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1.经过3—4年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使之成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地理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中学、中师教师和中学的管理人才。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及地理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法则、技能技巧及管理知识并正确应用于实践。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能借助字典较顺利地阅读外文文献和专业书籍。
4.身心健康。
二、专业设置
经国家教育部师范司批准、目前我系教育硕士专业暂设地理学学科教育方向。
三、培养方式与年限
1.培养方式
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方式。
2.学习年限
一般学习年限为三年半。
主要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授课和指导论文。第一、二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学年上期除安排一定选修课外,还应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年下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作学位论文期间,在校时间应不少于三月)。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年上期进行期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各期集中面授时间不少于5—6周(25—30天)。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公共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公共学位课共6门是本学科方向研究生均必须研修的课程;专业必修课共6门;选修课每生可选修3门。
总学分不应低于38学分。
1.公共学位课(21学分)
公共学位课是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同开设的课程。
政治理论课 |
60学时 |
3学分 |
基础英语 |
216学时 |
6学分 |
教育学原理 |
54学时 |
3学分 |
教育心理学 |
54学时 |
3学分 |
现代教育技术 |
54学时 |
3学分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54学时 |
3学分 |
2.专业必修课(15学分)
专业必修课根据地理学科方向特点设置,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学科方面基础知识,体现本学科专业特色和应用特点,充分反映本学科最新知识,特开设以下课程:
现代地理科学进展 |
54学时 |
3学分 | |||
地理教学论 |
54学时 |
3学分 | |||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
54学时 |
3学分 | |||
专业英语 |
40学时 |
2学分 | |||
自然地理选讲 |
40学时 |
2学分 |
| ||
人文地理选讲 |
40学时 |
2学分 |
| ||
3.选修课(6学分)
本学科选修课旨在拓宽知识面,课程设置4门,每生限选3门。
地理学思想史 |
40学时 |
3学分 | |||
理实验技术 |
40学时 |
2学分 |
| ||
环境与生态 |
40学时 |
2学分 |
| ||
地理信息系统 |
40学时 |
2学分 |
| ||
4.实践活动(2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可以是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科研实践要求学生将课程学习、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要求每位研究生在读其间必须公开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方可申请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完成以上要求可获2学分。
五、教学方式
采用寒暑假集中上课时重点、系统地讲授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办法进行,学生要在每学期开学后填写自学计划表。结合课程学习和教学实际制定自学内容,自学参考书至少要精读2本,自学考核方式为写出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只有在参加集中上课学习,完成自学计划,写出读书报告或课程论文,经考查合格后才能参加课程考试,考试合格方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一般分为收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或实验、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几个环节。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中学、中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实际,突出应用性,要注意起点高、立意新。指导教师要严把论文质量关,从严要求。
有关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按《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理细则》和《研究生工作手册》(95年)中有关文件执行。
西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学科教学·地理)
课 程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数 |
学时数 |
每周上课时数 |
任 课
教 师 |
职
称 |
考核方法 |
备 注 |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三学期 |
四学期 | |||||||||
学
位
课 |
公
共
课 |
政治理论课 |
3 |
54 |
√ |
|
|
|
彭承福 |
教 授 |
考查 |
分4个讲座 |
英 语 |
6 |
216 |
√ |
√ |
|
|
|
副教授 |
考试 |
| ||
教育心理学 |
3 |
54 |
√ |
|
|
|
曾欣然 |
教 授 |
考试 |
| ||
教育学原理 |
3 |
54 |
√ |
|
|
|
易连云 |
副教授 |
考试 |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3 |
54 |
√ |
|
|
|
刘电芝 |
教 授 |
考试 |
| ||
现代教育技术 |
3 |
54 |
√ |
|
|
|
|
|
|
| ||
专业课 |
地理教学论 |
3 |
54 |
|
√ |
|
|
黄京鸿 |
副教授 |
考试 |
| |
现代地理科学进展 |
3 |
54 |
|
|
√ |
|
况明生 |
教 授 |
考试 |
| ||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
3 |
40 |
|
|
|
√ |
谢世正 |
中教
高级 |
考试 |
| ||
非
学
位
课 |
必
修
课 |
专业英语 |
2 |
40 |
|
|
√ |
|
王建力 |
教 授 |
考试 |
|
自然地理选讲 |
2 |
40 |
|
|
√ |
|
谢世友 |
教 授 |
考试 |
| ||
人文地理选讲 |
2 |
40 |
|
|
√ |
|
杨兴礼 |
教 授 |
考试 |
| ||
选
修
课 |
地理学思想史 |
2 |
40 |
|
√ |
|
|
徐 刚
谭 净 |
教 授副教授 |
考查 |
| |
地理实验技术 |
2 |
40 |
|
|
|
√ |
况明生 |
教 授 |
考查 |
| ||
环境与生态 |
2 |
40 |
|
|
√ |
|
刘忠群 |
副教授 |
考查 |
| ||
地理信息系统 |
2 |
40 |
|
|
√ |
|
周廷刚 |
副教授 |
考查 |
| ||
|
|
|
|
|
|
|
|
|
|
| ||
教 学 实 践 |
2 |
|
|
|
|
|
|
|
|
|
院、系主任(所长)签字:
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课程名称 |
教材及参考书目 |
作者 |
出版社 |
地理教学论 |
《地理教学论》 |
陈澄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
《地理教育学》 |
袁书淇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 |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 |
黄京鸿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现代地理科学进展 |
《地理科学》 |
地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 |
科学出版社1995年 |
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
《当代地理教学与地理教育》 |
樊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 |
段玉山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地理新课程测量与评价》 |
段玉山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
段玉山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地理教育发展趋势与方向》 |
王民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专业英语 |
Physical Geology
(updated eight edition). |
Charles Plummer,David Mc Geary and Diane Carlson |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s,11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NY10021, 2001. |
自然地理选讲 |
《现代自然地理学》 |
A.N斯特拉勒、A.H斯特拉勒著 |
科学出版社,1983 |
《现代自然地理》 |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 |
科学出版社,2000 | |
《全球变化》 |
张兰生、方修琦编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
《地球科学概论》 |
汪新文主编 |
地质出版社,1999 | |
人文地理选讲 |
《人文地理学导论》 |
张晓林 |
测绘出版社1995年 |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
王一鸣 |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 |
地理学思想史 |
《地理学思想史》 |
普雷斯顿·詹姆斯等 |
商务印书馆1989年 |
《地理学思想史》 |
杨吾杨 |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 |
《法国地理学思想史》 |
梅尼埃 |
商务印书馆1999年 | |
地理实验技术 |
《第四纪年代测定研究技术》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环境与生态 |
《环境生态学导论》 |
盛连喜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钱易、唐孝炎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生态学概论》 |
曹凑贵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资源与环境概论》 |
王敬国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课程名称 |
教材及参考书目 |
作者 |
出版社 |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
邬伦等 |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
《空间信息系统原理》 |
王家耀 |
科学出版社 2001 | |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
陈述彭等 |
科学出版社 2001 | |
《城市信息系统》 |
蓝运超等 |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