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研重大时政专题
专题1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专题概述
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简称“两会”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06年考研形势与政策涉及“两会”的知识要点包括: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包括2004年的有关总结、2005年的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等;
二、领导人选举结果,如胡锦涛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等;
三、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涉及的有关重大问题,如中国经济发展、台湾、中俄、中日、中印等问题。
必背考点:2004年政府工作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考点拓展】2004年政府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三是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六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体会:第一,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第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第五,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第六,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关链接】2005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的报告共分7个部分: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二、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三、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五、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六、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必背考点:全面完成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工作指导和部署上,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三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考点拓展】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必背考点:温家宝总理在对2005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中,提到了“七增”“五减”。增的是收益和速度,减的是负担。无论增与减,都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考点拓展】 “七增”项目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国务院决定2005年安排30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五减”项目分别是:财政预算赤字比上年减少198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减少300亿元;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2006年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关税要降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水平,取消大多数非关税措施;从2005年开始,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必背考点: 稳健、协调、安全成为2005年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词。
【考点拓展】 稳健:经济增长新方式。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前提下,保持适当增速有利于各方科学发展。
协调:经济发展新理念。“和谐发展”已成2005年社会生活主题词,经济发展同样追求协调与均衡。区域协调保持平衡发展。2005年将抓紧起草《西部开发促进法》,继续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制定中部崛起措施,引导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给予老少边穷地区更多资金和项目扶持,最终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行业协调促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谋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创新,新兴服务业优先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四轮发动,协作前行。城乡协调降贫富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6%和5%。社会保障事业重在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6%。发展特色农业、稳定涉农价格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关键。
安全:经济转型新指标。2005年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年”,“安全”成为经济增长模式转轨的新指标。确保粮食安全。2005年将继续减免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实行优惠的粮农补贴制度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推行能源安全。降耗工作提倡“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促推资源节约和替代、回收处理、绿色再制造和零排放“四种技术”。呼唤环境安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将成经济发展“紧箍咒”,大江大河治理和重点城市环保是今年环境安全的着力点。
【相关链接】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关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三、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共18000余字,稳健、协调、安全三个主题词贯穿全文,为2005年经济改革之年定下方向,打好基调。
必背考点:3月13日,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相关链接】 除胡锦涛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外,董建华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第433号国务院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职务。同日,董建华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时增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还有张梅颖女)、张榕明女)。
必背考点:3月14日,温家宝举行记者招待会,就中国经济发展、台湾、中印等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考点拓展】温家宝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也不怕外国干涉。《反分裂国家法》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法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大陆与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这就是当前台海的现状。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第一,要尽快将海峡两岸的客运包机由“节日化”转向常态化。第二,要采取措施,解决台湾特别是台湾中南部地区农产品到大陆的销售问题。第三,要尽快恢复和解决大陆渔工到台湾劳务合作的问题。我们还准备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优惠政策和方便措施。
对于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温家宝指出,要在恪守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第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温家宝同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的互访;二是由双方的外交部门共同着手对加强中日友好进行战略性研究;三是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温家宝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年,理由是: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靠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改革。改革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长期的任务。对于2005年的改革,主要有五项任务:第一,推进政府自身的建设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第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股份制改革。第三,推进金融改革。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下大力气。第四,推进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主要是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第五,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于中俄能源合作,温家宝着重谈了三点:第一,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俄的能源合作是平等互利的。第三,在能源合作问题上,我们已经达成了重要共识:一是通过铁路加大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2004年是900万吨,2005年要达到1000万吨,2006年将达到1500万吨。二是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总统本人明确提出,修建西伯利亚油气管道,首先考虑通往中国。三是两国将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上加强合作。
温家宝希望庆祝中印建交55周年成为中印友好合作的新起点。第一,要从战略和全局上充分认识中印友好的重大意义。两国人口加在一起23亿多,占世界人口近40%。中印友好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意义不可估量。第二,挖掘潜力,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第三,我们要确立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找到公平、合理、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