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宏MBA名师指导2006复习:分析真题触类旁通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网络资源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7-30 23:41:51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华宏MBA名师指导2006复习:分析真题触类旁通
华宏MBA辅导名师作客新浪指导2006年复习

  为帮助考生更好进行2006年MBA考试复习,使广大考生都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自己的复习重点,制定更好的复习计划,新浪教育、北京华宏MBA联合邀请到MBA名师朱煜华、谷振诣,2005年7月27日17:00-18:00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为考生分析2006年MBA复习技巧和应对策略,并与广大考生进行在线交流。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更好的进行2006年MBA顺利考试,使广大考生能够更加有利的安排考试时间和考试重点,新浪邀请谷振诣和朱煜华老师作客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请两位老师和我们广大网友打一声招呼。

  朱煜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

  谷振诣: 同学们好,非常有幸能够作客新浪网和同学们探讨MBA写作和逻辑。

  主持人: 两位专家都是在MBA学术界非常有名的,朱老师是中央党校的教授、著名MBA联考辅导专家。今天我们就MBA逻辑考试这部分和作文部分跟网友展开交流。我们先请两位老师在这两个方面总体谈一下作文和逻辑重点,全面和考生有一些介绍。

华宏MBA名师指导2006复习:分析真题触类旁通
华宏MBA辅导名师谷振诣作客新浪指导2006年复习

  谷振诣: 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作文,等一会朱教授再和大家谈一下逻辑,就是我们俗称的“单题”。这两部分在整个MBA的考试当中,占的分数比例还是很大的。逻辑占60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篇作文是30分,议论文占35分,这样合起来有125分。也就是说,剩余的是75分数学,合起来构成200分的卷子,其实就是数学、语文、逻辑三个部分构成。我先跟大家讲一下写作。

  写作就两篇,一篇是我们所熟悉的议论文。像我们中学高考的作文类似,给你一段材料,首先你得破题,抓住一个主题,接着展开论述。另外一件我们叫“论证有效性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作文,可以说到目前不管中学还是大学里面,没有一门课和它相对应的。我们所讲的语文不管是大学语文还是中学的语文,主要针对论述文和议论文。我想说说这两者的差别,我把议论文叫“创意性写作”,举一个例子,比如谈爱情,我们追求曾经拥有,还是追求永恒的爱情,有这么一种口号“只求曾经拥有”,这是短暂的,你认为人生追求短暂的有道理,还是追求终生厮守、白头偕老也价值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你选择哪一种都可以,比如说我的观点是在这个问题上要追求天长地久,你也可以选择只追求曾经拥有,如果用一道正题,有一年初过一个题目:毛泽东和周谷城聊天,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母”。如果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写议论文,论“失败是成功之母和论成功是失败之母”这两者都可以,这样根据你阅读的背景和人生经验和脑子所储存的东西发挥你的本事去论述。我们考试可以说一种进口的东西,国外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没有区别,但是国内在议论文方面有一点不同,有一点倾向性。比如说刚才那道考题,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说“成功是失败之母”,如果论成功就是错了。我在讲议论文的时候,有一条,国外在作题的时候破题有一点差异,只要讲出理来就可以了,中国比较有隐讳,把题目挖出来。

  我想谈一下论证有效分析,好多同学第一次、第二次考试是30分左右,分值比较低。论证有效性分析本质上是什么呢,就是基于批判性思维准则去评估对别人作出一个论证,而不是你抓住一个主题,创造出一篇论述文来。有效性评估就是创意,论证是给出支持某一个主张的理由,这个就是论证。从推理角度来说,你这个主张就叫结论,除了结论以外所有其他的都是论据,论据多则两三个、少一两个,构成一个论证。从论证的文本上看,就这么两个部分。但是论据和主张或者结论有一个联络,不是这边是理由根据,那边是主张,他俩之间要取得一个联络,这个联络就是逻辑,通过推理连接起来。评估就涉及到这三个方面,就是核心的题干,针对强和弱作出评估。抓住结论,首先要区分理论和结论,要把主要的概念分析清楚,把究竟给出几理由区分清楚,基于评判准则进行评估。评估有一个准则,自相矛盾的评估是不行的,任何一个论据都没有证明一个自相矛盾的主张,所以主张本身要对它的一致性、使用概念的清晰性要加以考察。除此之外,对理由,以及理由对结论的支持观点。我们知道理由作为论证的理由,首先是真实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对结论的真实性是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因而我们需要用那些真实性比较明显或者说不大容易引起争议的论据来为结论的真实性担保。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进行论证的时候或者我们面对给你的评估材料的理由真实性存在疑问的。存在疑问对它进行评估,理由的真实性要对这一点进行评估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已表述出来的那些,我们叫前提,还有没有表述的。那么理由要想成立,推理要想成立,需要依赖于某一个前提条件,那个前提条件在文中并没有表述出来,也就是说那些理由要想成立,需要依赖于某些程序,那个是假设,没有表述出来。站在合理性情况下,就是要想你摆出来的理由,给你前有利的支持,还必须依赖于某些前提条件,那些条件通常都是比较绝对、要求比较高的条件,把它剖析出来。

  任何一个理由要想成其为理由,必须真实。接着在真实前提下我们要谈得上理由和结论有什么样子的关系,理由如果是虚假或者真实性是悬而未决的,那就不用讲结论和逻辑有什么关系。如果假得理由不能给任何结论担保,能够满足真实性的前提下,我们再看结论和理由的逻辑关系。比如说用例子来论证是不是有轻率概括、逻辑错误增加。其实评价理由根据和结论之间真实关系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常见的逻辑错误,在一个有瑕疵的论据里面,总是在联系方法上存在一两三、两三个逻辑错误,比如轻率概括、因果倒置等等,凡是有关常见的逻辑错误大概有十来种,没有假因果里面还有一些。

  另一类,是一些正面的推理规则。比如说演绎肯定有前件和后件,你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必要的,结论是充分的使用,把必要的条件和充分的条件混了,诸如此类。正面要掌握一些演绎推理和正面推理的基本的规则。还要掌握谬误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比如人们为了论证自己的结论,经常说的话是“绝对”,绝对命题本身没有毛病,如果命题经常是绝对的话,就会导致反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见到很多的论证,容易把一个观点绝对化。我自己越感觉到某一个主张和观点有道理,越容易处于价值和情感的考虑,越容易强调肯定它。从逻辑来说,你把任何一个主张哪怕是真理,你把它绝对化了,就变成谬误了,因为出现反例了。如果在节日期间体现我们完整的风险精神,每个人都赠送礼物,把礼物赠送别人,而不要收礼物,别人给你的礼物把它送给别人,每一个人倡导送别人礼物的精神,而不要收礼,如果每一个人送礼,而不要收礼的话,还会有送礼的情况出现吗。

  比如一个学校图书馆,学校给10万买书的经费,现在又扩大招生等等。有人出主意,我们干脆把所有的钱买简装书,可以增加藏书册书。如果学生听的这个建议肯定鼓掌,但是从藏书量可以大家绝对的满足,但是在“质”的方面出现反例,有一些大学工具书只出精装版,比如拉丁文大字典,都是藏书不是个人。如果在量上得到理想化的满足,在质上就要受伤了。我们这里有很多日常论证涉及到一般、个别、有限、无限、质量等等,在任何一个方面把这个立场绝对化了,另一方面就出现反例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让大家知道不但要理解常见的谬误,还要了解谬误产生的原因。这样一个作文给你一个有瑕疵的论证,你通过阅读要从这三个大方面,理由、主张、理由和主张的关系,找它的缺陷。这个缺陷分两大方面,从正反两方面洞察谬误。我们自己写完议论文要想对它修正首先避免逻辑错误,其次对一些没有逻辑错误的文章不一定是一个好文章,接着要看正面的逻辑规则,看看理由是不是给结论以很强的证据支持,支持程度越强,人文的论证不是像自然科学里面的纯演绎,人文论证是追求正确的强弱。我们评的就是基于一些逻辑和批判性的准则,基于这个准则给它的强弱进行一些评估。在这个准则上可以对修正和完善这个论据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这个基于写作大概来,但是我们考生对这个几乎不了解。我看他们的作文,就像中学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一样,概括性强、论证清晰、观点明确等,写这样的评语,这个作文根本得不到多少分,没有根据根除理由、结论、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你不能借题发挥,不能离开这个文本,一定要离开这个文本所说的以及基于公共准则,就是逻辑的准则或者说日常各个学科领域里面的,比如说经济学科里面的价值规律,如果违背价值规律的,我们说它不符合事实,证明它假,从逻辑角度来说,你说这个是假的,有两种方式来论证这个是假的,第一论据摆出来容易出现反例,通过反例说明你论据是假的。第二,你摆的论据里面不和各个学科的尝试。比如经济学、哲学都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你说鸡蛋比石头硬,这不是真的。在论述对方给出的理由,为什么是不真实的时候,有一个逻辑和常识两方面的准则,你得基于这个准则去论述它。人家作者说我这个理由就是真的,你说这个理由不真,你得给出理由,你凭什么说不真,我可以举出一些反例,你说所有的天都是白的,我可以说在澳大利亚发现有黑的,这是举一些反例来证明。我们判定一个东西真,不是真正靠实践检验等等,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逻辑准则,还有一个是常识性的准则。你举出的事实或者理由,明显的违背某个领域的常识性的准则,那我说这个是不真实的或者这个真实性令人质疑或者悬而未决的。大致就是这样,写作有一点像“伯乐挑千里马”,伯乐不生马,它通过评估掌握一套很好的准则,再很多马里面把好马挑出来,把劣质的马淘汰掉。现在针对一个论证把好的东西拿出来,把不好的东西挑出来进行修改。把缺陷看准确的话,你再进行修正就好做了。

华宏MBA名师指导2006复习:逻辑比重不断加大
华宏MBA辅导名师朱煜华作客新浪指导2006年复习

  主持人: 谷老师非常详细的给我们讲述了作文论证有效性的分析题目的情况,虽然讲的时间不短,我想还是这类题目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真想仔细研究这样类型题目还要花时间去琢磨它。接下来我们把题目交给朱老师,在逻辑题型这方面请您做一下介绍。

  朱煜华:MBA这两年联考都有变动,在变动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明显的现象,逻辑比重在不断的加大。并且综合能力考试有逻辑化的倾向。比如说数学条件充分性分析,本质上就是一个逻辑的问题,就是讲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比如说,语文认证的有效性,有效性是逻辑的概念,是一个推理的概念。确认一个论题为真,关键是有真实的论据,而且从论据出发能够逻辑的确定这样的论题是真的,这个过程该是一个逻辑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的程序。所以,我认为逻辑的比重在加大,逻辑化倾向比较明显这是正确的。因为所有人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工作能力、决策能力,说到底都是思维能力的表现。而逻辑就是解决人们思维能力的。目前表现在考试上,将来MBA毕业了,表现在所管理的企业中、管理的部门当中你的经营管理来自决策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一下,就是我们对各种信息的分析、比较、取舍、综合、判断进一步推理论证决策。这种能力西方把它叫“批判性思维”,而且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大小,而不并纯粹取决于你学历的高低。西方对于批判性思维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一,人们确实先天具有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像我们知识是后来学来的,这种能力人们先天就具有。

  第二,这种能力尽管是先天就具有的,但不是一视同仁的,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这方面能力很强,有的人这方面能力相对来说就要弱一些,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的成就和一个人的学历不成正比。

  第三,这个能力经过后天适当的培训、必要的训练,可以得到提高,但这个提高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还受到你先天的限制。就像我们不能把任何人培养成奥运会百米比赛的冠军一样,因为你的体能先天就决定了。

  第四,他们认为找到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可以对这个人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试,这就是西方的测试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我们国家MBA联考国际考试就是同这个演变过来的。GMAT考试一旦到了中国,就不能避免带有中国的特色,因为我们把它归结为叫逻辑考试。因此,在我们的考试题目当中,就有了一部分逻辑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GMAT考试不以任何背景前提的,不需要任何预备知识的,到了中国我们现在的逻辑考试是需要一定逻辑背景的。

  目前,我们MBA逻辑的试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程序化的题目”。这个题目有确定的方法、确定的程序、确定的步骤,它是以逻辑知识,甚至包括一些数学知识为背景的。程序化的题目相对来说,它是比较容易一些的,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这些题目总是有程序来解决的,凡是能可以程序化的东西都不会很复杂,尽管会很烦琐,但是不会很复杂。解决这个题目,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接受一定的思维训练。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这部分程序化的题目大概在MBA逻辑试题当中占1/3左右,你要拿到1/3分数,拿到20分,就要下功夫去学习逻辑性基本知识、掌握逻辑知识的方法、解决逻辑问题。

  第二类叫做“非程序化题目”。这种题型就要依靠批判性的解题思维能力,悟性到的话,这道题就很简单了。如果悟性不到的话,你好象永远也解不了。解决这类题目,说实在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因此也没有固定的方法,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解题,因为人的悟性,也可能通过熟能生巧的达到。所以,解答一定量的题目对参考的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需要的。当然,现在社会上的书太多,有一些书上的题目并不成熟,有一些题目从西方的GMAT“生吞活剥”翻译过来的,如果在这部分题花功夫的话,是误人子弟的。历年正题是具有两方面原因的,对历年正题可以据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是不够的。所以,对真正的正题的理解,一定要达到知其所已然的程度。

  基于这两方面的理由,我认为考生对历年的真题要下功夫去分析,要做到真正的理解,真正再出现类似的题目可以触类旁通。另外,我要说明一下,原来我这本逻辑辅导教材是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年已经改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当然这里有它的原因。我认为我的这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应试教程》可以看看,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是命题小组指定的一本参考书。这里罗列的题基本上和考题难度相当、题型相似,这里给出12套模拟型例题,两套解析例题。如果都掌握的话,我想参加考试应该没有问题。也许我对我自己的评价过高了。因为有一些书写得不成熟,有可能引起一些误导。所以大家参加逻辑考试,不要把它看成非常的深奥,实际上解答很大的题目,就是我们的常理、常识,按照常规式解可以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方法,又能够有针对性的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高,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主持人: 非常感谢朱老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请两位老师解答一下。大家很关心复习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到真正的联考不到半年的时间了,大家都比较想知道针对这些时间如何安排?

  朱煜华: 如果没有任何逻辑基础的人,我建议他上一个辅导班。因为可以对你尽快的掌握逻辑的知识和方法,有一个事半功倍效果。第二,选择几本好的书,把书上的题目都很好的解决。我想这样进行逻辑复习是可以的。

  谷振诣: 我的见解和朱老师是类似的。从上一个班来说,尤其对论证有效性分析,我可以不夸海口,目前在写作辅导书里面,没有多少内容,我们随便拿一本写作的书,你一翻议论文写作的要占9/10,400页的书有效性分析有个23、30页面就要不错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议论文。论证有效性分析在市面上很难有一本象样的指导书,所谓象样的指导书至少给30、50个样群或者20、50个左右的样文,这个样文都是从学生考试比较优的卷子选的几篇。所以我觉得评价一个辅导书写得好坏,必须有一个特别好题目,或者叫模拟题也好,叫样题也好,供大家参考,我们拿来做评估性的训练,这样好的题目说。据我所知,像ETS变成两篇写作,把原来的逻辑单题都取消了,GMAT两篇作文,公布81个题目甚至一些样文,这样的话,考生可以了解有关论证性有效性分析怎么写。包括朱老师说机械出版社出版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不敢恭维。2006年我没有看过,2004、2005的版本我都看过了,看那个辅导书写作文的话,我觉得无济于事。国内能够把这个讲得很透彻,以前都觉得作文就是要找语文老师、找中文系的老师辅导作文,逻辑老师一般不讲作文。可是你们知道,中国逻辑大学在萎缩,中文系老师也不学逻辑,中文系老师有关评估性的东西都讲不明白。所以我想这是针对有效性分析而讲的,对它要做准备的话,首先单题是它的蓄水池,通过做单题有常见的强化、削弱、找假设,都是要找一个论证的,这个论证要成立依赖于什么样子的假设,这个论证以下哪心对上述论证构成较强的削弱或者最大的支持,诸如此类的,这个题本身就是一道好的单题,有的好的单题通常问两个问题,以下两个选项为真,最能强化上述论证,这个本身是设计的选项都是标准的评估性的东西,是堂堂正正的按照套路来,而不是反驳原文的主张和观点。这方面的准备,我看最好的就是听听我给他的讲课,我没有写辅导书。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我可以给你二三十篇样文,我可以给你五十道题目,这里涵盖所有的东西。ETS给你80个,我给你50个就够了。各个学科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个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写作的论据,每一点都用家常话来论证就不行了,每一点以事实性论据,选一点各个学科比较典型的东西,比如说企业管理里面有许多,比如分蛋糕的公平原则,弟弟和妹妹都想分蛋糕,谁都想割一块大的,父母就说你们谁掌握切的权利,另外一个就可以先挑,各个说妹妹去挑吧,妹妹说各个你挑吧,这个故事就是说谁掌握切的权利,谁就有权利去挑。比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完以后我们还是2,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俩交换以后就是有2了,你我都可以增加两个想法,结果就有了4个想法。其实在战场上沟通和协作了,做好了可以打胜仗,弄不好可以打败仗。我们现在信息时代知识是什么意思,现在的物质东西越用越少,但是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越用越多了。智慧和知识随着人们应用,我这样说很罗嗦,我的意思是说大量阅读积累各种领域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就是你将来的材料。因为破题有一个主题,没有一个固定的议论文让你怎么写,你怎么写都行,只要把主题搞清楚,比如沟通与协作,比如丘吉尔的题,你要是喜欢抒情一点的话,你就弄这么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一个学生实际考试的题目改“道是无情、甚有情”。如果你符合说理型的话,你就用一个策略,就是以最小的牺牲换得最大的胜利,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等等,就差得很远了。

  比如我脑子里存了一大堆的材料,我要知道这几个材料可以用在那个题目上。接下来我分哪三个论点论述这个主题,论述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的讨论,我可以从这个角度写三点,另外一个角度还是可以写三点,再一个角度还是三点,我们可以把学生议论文里面拿出来看看,写出很多的论点。我们在前期的时候要大量的存在一些材料,上一些好的辅导班,这方面的材料老师应该积累一些。我用的方法是我给学生积累百八十个小故事,将来你能不能用到你论证议论文里面,当成一个论据,我还发动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给我在网上传,比如小故事大道理,看到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少则七八字、多则几百字的小故事,可以告诉我,我可以让大家进行议论。

  朱煜华: 我可以印证谷老师的观点,有很多东西你必须当面聆听才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比如逻辑解题,有一些解题的诀窍,如果不通过面对面讲解,哪怕是电话都觉得难以理解,我可以印证一下谷老师的观点。

  主持人: 今天采访的时间接近尾声了,在节目结束之前想让两位老师给各位网友有志于报考2006年MBA的同学,送上一段话。

  朱煜华: 报考MBA同学都可能成为国家栋梁的人才,要走上这一步要好好的复习、好好的准备,祝愿你们考试成功。

  谷振诣: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信息,我看电视上进来一个福布斯调查中国MBA学习之后,他的工资在学之前和学之后,一般的MBA涨了两三倍,清华、北大涨得更凶了。所以我觉得在中国MBA是有含金量的。另外,同学们有幸上北京华宏的MBA,因为我的时间有限,我只华宏讲有效性分析。我认为上学习班是一箭三雕,一般我们可以给你一套思维方法,这套方法你可以终身使用,考试不是和实际脱节的。结束语可能太长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你将来到MBA学院教育就是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现在我们把它压缩一个小课程分析,这个方法论是一样的。希望我的方法,对你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成功的完成考试,进入你理想的MBA学校,在这之前如果你能够听听我的课的话,我能在这里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觉得十分有幸。

  主持人: 谢谢两位老师今天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我们相信今天两位老师跟同学们的交流,能够让我们更多同学明确目标、下定决心,并且在考试这条道路上能够更加一帆风顺。谢谢两位老师,今天节目到此结束。谢谢。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