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十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应该说是比较晚了。但是我觉得太早了也没必要,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橹槁嘛。 政治课的复习,参考书的选择很重要。因为动手比较晚,所以我可以从容地听别人推荐什么书好。刚开始,同学跟我推荐的是启航学校岳华亭的《政治理论辅导讲义》。我看了之后,感觉不好:一来不分轻重过于繁杂,二来书中有注明"该考点在xx年考过"的地方,我看完了考点看题目,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答,特别受打击。这样,我就先把这本书放在一边,另外买了一本世图出版社的《考研政治高分指导》这本书一看上去就令人舒服:只有岳的一半厚度,而且编排的题目明显是为了照顾考生的信心的。后来还买了一本高教的,也觉得不错,我认为把这两本书作为入门读物是最合适不过的。
我抱着这本书读了近一个月,把全书浏览了一遍,差不多三四天就看完一科。同学都惊羡我的速度快,呵呵!其实我觉得第一遍看嘛,观其大略就足够了。这样我对每门课已经心中有数了:
毛泽东思想是最简单的一门,因为线索清楚;
哲学也容易,因为逻辑性强;
政治经济学就更不用说了,打小就学,白痴都懂;
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容较少考点不多,也很轻松;
至多是一个邓小平理论比较难缠,内容繁杂且到处都是雷区,标着"小心,必考"、"重中之重"云云。
我就照着这个顺序读完了第一遍,这时候已经到了10月底,虽说心中有数,但还是没有多大把握。接下来,我从网上拷了一份政治大纲,打印出来,整整打印了16张A4的纸,因为我留下了比较大的行距,预备着在上面写要点。照着这份大纲,我开始了第二遍的复习。因为有第一遍的印象,所以第二遍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我就一边看,一边把要点记在大纲的空白位置上,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个字。
比如说,对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一论断,有这么三个要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3.在重大关头,我们党、邓小平都是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来解决重大课题的。那我在大纲上,就注明这么几个字就足够了:过程基础课题。余下的就需要自己展开了。
这个过程也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间,我不但读高教司的入门书,还穿插着读岳华亭(毕竟高教司的内容不够充实,只能作为入门读物),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把要点了然于纸上了。看到我的大纲我就感觉特别有劲儿:就那么几页纸,却涵盖了全部的要点。
十一月份,我的第三遍复习正式开始了。其实说是第三遍并不完全,因为在空闲的时候,我就经常翻阅我的大纲,试着由要点回忆全部的内容。这样慢慢积累,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开始发现这时的政治实在是太简单了。我开始试着在看大纲的基础上把考点和它的要点联系起来,这时候就不但要理解,而且还要死记了。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在我眼里,五门政治课就只是我的那16张A4纸了。
这样,由大纲的考点到要点,再由要点扩充到全部内容,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全过程。我对政治的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涨。
接下来的十二月,我又买了几本参考书:一本是王晓峰的政英冲刺、一本是启航的重点要点难点精编之类的书,还有三本时事政治的书。做冲刺题,我最拿手的是做选择题,单选题一般是考大纲上的考点,最简单。多选题刚开始做的时候感觉不太好,但是多做几次,找到命题的思路和解题的一般方法之后也感觉蛮好的。启航的那本要点难点也不错,我觉得全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它的目录。我在这份目录上,又注满了要点。因为考研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了,所以要靠重复。而重点要点难点之类的东西又往往是每年命题的热门所在,所以尽管有的内容在我的大纲上已经标的很明白了,我还是重复一遍,以加深记忆。
时事政治的内容,我感觉大家往往过高的估计它的难度了。其实每年的时事考的都是当年最重要的事件,大可不必过分劳神。只要平时留意一下报刊杂志就可以掌握一个大概,再把当年的重要会议的重点议题记一下,就可以搞定了。其实,单纯的时事内容很容易搞定,但是每年的试卷中有大部分是跟时事有关的,这些内容往往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靠平时的积累了,平常读报的时候,我就比较关心时事。像99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的内容,我感觉非常有价值。江泽民提到了许多当时的热点问题,比如说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谈论共产主义是否还有意义,以及如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保持人们在精神上的平衡等问题。在考试中,我就用这一方面的内容来回答了文科卷的第一道论述题。
现在来说考研的试题。其实命题者再有招儿,也比不上那些闲着没事儿专门研究命题的"考研专家"们。所以,当你拿到试卷的时候,应该和平常做题的感觉是一样的:题目似曾相识,但是也要小心陷阱。
最后,考政治时千万不能慌,千万稳住,小心答题,考试的内容不会超出考纲的范围,都是复习过的,所以只要心定,就可以考出好的成绩。其实,政治想不及格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