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保持货币政策总量增长相对稳健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做一些结构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继续保持对固定资本投资适度调控的同时,让货币政策朝有利于扩张消费需求的方向转型。 |
央行在季度报告中给出对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并且基于这种判断给出了第四季度货币政策的取向:“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注意加强预调和微调。” 事实上,从未来经济运行的趋势看,稳健型货币政策恐怕不仅需要在第四季度保持,而且还需要在2006年也得以保持。 首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原因是本轮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虽然,大家都“公认”经济增长在去年10月已见顶,但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状况看,这可能还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比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去年我国固定资产增长的格局是前高后低。在基数的作用下,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出的是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固定资产增长在前三季度26.1%的基础上继续上升,从而明显高于去年的25.8%的水平。从消费看,由于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速1.9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已成定局。再加上,外贸顺差远远高于去年的水平,今年甚至有可能达到创记录地突破1000亿美元。这一切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考虑库存投资变化的情况下,今年全年的GDP增长幅度应当会明显高于上年。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如果继续快速发展,资源支持作用将难以为继。 其次,经济又不能发展太慢,否则就会引发通货紧缩。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我国一直就在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由于历史上分配政策和农村政策等失误,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大部分财富流向少部分有钱人手中,但他们有钱却不消费,而以农民为代表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想消费却没有钱,以至于居民消费能力远远落后于巨大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使得物价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投资项目的在建规模异常庞大,前所未有的新增产能将从今年起逐步释放,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届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来“对冲”,一场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立刻就会来临。 由此可知,在“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对“平稳性”具有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应成为明年宏观政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点。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就有必要继续实施稳健型的货币政策。 扩张消费需求 当然,在保持货币政策总量增长相对稳健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做一些结构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继续保持对固定资本投资适度调控的同时,让货币政策朝有利于扩张消费需求的方向转型。原因有二:一是本轮经济过热主要是投资需求的过热,相形之下,消费需求则显得不足。刺激消费不仅可以与抑制投资需求形成对冲,而且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现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出口之上,否则的话,不仅会恶化我国经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会使削弱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安全。 从理论上讲,刺激消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居民(尤其是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二是培育市场消费热点。 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新一届政府已经采取许多措施。大规模减免农业税,提高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打算在明年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和公务员的工资。由此可知,在刺激消费政策导向下,明年中低收入阶层将获益更多,对食品、烟酒和传统家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会相对增多。 然而,历史证明,收入政策的调整和到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刺激消费方面,能够直接见效的还是对市场消费热点的培育。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几次消费浪潮都是由相关热点所拉动。20世纪60年代是“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新三件”(空调、冰箱、洗衣机),90年代是手机、电脑、音响等,这几年则是住房与汽车。 然而,鉴于油价高涨和能源紧缺对汽车业的制约,明年汽车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对房地产业的调整,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低价廉租房建设的金融支持,让房地产业发展走上健康的轨道,对明年经济的健康运行非常重要。 除了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之外,明年的货币政策结构调整还应当包括:支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环境资源的保护,支持社会尤其是农村薄弱环节的建设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影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总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