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刚刚下达的通知说,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今年7月10日至31日报名,10月13、14两日举行全国招生院校统一联考。首批举办 MPA教育的24所院校均为我国国内著名高校。国务院学位办规定各校今年首批招生均100人,全国共招2400人。
MPA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位,继MBA(工商管理硕士)之后,正日益成为当前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记者为此专访首批试点的招生单位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邓大松教授。
据邓大松介绍,这项已在国外发展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学位,将会给我国的公共事业高精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前所未有机遇。MPA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以说决不亚于MBA。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与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已构成文科类职业学位教育的三大支柱。 我国引入并推进MPA教育,将为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邓大松教授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与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公务员应首先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现代行政管理水平,从传统的“干部”的角色转变到现代公务员的轨道上来。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受过系统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的也很少,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在最近的一项调研表明,最近几年晋升的处级公务员,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知识结构上不适应工作的被动局面,希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知识、法学理论和相关的实用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
因此,建立起一个高效、协调、规范的公共政策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及长远的战略目标,也是对国家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快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步伐提出的一项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同时,随着国家机关政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很多过去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也将转由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或服务部门完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这些部门的职能会日益增强,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数量要求会有较大提高。为此,在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并初步定于今年10月前后,在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24所高校进行首次MPA全国联考招生,目标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政策分析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四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员、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招生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文化事业管理、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市政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公共企业与服务业管理等。
对于MPA的就业前景问题,邓教授说:“可以这样说,MPA将不亚于MBA。”MPA的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级)职员。据调查,现在美国联邦政府就职的公务员有10%-20%具有MPA或相关学位,在公共政策领域工作的公务员队伍中,50%-60%的人具有MPA或相关学位,与此同时,MPA学员也大量进入国家的商界、文化管理部门、大众传媒机构、甚至金融领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现在的口号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它的MP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公共部门的政策分析者;为未来的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管理者准备其职业所必须的广泛技巧和概念框架。而法国的国家行政学院就是培养法国政治精英的摇篮。
邓教授认为,由于引入较晚,MPA在国内还未形成供求市场。但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MPA的需求将不逊于MBA。国内MPA专业学位获得者就业主要面向公共部门的各个领域,包括党政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及社会团体、思想库或咨询公司等)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与行政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