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启航内部讲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六)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启航 
文件作者 启航 
更新时间 2005-10-23 7:41:06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发展战略
 
 
A 内容要点
一、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要实现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它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充分肯定我们以往发展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发展的内含,创新了发展的观念。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①它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丰富和创新;②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③它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破解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④它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
4、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统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只有按照这“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奠定的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根本利益的一致,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能够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经过努力奋斗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已胜利实现了其中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目标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这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对比。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①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②实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任务是:
①抓好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②工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技术开发;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是:
①信息化。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②高科技,高效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低消耗、环境少污染。
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和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改革以来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依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做到:
①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
③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④增加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5、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含: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因此,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②科技进步有赖于人的素质提高,而提高人的素质靠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发展教育需要培养人才,科技进步更离不开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本质上也就是人才强国战略。为此,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多方面工作综合努力的结果(两个转变、科教兴国、资源、环境和人口)。
 
B 典型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
A、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                      
B、高科技产业占主要基础地位
C、工业比重逐步增大                             
D、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D】
2、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C】
3、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
4、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近年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是
A、人才强国                             B、以人为本
C、科技创新                             D、与时俱进                   
【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                          
B、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C、要实现各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要实现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发展
E、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BCE】
2、今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是
A、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B、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C、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E、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ABCDE】
3、我国现阶段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原则是
A、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需求的变化
B、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C、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E、促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ABCDE】
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低消耗高效益                                           
D、保护生态环境
E、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ABCDE】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ABCDE】
三、分析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越快越好。
2、科学发展观是指发展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3、试阐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奋斗目标。
4、说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5、结合科学发展观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阐述为什么要坚持“五个统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指导>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