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之五:伊朗核问题
1.伊朗核问题的来龙去脉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支持下,当时亲美的巴列维政权准备用15年时间在全国建20个核电站,其总发电能力为2.3万兆瓦,美国还向伊朗提供了一座5兆瓦的游泳池式研究堆。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美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伊朗的态度。美称,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根本没有必要投巨资建核电站。美政府指责伊朗实际上是要发展核武器,并对伊采取“遏制政策”,千方百计阻止伊获得核技术。2002年9月,美国的卫星发现伊朗中部地区的纳坦兹和阿拉克有可疑建筑物,认为是浓缩铀加工厂和重水反应堆设施。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不但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核查,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访伊,核查上述两处可疑地点,并在2003年12月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国际核查的结果是,并没有发现任何“意料之外”的情况,这证实伊朗是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美国对此结果不满,并极力主张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其目的是要对伊朗进行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或对伊动武,而这是欧盟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伊朗核危机再次化险为夷。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伊朗一直坚持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坚持认为自己完全有权和平利用核技术。
为了磋商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伊朗与德法英3国从2004年12月以来进行过多轮谈判,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今年5月底,双方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解决伊朗核问题。
自从7月底以来,伊朗一直敦促欧盟按期递交提议,并多次威胁将重启铀转化活动。8月5日,德、英、法三国代表欧盟向伊朗递交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但伊朗称这一提议“是无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复了在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8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并以协商一致方式于11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一切核活动,与欧盟继续就其核问题进行谈判,但遭伊朗拒绝。伊朗与欧盟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8月28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表示,伊朗并不认为代表欧盟的英、法、德3国是核问题谈判中的唯一对象,今后伊朗会更加广泛地与整个国际社会交换看法。此前,伊朗新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代表拉里贾尼在结束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的访问,于27日回到德黑兰后立即警告说,伊朗不希望看到核问题被提交到安理会讨论,但也不怕这样的局面出现。他表示“伊朗将保留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权利”。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新一届政府于8月24日正式组成,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中的态度正趋于强硬。
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参加第6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重申了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该国的铀浓缩计划,以最大限度确保该计划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国立即作出反应,对伊朗的立场表示失望,并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8日,德法英三国开始起草有关决议草案。19日,德法英三国代表欧盟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正式提交一份决议草案,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欧美在伊朗核问题上态度的异同
美国和伊朗是伊朗核问题的对立双方,欧盟充当着斡旋者和谈判者的角色。欧盟自2003年11月介入这场博弈,迄今21个月。美国和欧盟在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欧盟不同意美国所实施的高压政策,它反对美国把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反对美国再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欧盟在伊朗有巨大经济利益,它不能同意美国轻举妄动;欧盟希望其中东外交有所建树,利用它的外交资源和谈判传统,在这一地区发挥影响力,它不能听任伊朗核问题发展成为不可收拾的危局。
21个月来,英法德三国外长组成的“三驾马车”代表欧盟,往来于欧洲与中东,奔走于德黑兰与维也纳,以其有别于美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风格,进行了艰苦耐心的谈判,使伊朗核问题取得了一些切实的进展。2003年,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同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合作,美国则同意放弃“触发机制”,不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2004年11月,英法德三方同伊朗签署《巴黎协定》,伊朗同意中止浓缩铀活动,以换取欧盟帮助伊朗发展和平利用核能以及欧盟的政经援助。欧盟由此阻止了美国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避免了矛盾激化,为有关各方留下周旋的空间。也正是在这一系列艰苦复杂的调停中,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初现轮廓。
伊朗核问题的背后一直是国家和集团利益之间的较量。出于全球或地缘战略的考虑,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接受伊朗拥有核技术的现实。但与视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并时常以武力相威胁的美国不同,欧盟选择的是“不伤和气”的和平解决之路,试图通过外交和经济等手段换取伊朗放弃核计划。即使双方谈判破裂,让安理会介入此事也非欧盟本意,因为那样欧盟也不是赢家。此间外交人士认为,欧盟19日的表态,主要是向伊朗施压,迫使其回到谈判桌旁,同时也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
3.美国对伊朗强硬的原因
(1)伊朗被美国认定是实现其中东战略的最大障碍,是美推行“大中东计划”的绊脚石。1991年海湾战争后,伊朗不仅已成为海湾地区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而且是该地区极少数敢对美国说“不”的国家之一。因此,美国把伊朗看成是其全面控制海湾地区的眼中钉。
(2)美国甚为担心伊朗的经济实力和军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伊朗的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比较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伊朗2000—2004年间GDP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3%、5.9%、6.7%、6.1%5.7%,2004年的GDP达1410亿美元。与此同时,伊朗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近几年来,伊朗不断提高导弹的射程和威力,将改进型导弹装备部队,形成新的战斗力。
(3)美国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对美国和它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都是一个潜在威胁。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和国会的立场一致。2004年7月,美国国会以绝对优势通过一项决议案,授权布什政府使用“所有适当的手段”来劝阻和禁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布什政府把伊朗归入“邪恶轴心国”,认为伊朗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且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4)美国担心伊朗什叶派势力对伊拉克局势的影响。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约95%的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在伊朗的穆斯林中,什叶派约占90%;在伊拉克的穆斯林中,什叶派约占60%,其余为逊尼派。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让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宗教领袖哈基姆回到伊拉克,利用他的强大精神号召力组织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反对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美国极为担心伊朗利用与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的关系进行渗透、扩张势力,以影响伊拉克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重建。
(5)石油因素。伊朗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三位,2003年伊朗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有分析说,一旦美国改变了伊朗现政权的性质,控制了伊朗的石油,那么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也就在美国掌控之中,美国就可以借石油制约西欧、日本和中国。
4.伊朗新政府采取强硬姿态的原因
伊朗新政府上台后,在其核问题上的立场日趋强硬。伊朗虽然多次表示,愿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并始终向欧盟敞开谈判大门,但同时也不断强调绝不放弃国际条约赋予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舆论认为,在国际防止核扩散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发展核武器难度很大,甚至连美国的军事专家都不相信伊朗能够在数年内拥有核武器。伊朗坚持核计划旨在保持它投资数亿美元、经过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核能力。
此外,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伊朗自身重要的战略地位、伊朗拥有铀浓缩技术和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以及一些大国力促伊朗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和平解决的努力,都是伊朗敢于在其核问题上向欧美叫板的因素。
事实证明,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于解决伊朗核问题始终留有回旋余地。首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历次会议都能通过协商方式找到化解伊朗核问题分歧的途径。其次,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也显示了他的斡旋能力。他一直反对以对抗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并呼吁欧盟和美国“再给伊朗一次机会”。另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多数成员有着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核问题的强烈意愿。因此,不排除此次理事会会议再次达成妥协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在核问题谈判中展现出较为强硬的新姿态主要有3个原因:
首先,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竞选时便提出将在核问题谈判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因此,就职后他必须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展现出一种新的气势,唯有这样才能使新政府迅速而有效地凝聚国内人心,为实行其他施政措施打造出有利的民意基础。
其次,伊朗在与欧盟的接触中逐渐意识到,尽管美欧对待伊朗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在促使伊朗尽可能弃核这一点上却毫无分歧。然而,占国际原子能理事会35个成员国1/3的不结盟国家,是与伊朗的立场较为接近的。包括南非和阿根廷在内的一些国家担心,强迫伊朗放弃核活动将使他们的核计划遭遇同样下场。因此,伊朗有意通过扩大核问题谈判对象的方式,一方面表明自己坚持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分歧的决心,另一方面争取把更多有利于自己的声音带到谈判桌上来。
最后,尽管伊朗重新启动了铀转化设备,但这仍是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举动。此外,过去9个月里,一个由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和俄罗斯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对核查人员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仔细研究后发现,两年前在伊朗发现的核武器等级的铀痕迹来自进口的巴基斯坦设备,并无证据表明伊朗正在实施一项秘密的核武计划。因此,美国一时间难以找到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有力借口。
5.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前景
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与美国的关系。伊朗指责美国采取敌视伊朗的政策,称美国不改变其立场,两国关系的改善便无从谈起。因此,伊朗现政权不会屈服于西方国家的压力、俯首称臣,在伊朗核问题上,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大国的支持巧妙地与其进行周旋。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前景有以下三种可能性:其一,欧盟三国提出的解决方案将基本满足伊朗的要求,但会引起美国的不满。美国有可能坚持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其二,欧盟三国提出的解决方案引起伊朗的不满。这种可能就是法、德、英三国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未能满足伊朗提出的和平利用核技术的要求,伊朗因此有可能宣布恢复浓缩铀工作,伊朗核危机再次凸现。其三,欧盟三国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暂时能满足伊朗和美国各自的愿望,伊朗核问题暂趋缓和。欧盟三国可能提出的核问题解决方案是:在伊朗的民用核能计划方面与伊朗进行合作,用一些优惠政策来促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并帮助伊朗减轻从俄罗斯进口核燃料的依赖,条件是伊朗必须放弃自己生产核燃料。但是,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后已表示,新政府的核政策不会改变。在核问题上,内贾德反对任何妥协。他认为,伊朗必须顶住国际社会的压力,拥有自己的核技术。他表示,以和平为目的获取核技术是伊朗全民族的要求,伊朗领导人必须尽力满足这一要求。
伊朗可能会接受俄罗斯提出的解决方案:由伊朗加工提炼浓缩铀,然后运往俄罗斯加工成核燃料,之后再运回伊朗用于民用核能计划。该方案也可能被欧盟三国接受,因为它可以阻止伊朗进一步掌握核技术,这样也相对容易说服美国。但在伊朗看来,这一方案只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