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单项选择题答案与解释
1.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邓小平理论已经回答的问题。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的问题。
2.C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B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D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所以A项与题干无关。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因此BC项也被排除。
5. D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A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7.C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8.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 C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理想建设又是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10.C “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解决国家统一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从构想到成熟,目的始终是希望实现祖国统一。
11.C 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12.C 一切政党都是为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而奋斗。大部分党团在创立之初,都有先进的指导理论,A选项不对。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在实践中创立的群众路线。B D也不准确。共产党创立的宗旨,就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而奋斗,毫无个人私利可言。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二.重点多项选择题答案与解释
1. ACD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在充满
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党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党的要求和衡量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发展目标,与题意不符,所以B项排除。
2.AB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它们立论的基础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立场贯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重点强调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社会主义设置的前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因而未重点强调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所以C项被排除。
3. BC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开拓创新,也就是要与时俱进。这就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但不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因此A项被排除。
4. ABD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这个判断标准是邓小平根据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提出的一项标准,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上否定了建国以来对一切事物定性一直坚持的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而C项与题干要求相左。
5.ABD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科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C项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
6.ABCD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7. AD 本题考查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题干主要涉及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问题、地区差距问题和东中西共同发展问题,AD项是这段材料蕴涵的发展观的精炼概括。题干没有提到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的问题,B项被排除;统筹区域发展并不代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C项表述也不正确。
8.BC 本题考查对 “五个统筹”要求中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此首先排除A项。这个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题干论述的事实涉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具体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BC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建设问题,在题干所述事实中没有得到体现,D项被排除。
9.AC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补贴偏低,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一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农业,二是提高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这本身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部分,因此,它谈不上什么国际潮流,B选项错误。农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政策保护,但关键在于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选项错误。
10.ABCD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若不加速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进行,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给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西部大开发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经济落后,必然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西部大开发是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AB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必须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进行的分裂活动;必须维护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的格局;必须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问题,增强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我们反对的是台湾参加任何以主权国家资格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不反对台湾参加与其身份相符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因此,D不正确。
12.ABC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实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所需的策略性,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否一致,不是影响我国外交策略的决定因素。故D不选。
1.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邓小平理论已经回答的问题。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的问题。
2.C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B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D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所以A项与题干无关。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因此BC项也被排除。
5. D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A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7.C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8.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 C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理想建设又是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10.C “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解决国家统一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从构想到成熟,目的始终是希望实现祖国统一。
11.C 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12.C 一切政党都是为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而奋斗。大部分党团在创立之初,都有先进的指导理论,A选项不对。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在实践中创立的群众路线。B D也不准确。共产党创立的宗旨,就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而奋斗,毫无个人私利可言。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二.重点多项选择题答案与解释
1. ACD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在充满
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党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党的要求和衡量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战略机遇期的发展目标,与题意不符,所以B项排除。
2.AB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它们立论的基础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立场贯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重点强调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社会主义设置的前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因而未重点强调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所以C项被排除。
3. BC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开拓创新,也就是要与时俱进。这就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但不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因此A项被排除。
4. ABD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这个判断标准是邓小平根据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提出的一项标准,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上否定了建国以来对一切事物定性一直坚持的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而C项与题干要求相左。
5.ABD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科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C项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
6.ABCD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7. AD 本题考查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题干主要涉及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问题、地区差距问题和东中西共同发展问题,AD项是这段材料蕴涵的发展观的精炼概括。题干没有提到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的问题,B项被排除;统筹区域发展并不代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C项表述也不正确。
8.BC 本题考查对 “五个统筹”要求中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此首先排除A项。这个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题干论述的事实涉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具体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BC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建设问题,在题干所述事实中没有得到体现,D项被排除。
9.AC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补贴偏低,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一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农业,二是提高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这本身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部分,因此,它谈不上什么国际潮流,B选项错误。农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政策保护,但关键在于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选项错误。
10.ABCD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若不加速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进行,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给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西部大开发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经济落后,必然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西部大开发是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ABC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必须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进行的分裂活动;必须维护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的格局;必须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问题,增强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我们反对的是台湾参加任何以主权国家资格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不反对台湾参加与其身份相符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因此,D不正确。
12.ABC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实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所需的策略性,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否一致,不是影响我国外交策略的决定因素。故D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