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05年与2006年大纲对比(详表)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启航学院 
文件作者 启航学院 
更新时间 2005-8-14 16:37:04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5年大纲

2006年大纲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析哲学基本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联系与系统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及其客观性
可能与现实 可能性与现实性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 辨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实践本质
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社会经济结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社会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 文明和文明形态
/ 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
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
/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05年大纲

2006年大纲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的类型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效率与公平 /
/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 加快社会主义保障体系建设

毛泽东思想概论

2005年大纲

2006年大纲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多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串于这一科学体系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保证和国际因素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解决矛盾的途径、方法 /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
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
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 /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 /
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霸权主义
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
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
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辩证统一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005年大纲

2006年大纲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
/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年大纲

2006年大纲

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两极政治格局
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 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大国关系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 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 北约东扩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外交努力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大纲>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