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学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原理重点分析题答案要点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启航学校 
文件作者 启航学校 
更新时间 2005-10-23 0:35:43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1.【答案要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在于: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保证垄断资本家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过程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国家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三,国家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高新技术,兴建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高级化;第四,国家协调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垄断资本内部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使他们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第五,通过社会福利和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这表现在:第一,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第二,国家调节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破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第三,国家干预经济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不可能消除垄断资本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阶级对立;第四,由于国家干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因而也就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可以看出,国家垄断不是取代私人垄断,而仅仅是私人垄断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垄断的实质,而是对私人整体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和巩固。
 
2.【答案要点】
(1)依据题意:
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120/300=40%
甲、乙、丙三部门最终获取利润:
甲部门利润=甲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乙部门利润=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丙部门利润=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甲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90=-50
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20=20
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40-10=30
(2)第一,利润率平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趋势,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
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出于对高额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追求,资本总会朝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这一部门聚集的资本越多,生产能力越强,产量越大,从而影响供求关系并导致该部门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此时这一部门利润就会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一部门的利润水平低于其他部门,这时这一部门的资本又会主动迁出,寻求利润率水平较高的其他部门。如此循环,不断反复,最终必然导致全社会各部门的利润呈现平均化的趋势。
第二,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在市场上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资本家只能依据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要求获得平均利润。
第三,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部门,攫取的剩余价值相对较少,产品的生产价格大于价值,从而利润大于其自身所攫取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部门,攫取的剩余价值率相对较多,产品的生产价格小于价值,利润小于其自身所攫取的剩余价值。
(3)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否认超额利润的存在。在同一部门内,那些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较高,工人劳动更为熟练,对工人剥削程度较高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取超额利润。而那些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则连平均利润也很难获取,有的甚至还会亏损。
(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就是部门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过程是在价值规律指引下自发完成的,这对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市场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使商品价格变化不但反映价值变化,而且反映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其次,必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其适应价格变化、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是价格规律发挥作用的基础;最后,必须营造合理的市场环境,健全企业进入退出机制,这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3.【答案要点】
(1)材料1指出,商品价值大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关,各种不同商品尽管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其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商品进行比较并顺利进行交换的基础。材料2认为“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将商品房价格差异解释为使用价值的差异,这是显然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决定也有其特殊性:首先,建筑地段地租在商品房价格决定中处于重要地
位,地价是商品房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较好的地段,地租往往也较为昂贵,而较高的地租必然导致较高的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地租/利率),因此,高昂的地租是这些商品房价格较贵的最重要原因。其次,供求关系是商品房价格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那些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较好的商品房往往更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因此这些商品房的需求往往也更为旺盛,这是推动这些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原因。
(3)甲乙二人所指“好”、“贵”、“买的人多”分别相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不难看出甲乙二人错误的实质所在了:首先,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价值以及由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主观的使用价值评价并不能代替客观的价值标准;其次,乙认为“买的人多”的就是“好”的,即需求量大的就是使用价值高的,实际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如在本题中,绿色衣服需求量相对较大可能就是由于价格因素引起的(绿色的比蓝色的便宜),因此,认为“买的人多”的就是“好”的,这种观点也有失偏颇。
 
4.【答案要点】
(1)从G-W-G’这一资本总公式的形式上看,资本流通总公式就是从货币到商品再到更多的货币的过程,即资本通过一次流通实现了价值增殖(起点的G小于终点的G’)。但材料2的分析表明,流通领域本身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而只能为剩余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流通领域之外的生产领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2)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目的是实现使用价值的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而在资本流通总公式中,交换的目的在于实现价值增殖;二是,在简单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自身并不会发生增殖,但在资本流通总公式中,终点的货币却大于起点的货币,货币发生了增殖;三是,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但在资本流通中,却发生了价值增殖,看起来好像与价值规律背离。
(3)联系材料1和材料3,我们不难发现,资本流通总公式之所以与“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存在矛盾,只是因为G-W-G’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如果联系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就会发现,资本流通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之间并不矛盾,即交换过程中的等价原则并不会使剩余价值消失。而且,剩余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同样也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
 
5.【答案要点】
(1)依据题意,材料1中:
级差地租=(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等地产量=(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等地产量={(劣等地投资+平均利润)/劣等地产量 - (优等地投资+平均利润)/ 优等地产量}×优等地产量={(500+500×20% )/50-(500+500×20%)/ 100}×100=600
(2)依据题意,材料2中:
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总额-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农业投资总额+农业剩余价值)-(农业投资总额+平均利润)=(农业投资总额+剩余价值)-(农业投资总额+工农业剩余价值总额÷工农业总投资×农业总投资)=(1000+600×100%)-(1000+1000÷2000×1000)=1600-1500=100。
(3)列宁所说的“这种垄断”就是指土地经营的垄断,列宁这段话所要表明的就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优等地和中等地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劣等地也必须投入农业生产当中去。如果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就将得不到平均利润,因而必然退出农业生产。但一旦这部分资本家退出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直高涨到与耕种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相等时,资本家才会在劣等地上投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决定机制使得农业生产中的超额利润有了长期存在的可能,而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常常能将这部分超额利润据为己有。
(4)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生产价格出售(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相当甚至更高时,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6.【答案要点】
(1)材料1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步上升,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势头;材料2表明,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都出现了投资过热、增长过快的现象,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以上两则材料表明,维持价格总水平稳定、控制投资过热现象、保持供求平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2)材料3中,中央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对过热行业进行清理,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干预(如停止批准新建钢铁厂)。材料5所反映的情况是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原因。材料5表明,当前我国呈现出一种“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格局”,“时下不少投资项目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政府背景”,许多项目都打上了“政府工程”和“政府行政干预工程”的烙印,因此,这类项目对市场信号往往不敏感,而行政手段的直接性、权威性更能保证调控的有力和有效。
(3)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将拿出更大一部分用作准备金,相应地,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必然减少,这样一来,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就会放慢,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减小(学过西方经济学的同学还可以如下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意味着货币创造系数减小,同样的基础货币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减少)。
(4)当前,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其中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注重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长处,而不能以一种手段代替甚至否定另一种手段;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
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试题>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