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导---解剖学分类要点-环,孔,血管,淋巴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3 0:23:44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1,三边孔: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内侧;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大圆肌;内侧走行旋肩胛血管。
    四边孔: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肱骨外科颈;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大圆肌。走行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
2,隐静脉裂孔,位于耻骨结节外下3-4cm处,由阔筋膜形成,又称卵圆窝,孔的外侧缘锐利明显,称镰状缘,其向上内和峡内延伸的部分称上角和下角。孔表面覆多孔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出入结构:大隐静脉,股动脉的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
3,收肌腱裂孔:大收肌有一个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与股骨之间形成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是股动静脉和国动静脉的分界。
4,股环:股管的上口,上覆股环隔,是股疝的入口。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为分隔股环与股静脉的纤维环。
5,坐骨大孔:髂后下棘和坐骨棘之间的坐骨大切迹,被穿出的梨状肌分成上下两部分,骶结节韧带是会阴后界和坐骨大小孔的后内侧界。梨状肌上孔:有外向内依次:臀上神经,动脉,静脉,臀上动脉是髂内动脉分支,分为浅深两支,动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在髂喉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臀上神经是骶丛的分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梨状肌下孔:有外向内: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动脉,静脉,阴部内动脉,静脉和阴部神经。
6,坐骨小孔:为臀部和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穿经结构由外向内:阴部内动脉,静脉,阴部神经。
7,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棘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隙,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深环:腹横筋膜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形成裂口,称深环。环的内侧有腹壁下血管通过。
8,网膜孔:(winslow孔)使网膜囊和大腹腔的唯一通道,一般可过2-3横指,孔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壁腹膜,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9,盆膈裂孔:盆膈肌(肛提肌,尾骨肌)和盆膈上下筋膜共同围成盆膈,分盆部为骨盆腔和会阴。其前份有盆膈裂孔,男性走行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裂孔浅面有尿生殖膈所封闭。
10,肛直肠环:肛管内面粘膜通常有3条半月形的横行皱襞,称直肠皱襞。上横襞位于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1cm,距乙状结肠与直肠交接下方约3.5cm;中横襞位置恒定且大,位于直肠壶腹上方的前右侧壁,距肛门约8cm,如果横行肌束发达可以形成环行,称肛门第三括约肌。其平面下方有粘膜从直肠前面返折而过,距肛门约8cm,有定位意义。
11,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两个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经通过。
椎孔: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的孔,内容脊髓。
12,骶管裂孔:骶管向下开口于骶管裂孔,是4、5骶椎的椎弓板缺如形成的裂孔。孔的两侧有第5骶椎下关节突构成的骶角。
13,膈的裂孔:主动脉裂孔(aortic hiatus),位于12胸椎体之前,略偏左侧,由左右膈脚内侧缘互相汇合并与12胸椎体前面构成,内容:降主动脉和右侧胸导管;食管裂孔(esophageal hiatus),平10胸椎,主动脉裂孔左前方,内有食管,迷走神经的前后干通过;腔静脉裂孔:平8、9胸椎高度,位于中心腱的中央偏右,内有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分支通过。
14,鼻旁窦的境界及开口:上颌窦:上壁为眶下壁,下壁为上颌骨的牙槽突,前壁为上颌骨体前面的尖牙窝,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借窦口开口于中鼻道,位于其内侧壁的最高处。额窦:位于眉弓深面两层板骨之间,三角形,窦口向下后,多开于中鼻道前部的筛漏斗。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上壁与视交叉和垂体相邻,向前借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鼻腔外侧壁上份和眶内侧壁上份之间,由一组小房组成(每侧10个左右),分为前中后筛窦,前钟筛窦开口于中鼻道的筛漏斗和筛泡,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血管 淋巴


1,被肌肉跨过分成三段的动脉:
    1)上颌动脉:被翼外肌跨过。翼外肌由蝶骨大翼至下颌茎,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支的咀嚼肌支支配。
    2)面动脉:被二腹肌后腹跨过。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底内侧,斜向后下方,后腹起于乳突后内方,斜向前下。前腹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的下牙槽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3)锁骨下动脉:被前斜角肌跨过,前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受颈神经分支支配。
    4)腋动脉:胸小肌跨过,胸小肌起于3、4、5肋软骨,止于喙突,受胸内侧神经支配。
2,左锁骨上淋巴结(Wellsoop淋巴结):左侧颈外侧深淋巴结下群,位于左静脉角处的,沿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排列的淋巴结。是左侧胃癌,食道癌,胸腺癌常逆行转移处。
3,胸导管弓:胸导管位于胸廓上口颈根部,,由右向左跨过胸膜顶,注入左侧静脉角的弓状一段,接纳左支气管纵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颈干注入。胸导管收集左侧上半身和整个下半身的淋巴。
4,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峡:主动脉弓位于胸腔上纵隔内,接升主动脉,呈弓行弯向左后方, 跨左肺根达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移行为降主动脉,移行处官腔略小,称主动脉峡。主动脉弓前为胸骨柄及胸腺,后方有气管食管,下方邻接左肺跟。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5,奇静脉弓:纵膈内第四胸椎高度,向前跨过右肺跟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6,淋巴斑块:回肠孤立淋巴结汇合成与回肠长轴平行的斑块,为伤寒易侵及处。
7,乳糜池: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汇成,是胸导管的起始处。
8,食管的血供:分为颈段 5cm,胸段18-20cm,腹段2cm。颈段,甲状腺下动脉;胸段,主动脉弓,胸主动脉(食管动脉,肋间动脉);腹段,胃左动脉食管支。
9,腹部动脉概述:腹主动脉是动脉主干,发出壁支和脏支。
壁支:膈下动脉(分出肾上腺上动脉至肾上腺),腰动脉(4对);
脏支:分成对和不成对,各3支。成对: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
10,腹腔干(celiac trunk):又称腹腔动脉,为一短干,于12胸椎前,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右行,很快发出3支:

    1)胃左动脉:贴腹壁行向左上方,至喷门右转,沿胃小弯走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与胃右动脉吻合,它发出食管支去食管腹段。

    2)行向右下,为短干,呈T字形分叉(肝总动脉)。向上的一支称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双层腹膜之间,于门静脉前,沿胆总管左侧上升至肝门,分出左右支,右支发出胆囊动脉行于胆囊三角去胆囊;向下的一支称胃十二指肠动脉,行于十二指肠上部后面,至幽门下缘处分为由右向左走行的胃网膜右动脉和向下去胰头的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该支分叉从前后夹持胰头,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发出的两支形成动脉环,供应胰的血供;肝固有动脉起始部尚有一支胃右动脉,于小网膜内下行至幽门部上缘处急转向左,沿胃小弯左行,终支与胃左动脉吻合。

    3)脾动脉:最粗大分支,沿胰上缘走行达脾门,分3、4支进入脾,入脾之前发2-3(3-4)支走行于脾胃韧带,称胃短动脉;尚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走行于胃结肠韧带,沿胃大弯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发出的网膜支吻合,可到达膈胃韧带胃侧附着点。
11,门静脉:胰头后方,由左侧的脾静脉和右侧的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长约8-12cm,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的后方至肝门,分左右两支入肝,反复分支与血窦相连。血窦汇成左中右三条肝静脉。主要属支有: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3)肠系膜下静脉,4)胃左静脉(冠状静脉),5)胃右静脉(幽门静脉),6)胆囊静脉,7)附脐静脉。
     门静脉的特点:1)两端均为毛细血管;2)无静脉瓣;3)收集腹腔不成对器官血液。
12,淋巴回流:
    1)膀胱:前部-〉髂外淋巴结;后部及膀胱三角-〉髂内髂外淋巴结
    2)直肠肛管:齿状线以下-〉腹股沟浅淋巴结;齿状线以上-〉直肠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一部分去髂内淋巴结。
    3)子宫:底和体上部:腰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颈和体下部:髂内,髂外,骶前淋巴结;角:去往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多为此处。
    4)乳腺:血供:外上部:胸肩峰动脉分支;外侧:胸外侧动脉分支,3-7肋间动脉外侧皮支;内侧:3-6肋间胸廓内动脉穿支。
             淋巴回流:外侧和中央入外侧淋巴结;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入尖群;内侧部入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与膈淋巴管相通,与肝淋巴管相联系。
           腋窝淋巴结:前群(胸大肌深面,胸小肌外侧缘),后群,中央群,尖群,外侧群。前,外,后群-〉中央群-〉尖群-〉锁骨下干-〉左侧:胸导管;右侧:右淋巴导管。
13,左侧睾丸静脉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锐角入下腔静脉),故左侧多见曲张。
14,肝门静脉的交通:
   1)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2)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A直肠下静脉B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3)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ABCD
         A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B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C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D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4)通过腹后壁的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腔静脉系的下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肾静脉和精索内静脉的小属支吻合。
   5)通过脊柱静脉丛。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医学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