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领航2006年政治理论预测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新浪教育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12-24 13:15:31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政治理论预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1.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 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 先验论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 经验论的观点        

2. 或然率是对

   A. 可能性在本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 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一种说明
   C. 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D. 可能性在实践意义上的说明

3. 辩证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A.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B.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4.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是由

   A.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B. 生产关系自身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D. 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所决定的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         

   A. 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B.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C.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D. 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6.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Ⅰ(v+m)=Ⅱc
   B. Ⅰ(v+m)>Ⅱc
   C. Ⅰ(v+△v+m/x)=Ⅱ(c+△c)
   D. Ⅰ(c+v+m)=Ⅰ(c+△c)+Ⅱ(c+△c)

7. 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是

   A. 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B. 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C. 争夺国外市场                 D. 生产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8.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B.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9. 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 定性因素这一论断的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0. 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 论断是

   A. 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D.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 的是

   A. 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 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 . 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D. 姓“资”姓“社”问题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在

   A.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阐述的
   B. 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阐述的
   C. 2002年江泽民“5·31”讲话中阐述的
   D.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的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A.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B.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    D.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14. 粗放型增长的实质是

   A. 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
   B. 通过增多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
   C. 外延扩大再生产
   D. 以数量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15.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加强党 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

   A.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B. 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
   C. 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上来
   D.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16. 2005年4月23日,为期两天的亚非峰会闭幕,与会领导人分别签署

   A. 《致力于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B. 《恢复万隆精神的活力:致力于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C. 《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D.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 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18. 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A.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 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D.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19.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

   A.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B.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D. 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0. 社会形态是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 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的统一
   C. 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统一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21. 货币是     

   A. 金银等贵金属
   B.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等贵金属
   C.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商品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地租           B. 商业利润
   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

23. 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 

   A. 归属清晰      B. 权责明确      C. 保护严格      D. 流转顺畅

24.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

   A.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      B.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C. 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 以统一战线为策略原则

25. 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是

   A. 民族的    B. 科学的    C. 大众的    D. 现代的   

26.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决定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有

   A. 反对官僚主义        B. 反对宗派主义
   C. 反对主观主义        D. 反对党八股

2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B. 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C. 进一步发展党的政治路线
   D. 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8.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是

   A.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 定 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 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2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因为

   A. 它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 它关系到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 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D. 它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 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

   A. 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B.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基点
   C. 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
   D. 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做到

   A.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B.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C.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D.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 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 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C.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3. 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元首会晤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六个 成员国元 首就深化地区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等协调立场,作出具体部署,并就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交 换了意见。会议的成果主要有

   A. 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B. 六国元首签署了《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 和极端主义构想〉的决议》
   C. 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D. 决定继续采取一系列加强团结、合作反恐、发展经济的具体步骤

三、分析题:34~37小题,每小题10分,38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 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发挥人的主体性的意义。

35.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 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 要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作出的新的战略性决策,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理论上、实践上又一次新的突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 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0年后的今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 度,迈出了新的一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2)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36.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强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请根据这一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并批判当时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37.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 ,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材料2
    尽管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 取 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表现出比较粗放的特征。我国重要 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 界的4%,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 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 水泥为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从近年来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电荒”、“油荒”中,人们已经强烈 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是什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基本要求是 什么?

    (2)当前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转变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 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这样感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今天,这种发展不但没 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更快的趋势。18世纪,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的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只 有0. 5%,19世纪为1%,20世纪前期达到了2%,1950~1985年上升为4. 5%。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 ,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 5. 5倍。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 重约为3/4,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8万亿美元。而作为发展水平重要指标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快,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如今已超过3万美元,有的国家甚至 超过4万美元,同20世纪初相比提高了100倍。

张白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材料2
    据统计,在20世纪初,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1%是由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取得的,而自70年代以来,这一比率已上升到80%。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发达国家产生了很多新兴工业和工业部门,同时对旧产业进行了 技术改造,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提高了投资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及相应带来的 更高的产出率,战后西方国家的剩余价值率提高。而剩余价值率提高又有利于企业货币资本 的积累,进而扩大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日本为例,195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企业的 劳 动生率提高了9倍,剩余价值从1955年的314%,提高到1970年443%。同期日本企业的设备投 资额增长了8. 1倍。

吴辉《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材料3
    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 5倍,而90年代末则已 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 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造成西方社会贫富差距显著扩大的原因, 一是高新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利润大增。而受雇工人的工资收入则相 对下降,更不用说那些被企业解雇和受社会排斥的人了。一是伴随着资本全球化和自由化的 进程,资本在和劳动的对抗中变得越来越有利。

    资本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寻求最低工资。这使得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提高极为缓慢, 劳动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不仅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 扩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2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从30年代到90年代,富国和贫 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150倍。从人均GNP来看,1994年发达国家达到16610美元,发展 中国家为950美元,只及前者的5. 7%。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天近100美元,最 贫 穷的国家人均每年仅80美元。南北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特 别是不平等的国际交换。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交换,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高达数千 亿美元的超额利润。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陷阱”。

    新科技革命在带来全球两极分化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 西方国家不断的技术革命和无节制的经济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人类始料未及的后果 。能源危机、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造成这种 危机的直接原因,则在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目前,只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西方国家消耗了全世界75%的开发资源,井产生全球大致 相同比例的污染。

——材料来源同材料2

材料4
    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十分明显,世界性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愈益严重。战后以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1979~1982年的滞涨危机,80年 代中后期的结构性危机,以及1987年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市连续暴跌风潮. 进入90 年代后,先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此后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再有1992:年、1993年, 1995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危机。不仅发达国家存在危机,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蔓延。 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危机都是突出 的例证。这些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和背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无不与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 尤其是全球经济的无计划和少调节密切相关。

——材料来源同材料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分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3、4,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为什么说,世界 经济全球化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3)根据材料2、3、4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选做题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8世纪中叶的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19世纪70年代的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70~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仅仅是进入21世纪的几年时间内,世界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因特网的全球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数字地球”正悄然成型,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纳米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材料2
    现在,在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中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产值已超过了GNP的50%。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报告显示,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尤其是美国,信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美国2/3的工人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已经上升到70%以上,其中教育和培训的份额占20%左右。

材料4
    2000年,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为3816万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仅占25岁~64岁人口总数的5%左右,而美国为35%(近5000万人),日本为31%,韩国也达到23%。2000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为4100万人,但高层次人才仅占总人数的5. 5%,优秀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缺少能够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学科带头人。我国软件人才约17万人,仅为美国的二十几分之一,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约4000人,仅为美国的1%。我国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短缺60万人,软件产业高级技工缺口42万人。

材料5
    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35%,中级技工占50%以上,初级技工占15%。目前我国城镇1. 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占5%,而且年龄偏高,青黄不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1、材料2、材料3反映出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些特点?

    (2)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正确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

    (3)上述材料4、材料5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和掌握。人与动物不 同,动物被动机 械地反应外界,而人则是积极主动地感觉、反映外界事物,即人具有主体性。集中表现在, 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在观察、感觉、反映时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 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题干中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的特点(C项 )。此题没有难点,只要明白题干这段话是正确的,就应该找到正确答案。题中的四个选项 ,其中A、B、D三项明显不合题意,所以凭直觉都应选出C项为正确选项。

    2. 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或然率和可能性的关系的确认和 掌握。或然率 和可能性是最相近的一个范畴。或然率既不是对“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A 项);也不是对“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一种说明”(B项);更不是对“可能性在实践意 义上的说明”(D项)。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项)。所以 C项正确反映了或然率和可能性的关系,是正确选项。此题难点在于对“或然率”的理解。 只要知道“或然”是一个量的概念,就会轻松找到正确答案。

    3. 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法的否定观认 为,否定不是一 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有规律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项)。此题没有太大难度,一般考生都应能作出正确选择。

    4. B【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确认和理解 。在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反作用有两重性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不管哪种情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也是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 力的状况。考生回答此题最容易误选A项而丢分,A项的内容是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的原因,而题干是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所以B项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选项。

    5. 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 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 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6. C【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的认识和掌握。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要注意,这里问的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而不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因此,正确选项是C而不是A。

    7. A【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的掌握。A、C、D都是资本国际化的动因,但根本动因是A。B显然不符合题意。

    8. A【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的把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原则和公有制一起,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可见,A是“实质”,B是“基础”,C是“目标”,D是“本质体现”。

    9.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主要内容的掌握。在195 6年1月召开的知 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 提高技术,发展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10.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 的掌握。1955年 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 命线”。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是1964年毛泽东在北京召 开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会议上提出的,B是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 提出的,D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因此,备选项A、B、D 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11. 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讲话。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说: “改 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正确的选择项是D。关于南巡讲话,还需要引起 注意的是理论界的最新概括:南方谈话在理论上的创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主 义观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在体 制创新上,提出了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等等。同时,谈话还对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新的思考。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2. 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 内涵 和 精神实质全面阐述的时间的确认。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三 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 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所以正确选项为B。

    13. D【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的理解。A、B、C、D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其中D是最主要的内容。此题可改成多项选择题,答案为A、B、C、D。 14. D【解题分析】A、B、C项都是粗放型增长的不同特点,D项概括 最全面,是实质。 15. A【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16. C【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 AD【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相 比较,在哲学内 容上的特点的把握。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首先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题中的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题干要求选择在“哲学内容”上 的特点,从这一限定出发,在四个选项中再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 的 特点,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但一般考生很难理解到这个层次,会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的选项都选进。

    18. BC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题,涉及到有关意识的所有原理,是考 查考生对意识的 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综合理解和把握。题中的四个备选项除了A项是庸俗 唯 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考生选择此题可能会由于不理解 B 项而漏选丢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自然界的长期发展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环节,即从无机界的物理化学反应到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再从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包括类人猿在内的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再从高级动物的 感觉心理到人类意识,由此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B项)。

    19. BC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理解 和把握。由于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既和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也与一般的精神和物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一样,而是把这两种作用都包含于自身。这样,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正好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 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项),“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 动者之间的关系”(C项),归根到底也就是“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项),因为在实践过 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能力和需要, 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 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0.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形态含义的确认。对社会形 态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统一”(A项)这层含义,考生都能确认。但作为多项选择对社会形态进行确认 , 有的考生就难以把握了。题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B、C项实质上是A项的替换项,因此也是 正 确的选项。由于此题是一个多项选择题,多数考生会由于盲目选择而多选D项。实际上,只 要考生将D项中的“社会存在”概念一展开就清楚了。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产方式,而生产 方 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当我们对社会形态进行规定时,它就是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不包括生产力在内,所以D项是不符合题意的。

    21. B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商 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或者说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 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等四个阶段。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 内在矛盾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商品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表现。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之间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仅仅在于金银等贵金属代替其 他商品固定地取得了一般等价物形式。当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变成了 货币。

    22. BD【解题分析】考查对平均利润的理解。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以资本转移为内容的部门竞争,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也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根据这一原则,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都要获得平均利润,因此,B、D是正确的选项。利息是平均利润与企业利润的差额,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平均利润;而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AC两项是错误的选项。此题考生容易误选C项,这是必须要注意的。

    23. AB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党的十 六届三中全会《 决定》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 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 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 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 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 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或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4.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 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因此,备选项A、B 、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25.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生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的掌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新民主主义文化主要特征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因此,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26.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共八大内容的掌握。中共八大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 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因此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 答案。备选项D是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27. AD【解题分析】考查对邓小平在党的思想路线方面的理论贡献的认识。解答此题关键在于(1)掌握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党的思想路线不等于政治路线,因此,C 不为选项。(2)区分毛泽东、邓小平和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B是毛泽东的贡 献,A、D是邓小平的贡献。十六大的贡献是把“与时俱进”明确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 。注意党的思想路线有一个发展过程,特别要注意把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路线的 发展。

    28. A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关于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依据。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提出:衡量各项工作,“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关于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 依据就是A、C、D项的内容。

    29. ABCD【解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问题,主要是要认识到题中问题的重要性。此题所涉及的选项均为正确答案。

    30. A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1.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2.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3.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三、分析题

    34. 【答案要点】(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可能性是还没有 成为现实的东西 。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②可能性 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第一,现实性离不开可能性,没有可能性的东西根本不会变 为现实;可能性也离不开现实性,它是尚未展开、尚未实现的现实性。第二,可能性和现实 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又转化为新的可能性,客观世界的 发展就是在这种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主体性,即人的自觉能 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但不是空想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现 实根据,并具备了必要条件的。因而它是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抽象的可能性,是完全可能 实现的,可以变为现实的。但是,当前小康社会的实现仍然是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把可能 性变为现实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依靠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 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执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否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将成为一句空话。

    35. 【答案要点】(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 改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 首要条件,只要产权归属清晰,才能有效形成一个个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 从而使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法人财产,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产权的顺畅流转,不仅有 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而且有利于推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 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 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否则,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就会流于形式,走形变样。这一点已在一 定程度上为10多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2)搞市场经济不可能回避产权。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 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 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于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交叉持股,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 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 产权是信用和秩序的基础。产权的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是增强生产经营动力, 稳定投资预期,规范投资行为和其他经营行为的基础和条件。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制假售 假盛行、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严重,私人投资不活跃甚至外流等问题,与没有形成良 好的产权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4)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在 健 全的法制环境下,产权的获得和扩展只能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因此,产权的流动、重组和融 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微观角度看,产权的顺畅流转是企业和创业者实现经济效 益、扩展产权的重要手段。从宏观角度说,产权的顺畅流转有利于资本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 。

  5)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 权清晰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只要产权归属清晰,才能有效形成一个个明 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 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 的责任。而产权的顺畅流转,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而且有利于推 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产 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36. 【答案要点】(1)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一开始就重视在城市中开展 工人运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3)在如何从中国社会特点出发,处理好吸收工人之外的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 入党 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经存在严重分歧。党内那些只靠书本 和外国党的经验来决定我们党建设的领导人,在党员的社会成分问题上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 上学的错误,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构成来判断党的性质;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 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有使党变为“小资产阶级农民党”的危险,结果 使党犯了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使党在狭隘的小圈子里苦斗,难以肩负历史的使命。

    (4)毛泽东在1927年后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解决了在农民中大量发展党 员的 问题,提出了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进而把他们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重大任务,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 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 党思想。

    (5)1937年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紧紧抓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党 从秘密状态走向公开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将一切愿意为党的纲 领而奋斗的积极分子和群众领袖特别是大量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迅速壮大了党的队 伍,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创造了整风这种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巩固,成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6)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党的成分构成与党的性质的辨 证关系,科学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如何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 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的问题:1)反对党员成分问题上的“唯成分论”,把来自农民和其 他劳动者、来自知识分子,甚至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大胆地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 的阶级基础,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使党真正成为全国范围的、广 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将全体党员,特别是来自农民等其他阶级、阶层的党员的思想提高到无产阶级思想的 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制定的纲领、路线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要求全体 党员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 的先进性,使党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7.【答案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 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 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 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则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 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 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 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中心轨道 上来。

    (2)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资源供给的制 约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

    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带来自然灾害增多,导致社会 财富的减少,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不转变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 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面临着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可能。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转变困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政策原因。在现行体制下,各级 政府具有很强的投资和发展冲动,不少地方热衷于扩大经济规模,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 的“重化工业”项目。另外,投资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对 知 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都是导致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重要原因。

    (4)“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 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必须强化危机感紧迫感,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制定“十一五 ” 区域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企业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对领 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配套改革,增加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等考核指标,引导地方 政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协调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企业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 制,提高各种稀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要发展规模经济,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 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重组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 行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土地、环境、技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抑制乃至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 益的企业。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 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①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 分发展。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政府在国际经济 领域直接出面,在推进市场开发、贸易保护和经济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②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科 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科技已 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③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⑤掠夺了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破坏作用。

    ①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导致的阶级对抗和频繁的经济危机,也随着经济 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愈具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就愈广 泛、愈严重。无论是阶级对抗还是经济危机,又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动的,从而对这一 进程起着阻碍、破坏的作用。

    ②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不合理的国际 经济秩序,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愈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 它们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依靠它们主导的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国际生产关系,攫取着经济 全球化的最大“红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 金融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从20世纪30年代,富 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60倍,到了90年代,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总值每日近 1 00美元,而最贫穷国家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0美元,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的 趋势也在发展中加剧。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还多。

    ③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难以调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加深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 上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加强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发达国家的再发 展及其发展速度日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 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展到全球各地区的同时又使经济危机更具有全球的规模,材料 所举的战后一些世界性经济危机如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结构性危机,90年代的亚洲 金融危机都是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全球经济无计划调节密切相关。

    (3)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稳定,这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个原因 ;但是,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成长。①经济全球化 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 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每次 飞跃,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为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与完 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社 会 地位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工人阶级成为更加理性和逐步觉悟的社会力量,从 而最终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抉择。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1)题中材料1、材料2、材料3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升级换代,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社会和精神生活。新科技革命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而且更新了国家实力的内涵,引起了国际间实力对比的新变化,对国家主权的行使与范围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世界军事的新一轮变革,改变了国际斗争的形式和内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因为新科技革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本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报告和计划,相继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从而使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就此消失,资本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以机器大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不相适应的。从长远来看,其经济与科技方面的优势不仅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而且还会使这些矛盾深化,进而导致资本主义更大的危机。这些矛盾现实表现为:①社会不公程度越来越大。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③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

    (3)题中材料4、材料5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上占绝对优势,而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劣势,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吸收、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参与国际合作,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成果,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实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①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③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试题>正文