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在没读MBA之前,就懂得了成本的概念,就知道放下几年拼搏打下的工作基础,去读一个全脱产的MBA代价是多么大。于是,各学校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分出了脱产班、在职班――你可以工作啊,你也可以学习啊,工作和学习是两不误的!
通常报考MBA的人有几个目的:
一是带着良好的愿望,奔着MBA的名声,想学点东西,提高一下自己。
二是对现实不满,期望以MBA为跳板,找一个好工作。
三是纯粹就是要花钱混一张文凭。
四是认识一帮人,结一个关系网。
五是单位出钱,不读白不读。
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成为了一个名声不错的学校的MBA,一开学我就给了我两个巨大的打击:首先,两年半的时间,加上选修课总共也就二十几门课,你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我原先主攻这个方向那个方向的打算全部泡汤,本校MBA不分方向!可还自称培养的是IT行业的精英啊!其次,八十多位在职的同学是一个班,师资力量不够!可学校还堂而皇之的说:都MBA了,要学会自己管自己,不能靠老师!可八十多人怎么上课啊?怎么讨论啊?
开课了,第一学期管理严格,老师要点名,声称请假都不行,必须来上课!我们是在职的啊,难保赶不上个出差什么的,同学们申辩说。不行!要把学习放第一位,缺课3次以上就没成绩了。于是大家战战兢兢维持了两个月,很快有人说:上一级的同学说了,缺课也没事!于是有同学来不了的就不来了,学期结束的时候发现果然没事,考试的时候老师还安慰你说,不会让你们不过的。果然,上课没上课的,全过!
有了第一学期的经验,剩下的日子就肆无忌惮了,尤其对于什么统计啊运筹啊什么的,把他们当成天书的那些同学干脆就不来上课。我们班八十多位同学啊,可怜上课的也就二十几个!尤其那人力资源课,老师简直就是个大混混儿,按某位同学精辟的评论就是:把人际关系中最丑陋的部分拿出来,掰开了揉碎了,拿到班里,批量制造小人!连我都逃了!
如今,剩一个学期课程就要结束了,我基本上算是班里最勤奋的一个,号称“学习秘书”,认真听课、拷课件、写作业,可是现在我还是什么都没学会。除个别几门课外,MBA重要的案例讨论被老师以讲课时间不够为理由给免了,那些死灌进来的东西,我这个坚持听课的人都消化不了,更何况没听课的人呢。记得有位亲戚在八九年前读了个人大的MBA,出来居然什么都精通的样子,税务、投行、人力资源都做过,都精通,现在在外企做中国区税务经理,羡慕之余很失望,我肯定是不行的。可我真的是好好学了啊,为什么就没信心呢?
从本世纪初,各学校的MBA如雨后春笋班冒了出来,管你是什么学校、管你有没有师资,只要赚钱,就来个经管学院。学生是越招越多了,收费也越来越高了,可教学水平真的是越来越差了。都这个年代了,即便是我们交了许多学费的MBA,也做不到因材施教。
MBA着实让很多方面受益:
教育部: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培养的管理人才增多了。
学校:名声提高、收入提高,MBA的学费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各学校经管学院老师的钱包都鼓了,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可以笑看校外白领了。
个人:拿到了学位学历,换工作有了资本;有了一个更大的关系网,以后办事方便了。
很多的MBA们在学校的忽悠下,真的以为自己是了不起的人物,常听有的公司人说:现在的MBA,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现在的MBA已经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群体了。
像清华北大这样师资力量强大的学校毕竟少之又少,综合类的那些学校以前有管理课程,尚可以进行一些顺利演变,办个MBA什么的还算顺理成章,而那些专业的学校呢?可能以前从来就没有开过什么管理类的课程,想必也招不到优秀的老师,居然也可以申请办个MBA!
我们学校那些脱产班的同学一直都很羡慕在职班的,很是后悔交了冤枉钱又交了冤枉时间,可是在职的MBA们,又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