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相当于绪论,主要内容是关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两个基本派别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原理;第二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四章),主要内容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第三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基本规律、发展动力、历史创造者、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等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复习重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根据和意义;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本形态,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典型命题分析 “哲学是知识的总汇”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具有党性,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第三条路线的哲学。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具有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反对唯心主义,特别是近代唯物主义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反对宗教神学,推动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愚昧无知,产生了灵魂不死和神灵不死的观念。第二,认识论根源:主观与客观相背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或环节,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第三,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或阶级偏见,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利用唯心主义作为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
(3)唯心主义具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观念、意志、“心”、理性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唯心主义仅仅从主体出发,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实践活动,仅仅从客体出发来看世界,结果抹煞了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从主客体的统一中来认识世界,既强调了物质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既承认自然界物质的现在性,又强调物质实践活动对世界的改造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出发科学地阐明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分离、唯心史观在历史观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的唯物主义。它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与旧哲学迥然不同的内容和本质特征。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动力,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克服了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中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并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它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3)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实践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部分,即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中。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的革命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目的,就是实际地“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这种革命性在理论上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发展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维水平,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洞察社会,把握人生,改造自然和社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在一部分人那里,理想的幻灭、信仰的危机、精神的匮乏、理性的消减往往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解和迷茫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尤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点迷津,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社会评价功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评价社会现象,扬善抑恶,褒良贬劣。要对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或价值判断,以及进行正确的社会选择,必须基于对社会主体和客体的科学认识,基于对一定的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显然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建设性的功能,而且具有批判性的功能。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往往很顽固,往往在现代社会中缠绕并腐蚀着人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伪科学和错误思潮或观点的锐利武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认识,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得到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是指19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产生和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哲学思潮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主张按照“实证科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主张哲学应当像“科学”那样只关注或研究事物的现象或“经验事实”,拒绝研究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和最一般的规律。这种认识往往陷入主观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者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经验”世界,并倾向于把经验看成是主观感觉经验,所以本质上仍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主张以人为本体,把人的意志、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当作个人的本质,甚至理解成世界的本质。因此这种思潮也被称为非理性主义。从总体上说,这种人本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例如,德国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尼采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权力意志”;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即认为人最初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或虚无而存在的,人的本质是后来按照人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反对科学主义和抽象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中,既要克服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又要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产生过两次飞跃,其理论结晶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4、旧唯物主义有哪些主要缺陷?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复习重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根据和意义;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本形态,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典型命题分析 “哲学是知识的总汇”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具有党性,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第三条路线的哲学。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具有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反对唯心主义,特别是近代唯物主义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反对宗教神学,推动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愚昧无知,产生了灵魂不死和神灵不死的观念。第二,认识论根源:主观与客观相背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或环节,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第三,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或阶级偏见,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利用唯心主义作为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
(3)唯心主义具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观念、意志、“心”、理性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唯心主义仅仅从主体出发,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实践活动,仅仅从客体出发来看世界,结果抹煞了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从主客体的统一中来认识世界,既强调了物质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既承认自然界物质的现在性,又强调物质实践活动对世界的改造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出发科学地阐明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分离、唯心史观在历史观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的唯物主义。它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与旧哲学迥然不同的内容和本质特征。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动力,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克服了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中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并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它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3)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实践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部分,即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中。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的革命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目的,就是实际地“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这种革命性在理论上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发展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维水平,使人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洞察社会,把握人生,改造自然和社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在一部分人那里,理想的幻灭、信仰的危机、精神的匮乏、理性的消减往往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解和迷茫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尤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点迷津,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社会评价功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评价社会现象,扬善抑恶,褒良贬劣。要对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或价值判断,以及进行正确的社会选择,必须基于对社会主体和客体的科学认识,基于对一定的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显然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建设性的功能,而且具有批判性的功能。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往往很顽固,往往在现代社会中缠绕并腐蚀着人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伪科学和错误思潮或观点的锐利武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20世纪特别是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认识,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得到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是指19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产生和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哲学思潮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主张按照“实证科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主张哲学应当像“科学”那样只关注或研究事物的现象或“经验事实”,拒绝研究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和最一般的规律。这种认识往往陷入主观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者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经验”世界,并倾向于把经验看成是主观感觉经验,所以本质上仍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主张以人为本体,把人的意志、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当作个人的本质,甚至理解成世界的本质。因此这种思潮也被称为非理性主义。从总体上说,这种人本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例如,德国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尼采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权力意志”;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即认为人最初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或虚无而存在的,人的本质是后来按照人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反对科学主义和抽象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中,既要克服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又要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产生过两次飞跃,其理论结晶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如何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4、旧唯物主义有哪些主要缺陷?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