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政治的复习,大多考生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想法,一是政治不就是背一下吗?但是如何背诵呢?还有一种想法就是高度重视政治,特别是一些理科的学生,害怕自己的政治过关的难度比较大。针对这两种心态,大多考研辅导机构设计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以谋求其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其商业手段大多如下: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则是讲辅导班的效率等,特别是高喊其压题的能力,比如在一个大范围里压题,事实上这种所谓压题的方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导。徐之明老师在《考研政治复习六大误区》指出了这种所谓压题方式的缺陷:1.偶然性,其和买彩票没有什么两样的区别。而把自己人生中的重大考试寄托在所谓的赌博上是得不偿失的;2.有限性,他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押题版本所命中的考题超过了原题总分值的30分;没有任何一个押题版本所提供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吻合度超过了30%。试问,单纯依靠这种压题所得的分值能考上研究生吗?3.欺骗性。所谓的押题神话只讲分子,不讲分母,依靠所谓的“海押”来博取所谓的命中率。
针对第二种类型的考生,大多商家则设计了基础辅导班、提高班、冲刺班和最后的所谓压题班;同时,在市场上则推出所谓的辅导指南、基础练习多少题、冲刺题、最后模拟试题等极具诱惑力的材料。试想,考生在近六个月的复习时间里,不仅要复习专业课,还要应对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考生如果连续参加商家推介的这些所谓的递进性辅导班,陷入题山之中,其效果会是怎样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曾是考生的我结合考试心得及编著《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点一议三题”公共政治理论精准对照版》(内分考点与真题、复习建议、真题拓展和模拟习题四部分)、《11年考研政治真题荟萃》和《11年考研政治真题另编》等三本书(www.linkedu.com.cn)的体会,谈一下2006年考研政治的复习谋略。相信考生通过阅读本篇短文,能有所助益。
一、2006年考研政治大纲修订考点及试题结构与分数比例
(一)2006年考研政治大纲修订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新增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两个考点;第三章新增联系与系统一个考点,同时增加了中国哲学中关于整体观的内容;第四章第三节,将原来的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改为真理与价值,新增了价值及其客观性、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第五章新增了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及文明与文明形态;第六章新增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第七章新增一个知识点: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增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含两个考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二章修订了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的第九个考点,将“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修改为“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修订了第三节“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第四个考点,将“效率与公平”修改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过去我们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实践层面更多的是导致了在效率优先的口号下的不要公平,从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纠正,体现到新大纲上,就是要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是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问题。建议考生结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第七章的相关知识点来复习。特别是在2002年的分析题中考察了我国收入差距增大的必然性。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认为,在这一考点,应结合现阶段的我国分配理论,重点考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对策,以构建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第六章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增加了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个考点。
3.《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新增知识点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章新增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4.《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三章新增: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新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修订为“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十二章新增: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5.《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新增“北约东扩”一个考点。
(二)2006年考研政治各科分数比例与试题结构
1.各门学科的分值的比例:马哲~22分,政经~20分,毛概~18分,邓三~20分,形势与政策~10分,选作题为10分,共计100分,和05年的各科分值基本没差别。
2.试题结构及分数比例:今年分为选择题、分析题两个题型。其中选择题Ⅰ是单项选择题,16个,每个1分,共计16分;选择题Ⅱ是不定项选择题,17个,每个2分,共计34分;分析题今年预测是6道大题,其中含选作题Ⅰ和Ⅱ,每个10分,共计50分。
二、考纲评价要求与题型复习指向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
1.单项选择题主要体现在评价目标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政治理论课时,要注意记牢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加以融会贯通。
2.不定项选择题主要体现在评价目标1和2,其中,考查目标2是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政治理论课时,要注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的理解,要弄清楚其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受制于人,不如以己制人,这是回答不定项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3.分析题主要的考查目标是3、4、5,相应的就会有三种不同的问题设计:
①尽管在今年考纲中删去了辨析题,但其分辨问题的基本思路未变。比如,在考纲评价目标3中指出:“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对这种分辨题,2005年试题中关于价值观一题的设计就体现了这点,也为2006年取消一句或几句话的辨析题做了过渡。从总的出题方式上看,这种命题方式是降低了要求的,因为它毕竟为回答问题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至于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我认为考生仍然要结合做辨析题的模式来回答。这也是我在《11年真题另编》一书中单独将辨析题放在一起的初衷,希望考生能结合者11年考研的辨析真题,自己总结回答这类问题的模板。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②评价目标4指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马哲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四科中。这就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理。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契合点,那就是要求当前的重大社会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理的结合。同时,考生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原理在历年真题中的体现。比如矛盾原理就体现了这点。是否今年还会通过矛盾原理来分析问题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出,将会结合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的矛盾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来综合论述。另外,纵观近几年的马哲考题,大多数老师认为第四章是复习重点,因为在这一章曾经连续命制大题,但如果以评价目标4来分析呢?在认识论中有那些原理已经考过,那些原理适合命制这种题型呢?这是老师特别是考生要考虑的。我在探讨近五年来马哲原理的真题后,认为其反复在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加以命题,并有向第三章第二节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过渡的命题趋势。(详见2006年“一点一议三题”对认识论中真理和价值一节的分析)。
针对评价目标4的要求,我在设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章节结构时,考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资本主义部分的单节知识点较多,决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地租理论、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等)作为章、节之后的主标题,再将其细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考生对章节知识点的综合复习,更主要的是,能使考生直观的看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那些基本理论曾经运用到评价目标4中,还有那些理论没有运用,或者曾经运用的理论是否还有别的出题方向,当然其前提取决于这些理论是否和当前的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能结合起来。
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亦体现了这点,恕不一一赘述。
③评价目标5指出:“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亦有不同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就是要求运用其基本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这和评价目标4的要求基本一致,不再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际经济生活中和我国密切相关的是有两点:一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二是经济全球化和中美欧的纺织品以及其他贸易争端的问题,不过,我们也看到,但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已分别在2000年文和2002年理中从政治经济学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加以考察(关于经济全球化理论及考试分析详见2006年一点一议三题P302-305),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会单独作为一个大题来出,应该是作为知识的背景材料,这点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有的参考书上提到,《毛泽东思想概论》基本上是隔一年出一个大题,2005年出了考察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的分析题,因此,一般而言,《毛泽东思想概论》在2006年不会出大题。反其道而行之,我想请考生注意评价目标5中的“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这个关键点,认为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有出分析题的可能。其命题的侧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重点考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精神及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等;二是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结合评价目标5,国际政治生活中与我国密切相关的是第八章中关于民主的认识。这就和美式民主观念输出、中亚的“颜色革命”和南美洲对“美式民主”的拒绝结合起来,从命题的重复性角度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中,结合2005年真题中乌克兰的颜色革命的分析,明确指出了这点。在国内经济生活中,重点考察的章是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指出的是,鉴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社会主义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相关内容和“邓三”论中第七章有重合之处,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和节约时间,我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部分放到了“邓三”论的第七章,并加以系统编写,我认为这种编著形式可方便考生系统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两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所在,请考生注意详加复习。至于这两章中的重点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内容;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社会的内容;三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其核心是国家如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的格局,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问题等等。我认为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另外,选作题Ⅰ考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其考察的重点应是当代世界政治部分的内容。比如,“四国争常”和中俄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声明等、或者是中亚的“颜色革命”、上海合作组织及美国在中亚的战略所遇到的抵触等,例如,中亚各国明确提出要求美国早日从中亚撤军等,这就又涉及到了“反恐”和美国的全球化战略问题等。对这些问题,考生若能多关心国际时政,结合基本原理来分析,是不难取得高分的。
选作题Ⅱ“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请考生注意的是“当代世界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带有普适性的、且和我国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到底这些问题有哪些,还是要结合国内外的时政来分析。实际上,这种评价目标的设置,避免了考生不复习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想法。当然,考生在考试中是作选作题Ⅰ还是Ⅱ,取决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但在复习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舍弃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
三、试题命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2006年的政治理论课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题型。其中,客观题的答案具有客观唯一性,要求系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而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把四个选项看完,最后对照题干做题。这样可以减少失误,提高命中率。
第二种题型是分析题,也是主观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步骤,它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是审题,在答题之前要先仔细阅读题干、再看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捕捉信息,从而在思维上形成对问题的总体轮廓,即题目所指、所问和所答,特别是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回答,其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等问题。
第二步是要按照回答这种类型问题的模板来回答问题。纵观近几年的分析或材料题,其考察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不仅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当前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向。因此,根据政治理论中主观题的“踩点给分”的评价方式,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思想观念上等方面来回答问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这一点,隋原老师亦指出,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有“加分意识”。即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从给定的角度答题,获取参考答案的分数;二是从非给定的角度答题,以获取“酌情给分”。
第三步是回答问题。其中,结合原理时要做到有的放矢,联系实际时要切实做到按模板来回答问题,并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独立段落。同时,要切实注意书写工整,段落分明,这不仅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敬,更是博取阅卷老师好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步是总结。一般是结合材料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四、用好真题,读薄用精
纵观每年的政治复习资料,少则50万字,多则上百万,较厚的有4-500页。如此宏大的复习资料,让考生望而却步;再加上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商业宣传,考生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所谓压题的困境之中去,这是正确对待考试的一个大的问题。鉴于此,我在这里提出“用好真题,读薄用精”这个命题。那么怎样才能用好真题呢?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历年真题的出题方式和命题规律。
1.同科同角度转变题干反复命题。
(1)从单项选择题到单项选择题
如2005年的单选题1和1991年文中的单项选择题是一致的(见“一点一议三题P19,在下面只列页码,不再标明),只不过其题干的说法不同而已。2005年单选题3和95年单选(P44)是一致的,
(2)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交叉命题
如2004年不定项16题和2005年单项选择题4是一致的。其中所反映的都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问题(P70)。
(3)选择题和分析或材料等大题的反复命题
如对度的认识,在1996年理、2001年理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在2005年则以分析题的形式进行了考察(P28)。对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2004年辨析之后,在2005年的不定项选择16题反复命制(P23)。
再如关于依法治国的有关内容,在1999年的论述题中考察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2005年不定项选择题27则考察了依法治国的意义。
2.同科同命题分角度进行命题
(1)从选择题的角度来命题
如2005年单项选择题5中,关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体现了这点(P92),这也是考试中所体现的热点问题之一。
(2)从大题的转换角度来命题。
1999年辨析、2003年材料和2004年辨析分别考察了宏观调控的问题(P262-263),其提问的顺序分别是理论—实际-现实结论或是现实经验—理论求证-结论这两种不同的回答问题方式,但是其理论内涵是一致的。
再如对价值规律的问题的考察,也体现了这点。1996年理的论述题是说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原因。而到了2001年理的材料题则从邯钢的成功经验反证价值规律的作用(P96-97)。这是命题的一个趋势,是我将力求实现考点与真题精准对照的编著主旨,也是再三强调要考生注意真题的原因之一。
3.同科分角度命题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2004年的单项选择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察了人的价值问题,而到了2005年的分析题(31题),则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了价值观的有关内容(P54),是否在价值观的角度还命题呢?我认为不会有分析出现,但不否认有选择题出现的可能。对此考点,考生可以以阅读为主,不必详细记忆。
4.异科同角度命题
比如,经济全球化这个考点,在2000年文从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加以命题,而到了2002年理中,则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加以命题。这也是我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放到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第一章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点这一节的主要原因(P300-304)。
再如,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这个考点,2003年的分析题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问题;而到了2004年的选作题Ⅱ则从马哲、“邓三”及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综合角度考察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P327-328)。虽然问题的内容活出发点不同,但其问题的实质是一致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也体现了一般的命题规律,比如我在“一点一议三题”中提到的那样:
1. 综合解析与选择交替出现后仍可作为考点。如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问题,在1996年文科卷中考过选择题、理科卷中考过论述题,1999年考过选择题,2005年又重复出现。
2. 重要考点的知识点虽已全部考察,且反复命题,但其作为重点考点的地位依旧存在,可能在当年时政中体现出来。比如对“三农”问题,在1996年文、1997年理、1998年文、1999年时政、2000年理、2004年和2005年时政等试题中就反复命题,且存在着考点和时政交替出现的命题趋势。
又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意识的主观性、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有连续命题的趋势,特别是对意识的能动性这个考点,更是不断通过改变题干来命题。这也是本文力求将考点与真题实现结合的一个重要例证!
3. 运用基本原理解析现实问题。如在1997年、1999年、2000年、2002年试题中就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生活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现实问题。对此,考生应重点记忆相关真题答案的原理内容,以提高回答问题准确性。
4.时代特点与命题顺序的变化与结合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美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中,曾考了杜鲁门(2001年),卡特(1998年),尼克松(1999年、2002年),布什(2000年、2004年),克林顿(1996年),小布什(2004年)的外交政策。2006年是否会考小布什第二个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还是考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卡特和布什的外交策略之对比或美国利用反恐推行干涉别国事务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呢?
另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尽管所有考点都已命制过大题,如认识的主体地位,实践标准,辩证思维方法,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和价值观等,但仍存在重复命题的可能。对此,考生应系统认知历届真题内容,把握基本原理,以应对可能转变题干或题型的命题。
又如对统一战线这个知识点,则分别考过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同盟军等。2006年是否继续从毛泽东思想概论角度出考题,还是转向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角度命题呢?都有可能。
5. 曾考过的综合解答题,三年内不再重复命题,即使命题也将以选择题出现。对此,考生在复习本书相关知识点时,可选择理解或记忆有关可能出选择题的大题知识点,而不必全部记忆相关大题的全部内容。
反观以上论述,同学们不用我说,就会看到2005年的试题中有关真题的分数占到多大比例,历年真题的作用有多大。这也是我搜集编著《11年真题荟萃》和《11年真题另编》的缘由。对于这两本资料,我认为可以选择性做《11年真题荟萃》中的往年试题,以加强实战练习,要全做《11年真题另编》中试题,特别是其中的选择题。不客气的说,当同学们做完其中的选择题后,你们可能看到一些模拟试题中的真题。另外,结合以上的考题分析,我在“一点一议三题”中针对性地编辑了真题拓展,同时加以模拟习题,这就是我所提到的三题。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读薄用精的前提就是以以上命题规律为指导,“倒退与排除相结合,”用好真题,我认为这是无招的前提,也是“无招胜有招,一剑寒九州”的关键所在。
最后预祝同学们考研成功!
针对第二种类型的考生,大多商家则设计了基础辅导班、提高班、冲刺班和最后的所谓压题班;同时,在市场上则推出所谓的辅导指南、基础练习多少题、冲刺题、最后模拟试题等极具诱惑力的材料。试想,考生在近六个月的复习时间里,不仅要复习专业课,还要应对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考生如果连续参加商家推介的这些所谓的递进性辅导班,陷入题山之中,其效果会是怎样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曾是考生的我结合考试心得及编著《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点一议三题”公共政治理论精准对照版》(内分考点与真题、复习建议、真题拓展和模拟习题四部分)、《11年考研政治真题荟萃》和《11年考研政治真题另编》等三本书(www.linkedu.com.cn)的体会,谈一下2006年考研政治的复习谋略。相信考生通过阅读本篇短文,能有所助益。
一、2006年考研政治大纲修订考点及试题结构与分数比例
(一)2006年考研政治大纲修订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新增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两个考点;第三章新增联系与系统一个考点,同时增加了中国哲学中关于整体观的内容;第四章第三节,将原来的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改为真理与价值,新增了价值及其客观性、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第五章新增了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及文明与文明形态;第六章新增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第七章新增一个知识点: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增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含两个考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二章修订了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的第九个考点,将“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修改为“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修订了第三节“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第四个考点,将“效率与公平”修改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过去我们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实践层面更多的是导致了在效率优先的口号下的不要公平,从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纠正,体现到新大纲上,就是要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是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问题。建议考生结合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第七章的相关知识点来复习。特别是在2002年的分析题中考察了我国收入差距增大的必然性。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认为,在这一考点,应结合现阶段的我国分配理论,重点考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对策,以构建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第六章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增加了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个考点。
3.《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新增知识点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章新增知识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4.《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三章新增: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新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修订为“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十二章新增: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5.《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新增“北约东扩”一个考点。
(二)2006年考研政治各科分数比例与试题结构
1.各门学科的分值的比例:马哲~22分,政经~20分,毛概~18分,邓三~20分,形势与政策~10分,选作题为10分,共计100分,和05年的各科分值基本没差别。
2.试题结构及分数比例:今年分为选择题、分析题两个题型。其中选择题Ⅰ是单项选择题,16个,每个1分,共计16分;选择题Ⅱ是不定项选择题,17个,每个2分,共计34分;分析题今年预测是6道大题,其中含选作题Ⅰ和Ⅱ,每个10分,共计50分。
二、考纲评价要求与题型复习指向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
1.单项选择题主要体现在评价目标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政治理论课时,要注意记牢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加以融会贯通。
2.不定项选择题主要体现在评价目标1和2,其中,考查目标2是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政治理论课时,要注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的理解,要弄清楚其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受制于人,不如以己制人,这是回答不定项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3.分析题主要的考查目标是3、4、5,相应的就会有三种不同的问题设计:
①尽管在今年考纲中删去了辨析题,但其分辨问题的基本思路未变。比如,在考纲评价目标3中指出:“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对这种分辨题,2005年试题中关于价值观一题的设计就体现了这点,也为2006年取消一句或几句话的辨析题做了过渡。从总的出题方式上看,这种命题方式是降低了要求的,因为它毕竟为回答问题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至于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我认为考生仍然要结合做辨析题的模式来回答。这也是我在《11年真题另编》一书中单独将辨析题放在一起的初衷,希望考生能结合者11年考研的辨析真题,自己总结回答这类问题的模板。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②评价目标4指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马哲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四科中。这就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理。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契合点,那就是要求当前的重大社会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理的结合。同时,考生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原理在历年真题中的体现。比如矛盾原理就体现了这点。是否今年还会通过矛盾原理来分析问题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出,将会结合和谐社会、中国古代的矛盾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来综合论述。另外,纵观近几年的马哲考题,大多数老师认为第四章是复习重点,因为在这一章曾经连续命制大题,但如果以评价目标4来分析呢?在认识论中有那些原理已经考过,那些原理适合命制这种题型呢?这是老师特别是考生要考虑的。我在探讨近五年来马哲原理的真题后,认为其反复在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加以命题,并有向第三章第二节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过渡的命题趋势。(详见2006年“一点一议三题”对认识论中真理和价值一节的分析)。
针对评价目标4的要求,我在设计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章节结构时,考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资本主义部分的单节知识点较多,决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地租理论、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等)作为章、节之后的主标题,再将其细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考生对章节知识点的综合复习,更主要的是,能使考生直观的看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那些基本理论曾经运用到评价目标4中,还有那些理论没有运用,或者曾经运用的理论是否还有别的出题方向,当然其前提取决于这些理论是否和当前的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能结合起来。
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亦体现了这点,恕不一一赘述。
③评价目标5指出:“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亦有不同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就是要求运用其基本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这和评价目标4的要求基本一致,不再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际经济生活中和我国密切相关的是有两点:一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二是经济全球化和中美欧的纺织品以及其他贸易争端的问题,不过,我们也看到,但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已分别在2000年文和2002年理中从政治经济学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加以考察(关于经济全球化理论及考试分析详见2006年一点一议三题P302-305),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会单独作为一个大题来出,应该是作为知识的背景材料,这点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有的参考书上提到,《毛泽东思想概论》基本上是隔一年出一个大题,2005年出了考察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的分析题,因此,一般而言,《毛泽东思想概论》在2006年不会出大题。反其道而行之,我想请考生注意评价目标5中的“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这个关键点,认为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有出分析题的可能。其命题的侧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重点考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精神及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等;二是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结合评价目标5,国际政治生活中与我国密切相关的是第八章中关于民主的认识。这就和美式民主观念输出、中亚的“颜色革命”和南美洲对“美式民主”的拒绝结合起来,从命题的重复性角度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中,结合2005年真题中乌克兰的颜色革命的分析,明确指出了这点。在国内经济生活中,重点考察的章是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指出的是,鉴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社会主义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相关内容和“邓三”论中第七章有重合之处,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和节约时间,我将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部分放到了“邓三”论的第七章,并加以系统编写,我认为这种编著形式可方便考生系统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两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所在,请考生注意详加复习。至于这两章中的重点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内容;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社会的内容;三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其核心是国家如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的格局,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问题等等。我认为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另外,选作题Ⅰ考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其考察的重点应是当代世界政治部分的内容。比如,“四国争常”和中俄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声明等、或者是中亚的“颜色革命”、上海合作组织及美国在中亚的战略所遇到的抵触等,例如,中亚各国明确提出要求美国早日从中亚撤军等,这就又涉及到了“反恐”和美国的全球化战略问题等。对这些问题,考生若能多关心国际时政,结合基本原理来分析,是不难取得高分的。
选作题Ⅱ“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请考生注意的是“当代世界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带有普适性的、且和我国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到底这些问题有哪些,还是要结合国内外的时政来分析。实际上,这种评价目标的设置,避免了考生不复习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想法。当然,考生在考试中是作选作题Ⅰ还是Ⅱ,取决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养,但在复习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舍弃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
三、试题命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2006年的政治理论课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题型。其中,客观题的答案具有客观唯一性,要求系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而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把四个选项看完,最后对照题干做题。这样可以减少失误,提高命中率。
第二种题型是分析题,也是主观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步骤,它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是审题,在答题之前要先仔细阅读题干、再看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捕捉信息,从而在思维上形成对问题的总体轮廓,即题目所指、所问和所答,特别是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回答,其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等问题。
第二步是要按照回答这种类型问题的模板来回答问题。纵观近几年的分析或材料题,其考察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不仅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当前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向。因此,根据政治理论中主观题的“踩点给分”的评价方式,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思想观念上等方面来回答问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这一点,隋原老师亦指出,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有“加分意识”。即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从给定的角度答题,获取参考答案的分数;二是从非给定的角度答题,以获取“酌情给分”。
第三步是回答问题。其中,结合原理时要做到有的放矢,联系实际时要切实做到按模板来回答问题,并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独立段落。同时,要切实注意书写工整,段落分明,这不仅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敬,更是博取阅卷老师好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步是总结。一般是结合材料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四、用好真题,读薄用精
纵观每年的政治复习资料,少则50万字,多则上百万,较厚的有4-500页。如此宏大的复习资料,让考生望而却步;再加上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商业宣传,考生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所谓压题的困境之中去,这是正确对待考试的一个大的问题。鉴于此,我在这里提出“用好真题,读薄用精”这个命题。那么怎样才能用好真题呢?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历年真题的出题方式和命题规律。
1.同科同角度转变题干反复命题。
(1)从单项选择题到单项选择题
如2005年的单选题1和1991年文中的单项选择题是一致的(见“一点一议三题P19,在下面只列页码,不再标明),只不过其题干的说法不同而已。2005年单选题3和95年单选(P44)是一致的,
(2)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交叉命题
如2004年不定项16题和2005年单项选择题4是一致的。其中所反映的都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问题(P70)。
(3)选择题和分析或材料等大题的反复命题
如对度的认识,在1996年理、2001年理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在2005年则以分析题的形式进行了考察(P28)。对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2004年辨析之后,在2005年的不定项选择16题反复命制(P23)。
再如关于依法治国的有关内容,在1999年的论述题中考察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2005年不定项选择题27则考察了依法治国的意义。
2.同科同命题分角度进行命题
(1)从选择题的角度来命题
如2005年单项选择题5中,关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体现了这点(P92),这也是考试中所体现的热点问题之一。
(2)从大题的转换角度来命题。
1999年辨析、2003年材料和2004年辨析分别考察了宏观调控的问题(P262-263),其提问的顺序分别是理论—实际-现实结论或是现实经验—理论求证-结论这两种不同的回答问题方式,但是其理论内涵是一致的。
再如对价值规律的问题的考察,也体现了这点。1996年理的论述题是说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原理,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原因。而到了2001年理的材料题则从邯钢的成功经验反证价值规律的作用(P96-97)。这是命题的一个趋势,是我将力求实现考点与真题精准对照的编著主旨,也是再三强调要考生注意真题的原因之一。
3.同科分角度命题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2004年的单项选择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察了人的价值问题,而到了2005年的分析题(31题),则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了价值观的有关内容(P54),是否在价值观的角度还命题呢?我认为不会有分析出现,但不否认有选择题出现的可能。对此考点,考生可以以阅读为主,不必详细记忆。
4.异科同角度命题
比如,经济全球化这个考点,在2000年文从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加以命题,而到了2002年理中,则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加以命题。这也是我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放到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第一章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特点这一节的主要原因(P300-304)。
再如,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这个考点,2003年的分析题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问题;而到了2004年的选作题Ⅱ则从马哲、“邓三”及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综合角度考察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P327-328)。虽然问题的内容活出发点不同,但其问题的实质是一致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也体现了一般的命题规律,比如我在“一点一议三题”中提到的那样:
1. 综合解析与选择交替出现后仍可作为考点。如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问题,在1996年文科卷中考过选择题、理科卷中考过论述题,1999年考过选择题,2005年又重复出现。
2. 重要考点的知识点虽已全部考察,且反复命题,但其作为重点考点的地位依旧存在,可能在当年时政中体现出来。比如对“三农”问题,在1996年文、1997年理、1998年文、1999年时政、2000年理、2004年和2005年时政等试题中就反复命题,且存在着考点和时政交替出现的命题趋势。
又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意识的主观性、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有连续命题的趋势,特别是对意识的能动性这个考点,更是不断通过改变题干来命题。这也是本文力求将考点与真题实现结合的一个重要例证!
3. 运用基本原理解析现实问题。如在1997年、1999年、2000年、2002年试题中就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生活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现实问题。对此,考生应重点记忆相关真题答案的原理内容,以提高回答问题准确性。
4.时代特点与命题顺序的变化与结合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美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中,曾考了杜鲁门(2001年),卡特(1998年),尼克松(1999年、2002年),布什(2000年、2004年),克林顿(1996年),小布什(2004年)的外交政策。2006年是否会考小布什第二个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还是考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卡特和布什的外交策略之对比或美国利用反恐推行干涉别国事务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表现呢?
另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尽管所有考点都已命制过大题,如认识的主体地位,实践标准,辩证思维方法,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和价值观等,但仍存在重复命题的可能。对此,考生应系统认知历届真题内容,把握基本原理,以应对可能转变题干或题型的命题。
又如对统一战线这个知识点,则分别考过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同盟军等。2006年是否继续从毛泽东思想概论角度出考题,还是转向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角度命题呢?都有可能。
5. 曾考过的综合解答题,三年内不再重复命题,即使命题也将以选择题出现。对此,考生在复习本书相关知识点时,可选择理解或记忆有关可能出选择题的大题知识点,而不必全部记忆相关大题的全部内容。
反观以上论述,同学们不用我说,就会看到2005年的试题中有关真题的分数占到多大比例,历年真题的作用有多大。这也是我搜集编著《11年真题荟萃》和《11年真题另编》的缘由。对于这两本资料,我认为可以选择性做《11年真题荟萃》中的往年试题,以加强实战练习,要全做《11年真题另编》中试题,特别是其中的选择题。不客气的说,当同学们做完其中的选择题后,你们可能看到一些模拟试题中的真题。另外,结合以上的考题分析,我在“一点一议三题”中针对性地编辑了真题拓展,同时加以模拟习题,这就是我所提到的三题。
总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读薄用精的前提就是以以上命题规律为指导,“倒退与排除相结合,”用好真题,我认为这是无招的前提,也是“无招胜有招,一剑寒九州”的关键所在。
最后预祝同学们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