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高层呼吁:废除MBA联考制 联考成绩多年有效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1 20:25:09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在不久前,由搜狐教育频道、《商学院》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商学院与中国”院长(圆桌)论坛上,商学院代表们认为中国MBA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少的问题。首先,中国MBA人才培养急需呼吁改革的两个问题,第一,MBA人才选拔制度必须改革。代表们认为,目前MBA人才选拔应该从选拔型考试改为资格型考试;联考成绩当年有效应改为多年有效;从一年只能申请一所院校改为多所院校。第二,MBA人才培养应从传统硕士培养模式中剥离出来。代表们表示,MBA教育培养的毕竟不是研究型人才,但目前却沿袭着传统研究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而同样亟待改善的还包括MBA师资现状,MBA师资的实践经验与MBA人才培养的质量。

MBA人才培养孰重孰轻

国内的MBA院校是应该保障教育质量,塑造品牌还是应该关注市场需求,减少学生学习成本?哈佛、MIT等校没有part-timeMBA,保障教育质量,增加学生成本投入;加拿大毅伟商学院近期将学制“二改一”,将综合管理MBA项目的学制由原来的两年缩短为一年,主要是去掉了假期、课余活动、特别项目等,仍保留了大约95%的授课时间。学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学生的机会成本,他们认为在目前充满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脱离社会而进行学习的成本比较高。这些会给中国商学院怎样的启示呢?

MBA人才培养谁之责任

与会代表们认为,现在的MBA毕业生首先克服种种诸如眼高手低的浮躁之气。因为两年甚至一年的MBA教育,也只能完成理论和技巧层面的教学,最重要的实践经验提升只能冀望毕业后三至五年的成长期,MBA毕业生需要在社会和企业中积聚能量、继续成长。MBA人才的培养并不仅是商学院的事。社会、企业都有责任参与MBA人才培养,商学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配合。

国外MBA教育项目已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抢滩世界最大的管理教育市场。国内商学院必须应对这场冲击,国内MBA教育项目之间的品牌竞争已开始,打造适应市场变化、经营有差异化的MBA教育产品已是当务之急。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则认为,“世界级商学院才有品牌可言”,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建平表示,“商学院品牌仍在群雄逐鹿的时代”。而对于特别敏感的商学院媒体排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提出“商学院排名要靠商学院制定标准”。

众商学院院长批评中国MBA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最适合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人因为联考分不够被拒之门外,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成了MBA学生不能承受的负担,国内的MBA教育还要这样走下去吗?”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商学院院长论坛上,国内众多商学院院长和MBA中心主任不约而同地指出,MBA教育要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可中国的MBA教育发展了14年,却还是沿袭着传统研究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这显然背离了国家设置专业学位教育的初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副院长张维炯指出,问题首先出在考试录取制度上。张维炯认为,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素质单靠书本知识是考不出来的,可直到现在MBA教育选拔人才还得通过统一的联考制度。从考试内容来看,仍以知识性为主,缺乏能力和素质的检验,这对有丰富经验却工作繁忙的人才很不利。

  尽管商学院院长都明白面试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承认,至今还没有一套符合MBA专业特点的、适用的、规范的面试方法。张维炯认为面试的随意性很大,不少院校的面试流于形式,起不到选拔考生的作用。结果形成了目前以笔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惟分数论。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正是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最适于读MBA的人被考分无情地拒之门外。

  正因为如此,MBA考场上出现了不少“考试一族”。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MBA专职副主任曹大勇称,现在很多学生本科毕业以后,把自己挂靠在某个单位,以符合MBA招生上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接着就埋头复习。曹大勇发现这些学生特别善于考试,却根本不懂管理。2004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MBA学员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一位中学老师称考MBA是因为拿学位比较容易,以后评职称占优,另有一些人则把考MBA作为考博的跳板。

  和联考制度一样,毕业论文也是沿袭自培养研究型硕士的规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钱小军把毕业论文称作“MBA学生不能承受之痛”,因为从招生到教学,MBA教育都是重实践应用,轻理论研究,最终却硬要学生完成一篇理论性强的论文。据钱小军介绍,这几年清华MBA中心做过一些尝试,比如把论文改成报告的形式,但无非是学术要求降低一些,答辩过程短一些,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MBA学员的意见多是针对他们的老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中心主管招生的邓志君经常听到学生的抱怨,说教授讲的案例要么来自网络,要么来自学术刊物,却很少来自企业,比如讲运营管理的老师,根本没有企业方面的经验,所讲的运营管理全是理论上的。

  据邓志君介绍,目前国内教MBA的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一些教授的学术性的确很强,说起各种经济学理论、原理来如数家珍,但实战中一家企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却说不清楚。

  目前,针对套用传统研究型硕士培养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各MBA中心也都在尝试改进,比如招生方面争取在管理经验上设限;以团队创业计划代替毕业论文;鼓励老师去参与企业的实践等。

  与会专家认为,MBA教育面临的问题在国内15种专业学位教育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果上述问题能够解决的话,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