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含义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
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编制出来的一种报表。
按照交易的动机或目的,构成国际收支的各项经济交易可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凡是交易主体出于某种自主性目的,
如追逐利润、开拓市场、汇款赡养亲属等,根据国内外价格、利润率和利率以及其他考虑,于事先自主进行的经济交易,我们称之为自
主性交易。根据收支差额的变化,于事后被动进行的经济交易,如动用国际储备、向外借款等,我们称之为调节性交易或事后交易。
所谓国际收支均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均衡,即主自性交易的收入等于自主性交易的支出。所谓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
不均衡,即自主性交易的收入与自主性交易的支出不等。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临时性因素、收入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1.临时性失衡
临时性失衡是指各国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自然灾害、政局变化等意料之外的因素都可能对国际收支
产生重大的影响。
2.收入性失衡
收入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国际收
支出现逆差。
3.货币性失衡
货币性失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会使该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在汇率
变动滞后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而进口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4.周期性失衡
周期性失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随之下降,在短
期内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而其贸易伙伴国则可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5.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指一国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
结构失衡。例如,一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因世界市场变化而减少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出现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一国工资
上涨程度显著超过生产率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就会出现要素价格结构失衡。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以调节国际收支。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时,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或临时向外借款,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弥补超额外汇需求。
2.财政与货币政策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宜采取扩
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以紧缩性政策调节收支逆差为例:
(1)收入效应,即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造成国内需求和支出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品的需求和支出,从而达到改善国际
收支的目的。
(2)价格效应,即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的价格,提高本国商品竞争力,使国外居民增加对其进口品的需求,同时使国内居民需求
从进口品转向本国生产的进口替代品,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3.汇率政策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当局可以采取使本币贬值的措施,反之则相反。
4.直接管制措施直接管制措施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四、外资与外债
(一)利用外资的方式
1.外商直接投资(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补偿贸易)
2.向国外借款筹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银行贷款、发行国际债券)
3.股权投资
(二)外债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1)负债率,即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2)债务率,即外债额与年出口额的比率。
(3)偿债率,即年还本付息额与年出口额的比率,国际警戒线依次为50%、200%、25%,我国一般为25%、100%、15%。
2.外债结构管理
外债种类、期限、利率、国别、投向等结构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