引进欧美国家的。《公司法》对全球经济有三大贡献:⑴、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的问题,⑵、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定义(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的三权制衡法则)。可是在我国现行的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领域里,只是摸棱两可的理解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问题,对后两大要点却是心不在焉的。
中国人非常热衷于学习,所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飞速的,是全球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可是学习之后,如果不能融会贯通,也是枉然的。美国哈佛商学院MBA教育是全球最驰名的,也是典范,是培育职业经理人的摇篮,相信如果谁取得哈佛MBA学位一定是非常骄傲的大事情!从我国颁布《公司法》那天开始,MBA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开始在中国泛滥开来,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是十多年来,MBA在中国却走进毁誉参半的境地;这个时候,开始思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开始明晰了。其实我国非常需要高水准的职业经理人,但是我国MBA教育却在基准上发生错误,为什么?我们随意去走访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欧学院等MBA学生,得到的回答是MBA学习的是企业战略决策,还有结识一些人脉关系。错误就在这里。既然MBA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当然是相对于企业经营权层次的,是以总经理为第一行政长官的执行力系统,而不是处企业所有权层次的董事会应该行使战略决策职能的思维系统;换言之,总经理是企业的“心脏”,是动力执行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大脑”,是思维决策机构,让“心脏”做“大脑”的事情,那肯定要出错的。
张悦先生:您刚才谈到《公司法》,又以拟人化的手法比喻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您看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是什么?
朱长春先生:您真是一位有经济学术感应的记者,连发问也透露着专业气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讨论开始热闹起来,其实这是庸人自扰的。《公司法》条文里明显的指出公司组成形式和权责指向,公司设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分别行使战略决策权、行政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就是三权制衡的道理啊;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这是天然定律的科学,正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定义!
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个原理?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犹如一个人,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潜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人体结构是全世界最合理的结构,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公司组成形式与治理结构的关系了。用拟人的手法比喻一个企业,董事会就是企业之“大脑”,总经理就是企业之“心脏”,监事会就是企业之“免疫力系统”,法人治理结构就是企业之“神经系统”?可惜啊,在我国很多经济学家那里却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简单、机械化的企业管理框架图等同起来,这样是严重的错误。显然,经过MBA专业熏陶的职业经理人对应的目标是促使企业经营权层次上实现职业化,决不能糊里糊涂的代替企业所有权层次上的权责和职能。
可怜啊,可惜啊!我国MBA的教授们总是在企业所有权层面的战略决策职能做“文章”,忽略了企业经营权层面上的经营管理(行政)职能,本末倒置了。再看看我国的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教授们,都是在企业经营权层面的学术专家,在企业所有权层面的学术是贫乏的;用自己生疏的专业去教授热情高昂的莘莘学子们,结果是什么?中国的MBA十多年来学到了什么?学不到真知识,大概是为了所谓的人脉关系吧。
张悦先生:这样说来,MBA在中国确实是争议的。在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职业经理人多年以来不是前程似景么,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着经营创举么?
朱长春先生:我是赞成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总结我以上所说的,其实就是MBA在中国荒唐了十多年!这是我国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不管是我国本土商学院培养的MBA,还是在海外商学院镀金的职业经理人,在我们这个伟大而有充满机遇的国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至少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担当公司总经理职务的人士并非企业的大股东,这就说明了我国的公司治理水平已经在摸索中前进了很长的道路。客观的事实是严峻的。我国企业在经营权层次上不断的实现经理人职业化,在企业所有权层次上的董事却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状态,接踵而来有“空降部队”难以发挥威力的失望伴随着,所以我国的企业可以做“大”,但是不能做“强”,而且经营规模越“大”越危机;试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企业会有前途么?真正有水准的职业经理人在这样的企业里能够找到前途么?用友软件曾经的空降总裁何经华先生出局,TCL移动通信总经理万明坚先生黯然退位,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必然。
职业经理人其实就是企业经营权层次的专家,他担当的就是发挥企业五脏六腑的职能,无论在西方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东南亚国家,因为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本位意识上符合“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三者分权制衡”的规律,所以职业经理人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摩托罗拉、IBM、微软、软银、壳牌、JP摩根、米其林、长江实业集团、汇丰银行、诺基亚等全球战略型企业,他们的共性就在这里。
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下资料,2004年度的李嘉诚先生旗下的和记黄埔总裁霍建宁先生薪酬是一亿三千多万港币,而李嘉诚先生长子李泽钜先生的薪酬却只有三千八百二十八万港币,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感悟。
张悦先生:我注意到您连续两次把“MBA”和“荒唐”联系在一起,并且感同身受的表达了您特立独行的看法,您就没有考虑婉转的表达自己的学术主张?
朱长春先生:不,在我的内心底,学术不是无责任的讨论,而是要有治学严谨的责任心,要有说真话的学术良知,更要有爱国之心!作为经济学者,向公众提出学术主张要有理有据,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切不可哗众取宠,我一直就是这样努力着。
MBA教育在我国要符合市场经济需求,职业经理人要在中国有辉煌的成就,那就必须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定义搞清楚,要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在奢侈一些,就是董事逐步实现职业化,切不可逆天而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平衡与制衡》,指出我国在企业管理学科和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区别就在于理解不同,在于潜意识的不同。我们引进MBA这个学科本身是正确的,倡导职业经理人担当重任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学习和引进的只是“形式”,却没有“实质内容”,那不是形而上学么?连MBA学术基准是处在企业经营权层次都是摸棱两可的,这样的荒唐事情我们必须纠正啊。
张悦先生:今天看到您的谈话感觉到很绕口,虽然通俗易懂,但偏重于学术化了,看来您谈到MBA这个话题也是有为难之处?
朱长春先生:是啊。我只想说一句:经济学家如果有什么错误,可能是误国误民的。还好,我只是一个一个草莽式的经济学者罢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